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师大概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我又说过什么了?
“莫言说:当你试过了钱的重要性,你就会知道,没钱的时候有多卑微。”
“莫言说:记住,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我不屑敷衍。”
“莫言说: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花言巧语,而是恰到好处的温柔。”
我随手点开一个正能量视频,就看到三条“莫言说”。翻翻评论区,竟然有网友认真讨论:“莫言老师真是人间清醒!”
问题是——这些真是莫言说的吗?
莫言本人曾经幽默地回应:“这些话说得真好,但我要承认,很多不是我说的。”他甚至建议:“不妨让这些‘莫言说’成立一个品牌,收益归我。”
今天,我们就来揪出那些离谱的“莫言说”,看看网友到底借莫言之口编了多少“人生哲理”。
![]()
01 这些“莫言说”,离谱到让人笑出声
我收集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
有网友晒出一张图片,上面写着:“莫言说:我负责分享,你负责欣赏。”这风格,怎么看都像是微商团队的励志口号。
更离谱的是:“莫言说:推荐XX奶茶,这才是生活的味道。”连奶茶代言都安排上了,莫言老师知道自己在网上这么忙吗?
在某个情感类视频里,我看到这样的话:“莫言说:女人一定要有钱,经济独立才是最大的底气。”内容没错,但莫言真的会这样说话吗?
还有更夸张的:“莫言说: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就努力挣钱,然后用钱砸死他。”这确定不是网络段子手的创作?
最搞笑的是,有人信誓旦旦地引用:“莫言说:我没说过这句话。”这倒是百分百真实了。
02 为什么大家都爱“莫言说”?
其实不止莫言,鲁迅、白岩松、董卿都经常“被发言”。
想想你在朋友圈看到过的:“鲁迅说:你要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他们让你变得更强。”事实上,鲁迅从未说过这样的话,他反而认为:“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编造名人名言?
很简单:同样一句话,用名人的名义发出来,点赞量能翻十倍。
自媒体作者小张坦言:“我也知道那些话不是莫言说的,但加上‘莫言说’三个字,流量就是不一样。”这是大实话——我们更愿意相信成功人士的“人生经验”。
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渴望有权威的声音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于是,“莫言说”成了某种人生指南的代名词,哪怕这些话根本与他无关。
03 如何识别假的“莫言说”?
我总结了几条实用技巧:
第一,看语言风格。 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语言有独特的文学性和乡土气息。如果你看到直白的鸡汤文标着“莫言说”,八成是假的。
比如这种:“莫言说:做人要像花儿一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你一定要绽放。”莫言的原话风格更接近:“当年,鲁迅用他的笔,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我用了我的笔,揭示了社会的黑暗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第二,查出处。 真正来自莫言作品的话,一定能找到出自哪本书、哪篇文章。那些只有结论、没有背景的“名言”,大概率是伪造的。
第三,思考内容。 莫言的作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很少直接给出简单的人生建议。那些直白的情感鸡汤或成功学语录,基本可以判定不是他的风格。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看到一句“莫言说”正好说中了你的心事,那就要多留个心眼——这可能是有人故意在迎合你的情绪。
04 一起来玩“大家来找茬”
现在,轮到你们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在评论区晒出你见过最离谱的“莫言说”,我们将评选出:
“最扯淡奖”:最不符合莫言风格的话
“最走心奖”:编得最像真话的假名言
“最搞笑奖”:让人笑到肚子疼的创作
举个例子,我先来一个参赛作品:
“莫言说:刷到这条视频证明你要走运了,留下‘接好运’,下周会有惊喜。”
怎么样?是不是内味十足?
其实,这场“莫言说”的闹剧背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太需要有人替我们说出心里话,以至于不惜借他人之口。
莫言老师大概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我又说过什么了?
那么,你在网上见过哪些离谱的“莫言说”?快来评论区晒出来,让我们一起见识见识网友的“创造力”!
点赞最高的那条离谱“莫言说”,我们将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剖析它为什么这么假——当然,会匿名保护你的隐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