![]()
粟裕大将是我军难得的帅才,他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善于从战略全局思考问题,把局部的战役和战斗与全局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出于稳妥这种做法完全合乎常理,所以粟裕也成为我军的常胜将军。
不过在他所指挥的华野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每次粟裕准备打大仗的时候,参谋长陈士榘就恰巧不在司令部,这件事情让很多战士都感到奇怪,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
孟良崮对决张灵甫
![]()
说起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莫过于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爆发的孟良崮战役,这场战争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之下,直接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首,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对于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我军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而粟裕和张灵甫作为国共双方的将领,必然在这次战役展开时,有过一番排兵布阵的切磋与较量,只是在如此重要的关键战争爆发之前,华野的参谋长陈士榘依然不在,这着实有些奇怪。
![]()
早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方面就开始集结部队,总计大约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其中最为精锐的主力是74军,采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企图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毛泽东立刻作出指示,国民党军队密集不好打时应当忍耐以待战机,首先不要性急,其次不能分兵,将我军的主力集结在可机动位置,总有歼灭敌军的机会,当时担任华野司令员的是陈毅,副司令员就是粟裕,二人一直在运动之中寻找战机。
国民党军似乎吸取了以前失败的教训,所以此次密集结阵,齐头并进,一开战就占领了鲁西南,随后一路打到沂水莱芜地区。
![]()
面对这种情况,华野不得不在5月上旬进行战略调整,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起来,重新寻找作战机会。
不过接连好几次都没有碰上好时机,国民党似乎被我军打怕了,一般采用乌龟模式向前推进,原来围点打援的经典战法无法实施,只能选择主动出击,如同游击战一般,有时候派遣两个纵队去包抄敌人后方,有时候集中剩下的纵队出其不意。
虽然每次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却让国民党军队目不暇接,一来二去被拖得疲惫不堪。
![]()
作为国民党指挥官的张灵甫久经沙场,但只认为新四军擅长于打游击打起硬仗来并不行,况且到目前为止,自己的74师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要对付拿着小米加步枪的新四军绰绰有余。
所以他这一次进军真可谓信心十足,让74师打头阵,对于这种乌龟式的战法虽然有效,但他自己也觉得窝囊,不过依然以求稳为主。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华野接连以后退的方式寻找战机显然不是办法,粟裕作为副司令,也开始焦躁起来。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像是一个人吃惯了山珍海味,在面对五谷杂粮时宁愿饿着肚子也不会下口。
粟裕认为仰仗着74师的张灵甫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之前所派出的兵力对于张灵甫而言就是五谷杂粮,于是粟裕在和陈毅商量之后,决定直接拿出华野的指挥部当诱饵。
![]()
一天,张灵甫的74师遭到了华野的强烈抵抗,几乎是同一时间,国民党的电台还搜索到了华野的指挥部,这时候的张灵甫,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准备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也闪过一个念头,他认为一向谨慎为主的粟裕并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纰漏。
但是两者相比之下,消灭指挥部立大功的想法显然是占据了上风,最终随着张灵甫的一道命令,74师开始向孟良崮进发,这里也注定会成为双方决战的重要地点。
要知道孟良崮地区以山地居多,十分有利于华野部队进行穿插,相比之下74师的重装部队就难以推进,但张灵甫急于求功,丝毫不在乎这些,以至于丧失了许多重要道路,导致垛庄被粟裕拿下,之后便有足够的机会去围歼74师。
