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啤酒鸭脖配综艺”的消费场景逐渐降温,曾一路高歌的卤味行业正迎来发展转型的阵痛期。
而这家一度遍布中国大街小巷,巅峰时期手握近16000家门店的“鸭脖一哥”,如今也不得不面对加盟模式大败退、消费者渐行渐远,甚至因财务造假被罚850万元并戴帽“ST”的残酷现实。
01
9月19日,绝味食品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就公司多年来的财务造假问题与处罚措施做出披露。
据调查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业绩报告少记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与1.64%。
![]()
湖南证监局认为,绝味食品的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处于15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处以100万元罚款。合计罚款总额达850万元。
同时,以上问题不仅暴露出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严重缺陷,更让投资者对其财务管理能力产生信任危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第9.8.2条等相关规定,绝味食品也在9月22日停牌1天后,自9月23日起将A股简称修改为“ST绝味”。
02
要命的是,麻绳专挑细处断,绝味食品的业绩情况与门店数量同样不容乐观。
据绝味食品披露的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归属净利润约为2.271亿元,同比减少34.04%。
迈入2025年后,该下滑势头非但没有休止的意思,还变得愈发严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属净利润约为1.754亿元,同比减少40.71%。
![]()
生意的不景气同样反映在其门店数量上,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绝味鸭脖全国门店数量为10725家。但根据绝味之前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鸭脖的门店数量为14969家,也就是说一年多的时间里门店数锐减4244家。相较其2023年“巅峰时期”近16000家的门店数量来看,其门店数已缩水约5000家之多。
甚至绝味食品与消费者的“断崖式分手”还并非个例,整个卤味赛道内的选手日子都不是很好过。今年上半年,周黑鸭与煌上煌都深陷“增利不增收”的困局,而定位“佐餐卤味”细分赛道的紫燕食品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也是同比减少11.46%至14.73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减少47.20%至1.05亿元。
![]()
门店数量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煌上煌门店总数较去年年末减少762家至2898家,周黑鸭门店总数则是较去年年底减少167家至2864家。卤味行业集体遇冷。
不少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卤味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实际是结构性的,尽管各大企业在财报中普遍将业绩下滑原因归咎于“销量下降”,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以规模换增长的旧模式日渐式微,消费者期待品牌讲出新的故事。
03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卤味产品时不时就会因价格贵被消费者调侃为“鸭脖刺客”,常有消费者表示“稍微拿一点就四五十块钱了”“想吃得丰富些就得上三位数”“明明只是把预制卤菜装盘摆出来却卖酒楼饭店的价”……
从绝味鸭脖小程序可以了解到,招牌鸭脖的标价为180g/18元,鸭掌的标价为130g/18元,而鸭舌的标价为70g/30元。如果将其重量统一按照“斤”来计算,鸭脖、鸭掌与鸭舌的价格将分别高达50元、69元和214元。
![]()
当然除了对产品的“价值感认同不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是造成二者“分手”的重要原因。近年间,多家绝味鸭脖门店被爆存在缺斤少两问题,消费者拍摄视频显示,自己通过外卖软件所购买的鸭脖、鸭心、海带结等产品的实际重量低于标称重量,短缺比例最高接近40%。
当时,涉事门店给出的原因为“新员工操作失误”“未去皮称重”或“误将大份看成小份”,甚至在协商退款后将消费者账号拉黑,引发消费者的不满。绝味鸭脖客服回应称,所有门店的秤符合标准,缺斤少两则是涉事门店加盟商的个体行为,拟处罚违规加盟商,却未跟进事件进展,给出后续具体的监管措施,暴露出公司对加盟商的监督管理漏洞。
04
面对行业困境,卤味龙头们也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绝味食品这边将重心放在了品牌年轻化与消费场景拓展角度,紧跟年轻人的消费热点高频上新,尝试满足佐餐、零食、夜宵等更多场景的需求。
![]()
煌上煌方面选择了跨界布局,斥资4.95亿元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高调入局冻干食品赛道。
周黑鸭方面则是盯上了调味品市场,与四川申唐产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着手开发“嘎嘎香”系列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
据智研咨询分析报告,2018至2024年,中国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5.93%,至2024年已达3569.6亿元。
卤味赛道原先的“规模为王”战略越来越不能够适应当下的新环境,对于绝味食品来说,或许缺斤少两、财务造假只是表面“症状”,更深层的“病灶”在于能否重构商业模式,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图片来源绝味食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