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有余,战场僵局未破,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的一则表态,却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增添了新的变量。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特朗普会晤后,泽连斯基首次宣布卸任计划:承诺在俄乌冲突结束、达成停火协议后,将请求议会组织总统选举,自己则不再寻求连任。这一看似 “以和平为先” 的宣言,实则是这位战时领袖在多重压力下的战略算计,背后交织着合法性危机、国内怨气与大国博弈的复杂线索,更折射出乌克兰在地缘棋局中的被动命运。
泽连斯基的卸任承诺,绝非简单的 “英雄谢幕”,而是被现实倒逼的 “政治止损”。首先,这是对自身执政合法性危机的紧急破解。他的法定任期本就于 2024 年 5 月结束,乌克兰因战时状态推迟选举的决定,已让其政权的合法性持续流失。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在 8 月便明确表态,称泽连斯基的 “合法性已终结”,拒绝与其签署任何具有长期效力的和平协议。
![]()
毕竟,若协议签署方的执政地位缺乏法理支撑,未来乌克兰新政府是否承认协议,仍是未知数。此时将 “停火” 与 “选举” 绑定,泽连斯基实则是通过启动选举程序为政权 “续命”,同时试图回应俄方对协议有效性的质疑,为谈判创造最基本的前提。
其次,这一宣言也是泽连斯基对自身历史形象的重塑。随着冲突持续,乌克兰的处境愈发艰难: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提出的 “乌克兰三分论”(俄控区、西方控制区、非军事区),已然道出部分国家对乌克兰领土现状的预期;而三年战争造成的人口损耗、经济崩溃,更让 “战败风险” 逐渐清晰。
泽连斯基清楚,若最终以 “失地总统” 的身份下台,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负面坐标上。因此,他强调 “我的任务是结束冲突,而非竞选”,本质是为历史书写预留辩护空间 —— 若未来冲突落幕,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可将自己包装成 “和平推动者”,将战败责任归咎于 “西方援助不足”“俄方强硬” 等外部因素,而非自身决策失误。
![]()
更重要的是,卸任宣言也是对国内压力的转移。尽管泽连斯基目前仍以 31% 的支持率位居总统候选人首位,但乌克兰社会的怨气已在持续累积:60% 的民众厌倦现有政党,其所属政党的支持率甚至落后于扎卢日尼领导的军方阵营(14% 对 22%);战争导致乌克兰几乎丧失一代人,经济陷入绝境,2026 年预计赤字高达 490 亿美元,民生困境让不满情绪蔓延。主动提出卸任,泽连斯基实则是将 “结束战争” 的压力转化为对议会和选民的政治动员 —— 若停火无法实现,选举迟迟不能启动,民众的不满便会从政府转向 “阻碍和平的外部力量”,而非集中于他个人。
然而,泽连斯基的这番表态,非但未能为俄乌谈判打开突破口,反而将双方拖入更深的博弈困局。这场僵局的核心,是 “合法性” 与 “领土” 的双重悖论:乌克兰方面,泽连斯基需要停火来启动选举、巩固合法性,却又拒绝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坚持要求普京无条件会晤,不愿承认俄罗斯对东部四州及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俄罗斯方面,普京需要与 “合法政权” 签署领土协议,以确保既得利益的长期化,却又否定泽连斯基的执政资格,认为与其谈判缺乏法律基础。
佩斯科夫近期的表态直指要害,“特朗普被泽连斯基的前景描述影响了,俄乌前线态势不言自明”,言下之意,前线实力差距决定了俄罗斯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而乌克兰的实力根本支撑不起 “收复全部领土” 的目标。
![]()
更现实的差距在于资源:乌克兰 2026 年军费需求预计达 683 亿美元,而北约能提供的武器援助仅约 20 亿美元,资金与军备的缺口,让 “领土恢复” 沦为空谈。这种 “时间悖论” 让谈判陷入死循环,泽连斯基需停火证明合法性,普京需合法政权谈领土妥协,双方各执一端,却都缺乏打破僵局的实力与意愿。
僵局的背后,始终离不开美俄欧等外部势力的博弈,而泽连斯基的卸任宣言,本质是对大国的双重施压,却最终收效甚微。美国的态度尤为暧昧,特朗普在会晤前抛出 “乌克兰领土能恢复原状,甚至更进一步” 的言论,看似 “挺乌”,实则是多重利益的算计:既安抚波兰、罗马尼亚等对其 “对俄软弱” 不满的欧洲盟友,又以 “升级军售” 为筹码威胁俄罗斯妥协,同时为美国军工复合体开辟新的市场。但美国的核心目标始终是 “美国优先”,一旦调停无果,或援助成本超出预期,便可能迅速转向 “隔岸观火”,将乌克兰抛在一边。
欧洲的立场则充满焦虑。作为乌克兰最大的援助方,欧盟面对乌克兰 490 亿美元的外部融资需求已显乏力;同时,欧洲既恐惧乌克兰加入北约触发 “北约第五条”,导致自身与俄罗斯直接对抗,又担忧冲突无限期拖延耗尽资源。因此,欧尔班的 “三分论” 虽未被公开认可,却道出了不少欧洲国家的真实想法 ——“冻结冲突” 已成为欧洲暗中推动的选项,毕竟,一个分裂但暂时稳定的乌克兰,或许比一场无休止的战争更符合欧洲利益。
就连谈判地点的选择,都成为双方争夺主导权的象征。泽连斯基拒绝前往莫斯科,提议在土耳其、瑞士等地会晤;俄罗斯则坚持以伊斯坦布尔为最佳地点,前者希望重置谈判基础,摆脱 2022 年伊斯坦布尔谈判中 “承认俄控区” 的框架;后者则试图延续既有共识,巩固战场优势。这种细节上的分歧,恰恰印证了俄乌谈判的艰难:双方连 “坐下来谈” 的前提都未能达成一致,更遑论实质性的和平协议。
泽连斯基的卸任宣言,终究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乌克兰的命运,早已不掌握在基辅手中。未来的局势,大概率将走向以下三种可能之一:最可能的是 “冻结冲突”,在西方施压下,乌克兰被迫承认俄控区的现状,以 “非军事区” 划分势力范围,泽连斯基如期卸任,新政府签署一份 “城下之盟”,冲突从 “热战” 转为 “冷对抗”;若特朗普兑现 “扩大军售” 的承诺,俄罗斯可能会强化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推动 “去军事化” 目标,导致冲突升级,乌克兰丧失更多领土;此外,若泽连斯基无法兑现停火承诺,支持率持续下滑,扎卢日尼等军方势力可能通过选举上台,采取更务实的对俄政策,甚至可能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换取和平喘息的空间。
无论哪种结局,乌克兰都注定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