![]()
随着国民党方面丢失蒙阴县这个核心区域,74师的炮兵重武器全都无法使用,粟裕部队很快就把74师完全包围,随着几梭子榴弹炮的远距离轰炸,敌人的阵型散开,尽管74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冲击,但都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性效果。
虽然张林甫拥有大量的战车和重炮,但这些都因为丧失了地形优势被停留在后方,孟良崮地形大多为花岗岩结构,沟壑之中基本无处可逃,74时因此伤亡惨重,少将师长被炸伤右眼,其余官兵更加惨不堪言,张灵甫在这场战役之中甚至被击毙。
仍然不在现场的参谋长
![]()
孟良崮一战可以说是剿灭了国民党军精锐之中的精锐,作为一场综合性的大规模战役,主要是粟裕神机天纵的指挥艺术以及陈毅为战争所做的准备工作。
1947年初,陈毅就请求从东北调来了一批重要战略物资,几乎全都运用到了这次孟良崮战役上。
除此之外,当时我军的情况是步枪多重炮少,子弹多,炮弹少,为此甚至恢复了曾经日军留下的军事工厂,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开足马力制造武器弹药,由此可见,这次战役的重要性。
按正常情况来说,除了司令员和副司令员之外,陈士榘作为军事参谋长也应该参与到这次指挥中去,就算在排兵布阵方面,比不上粟裕和陈毅,也仍然可以投身后方为他们缓解压力,但此人却恰巧不在,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
之所以在华野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两人的作战风格完全不符,粟裕作为副司令员,几乎每次在进行重要战役之前,参谋长绝对不在司令部。
有时候会在前沿阵地,有时候会去别的地方,总之就是不在司令部,此次孟良崮开打的前三天陈士榘去了工兵营修筑工事,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动作。
若要深究其中的原因,还要牵扯到1946年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的问题,这两者统称为华野,虽然部队整编到了一起,但来自山东地区的老革命和华中的野战军根本就不是一个风格,战术差异非常明显,陈士榘作为山东调来的参谋,在资历和指挥理念方面,都和粟裕有很大的不同。
参谋长陈士榘在作战过程之中主张和敌军正面对抗,甚至主张和敌军硬碰硬拼刺刀,甚至还为此想出了十分响亮的口号。
![]()
但华野原部队的战士们却不同,粟裕作为指挥官,强调以运动作战为主,主打一个避其锋芒,专门寻找敌人薄弱的地区发起进攻,二人在这一观点上基本是完全背离的,甚至手下有些山东的官兵认为这是在和敌人捉迷藏,根本就不能算是打仗。
就粟裕来说,他对战役的指挥习惯于以巧取胜,通过各种迂回和包抄,将战略损失降到最低点,陈士榘则不同,他主张直来直往的速度战法,主张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敌人,早在1947年1月攻打鲁南的时候,二人就因此争吵不息,最终还是陈毅出面,解决了二人的争执。
![]()
至于此次的孟良崮战役,面对精锐74师,和敌人硬碰硬的方法显然不可取,取胜的不二法门依然是在运动作战之中不断寻找机会,这是参谋长陈士榘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而且从实际来看,多次寻找战机未果,就连一向求稳的粟裕都有些坐不住了,如果参谋长在此,恐怕二人会爆发更大的争吵。
况且从毛主席下达的命令来看,他本人十分认可粟裕的运动作战战略,而且中央明确赋予了粟裕军事指挥权,陈士榘自己也应该知道,他虽然有很多的想法,二人也可以商量着来,但最终还是会以粟裕的打法为主。
![]()
在很多次作战中,陈士榘虽然保留了自己参谋长的职务,但实际上并不会在指挥部中排兵布阵,因为无论是陈毅还是粟裕,都和自己的观点有很大不同。
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城市区都被派往前线指挥更大的攻坚作战任务,如此部署不仅能发挥它的作战特长,也能有效避免司令部内部所产生的战略争议。
尤其是山东野战军的部分将领对于粟裕并不服气,如果陈士榘在此,很有可能会导致军队人心不齐,作战效果可能会被大大削减,如果陈毅在这里留任司令员而将陈士榘派到前线指挥攻坚,就可以有效减少指挥的阶层矛盾,让原本的战略构想准确无误地实现。
所以只能说华野的参谋长比较特殊,虽然每次打大仗之前都没有在指挥室里排兵布阵,但在战场前线同样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也适应了由于实战要求而进行的军事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穆世伟,陈行亮.华野指挥部进驻相城始末[J].党史纵览,1999,(05):23.
[2]刘会亮.粟裕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1.
[3]杨闻宇.1947年:粟裕孟良崮对决张灵甫[J].党史博览,2025,(08):66-6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