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50年代,高满洲在靖江。
【 人 物 简 介 】
高满洲:靖江市季市镇安武村弯腰沟人,1923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靖江公安局短枪队第二小队队长、第一排排长。1946年以后,先后在特务团、滨海大队、交通大队、军区手榴弹场等单位任职。解放后,在长安区担任副书记,后调任中共靖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泰州建委副书记。从泰州建委机关党委书记岗位上离休。
高虹、高霓:高满洲之子。
![]()
高满洲的大儿子高虹。
【口述内容】
![]()
1952年,高满洲、刘素珍带高虹在靖江。
高虹口述历史:
我的父亲叫高满洲,我是他的大儿子,我叫高虹。我父亲从小对我们要求就特别严,要求我们好好学习,要求我们艰苦朴素。从小时候一直到我参军之前,我身上都没有一分钱零用钱。我父亲的光荣革命历史,他从来没有对我们讲过,有的时候他的老战友开玩笑的时候说过一些。例如有一次,我父亲和一个战友出去侦察,想抓一个日本兵,抓一个俘虏回去。但是呢,抓的时候不小心,我父亲跟那个日本兵打起来了。两人就抱在一起摔跤,那个战友就站在旁边看。我父亲就说你这个胆小鬼,赶快上来帮忙。结果呢,就把日本兵打死了,两人只好赶快撤退。
这些事情呢,我父亲他一般都不和我们讲,我们也不太了解。他的事迹,我们确实不知道。我父亲除了对我们工作上、生活上的要求以外,其他的只能说他给我们留下了精神食粮。我还有一个对我父亲的印象,就是他工作很忙,基本上白天很少见到他,他也不管我们,例如我们学校里面动员参军,我去报了名,一直到体检合格,到人武部报到了,他才知道。
![]()
高满洲的小儿子高霓。
高霓口述历史:
我叫高霓,1956年生,在家排行老三。我父亲高满洲1923年出生在靖江弯腰沟的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靖江公安局短枪队第二小队队长。1946年以后,先后在滨海大队、交通大队、军区手榴弹场等很多单位担任职务。解放以后,在长安区担任副书记,后来调到靖江城担任中共靖江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常委。后来又到泰州建委担任副书记,在机关党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
我父亲平时很严肃,对子女不苟言笑,要求也很严格,所以我们对他敬重有余,从来不敢多说多问。解放前的故事他很少对我们讲起,我们也很少问。有一年,我妻子陶华生病,身体特别差,我父亲就对她说:“人啊,都会遇到很多困难,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于是,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是白衣堂突围的故事。
![]()
高满洲的父亲高尚胜。
1944年春,我父亲执行任务从靖江城回弯腰沟的路中,在白衣堂休息,当时他们只有四个人,突然被敌人三面包围,敌人约有40人,带着机枪、长枪,火力很猛。双方交火了十几分钟,我父亲发现坚持不下去了,就说:“大家赶快把衣服脱掉,跳河突围。”当时还是早春,天气比较寒冷,犹豫间有人来不及脱衣服,没有跳河,结果被俘。
只有我父亲一人跳河突围成功。我父亲说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说,在生死存亡的时候要坚强,不能认命。他是用这个(故事)鼓舞我妻子和病魔作斗争。
小时候我们经常看《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那些电影。看了之后,我就会跑去问我父亲:“爸,那时候你打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也像现在这么矮这么凶吗?”我父亲说:“哎,日本鬼子个子是不高,但是战斗力还蛮强的,我还和日本鬼子摔过跤。我们不怕他们。”
真正了解我父亲解放前参加战斗的经历,还是在1990年以后,那时候靖江县公安局多次召集老同志回忆革命历史,然后出了一本书,就是《靖江公安局短枪队》。拿到这本书以后,我们全家人如获至宝,一直在看。通过这本书,还有其他的革命史料,我们大概知道我父亲参加的战斗有几十次,其中有记载比较详细的。比如说,1943年的春天,我父亲和短枪队十多个人在新港抓伪军,缴获驳壳枪三支;1944年初,短枪队十多人活捉伪巡警陈文欣;1944年初,在新港打洋行、捉鬼子。当时新港是靖江连接上海的唯一的水上通道,他们打得6个日本鬼子登船逃跑,余下的伪军都成了俘虏;1944年冬天,夜打税所,缴获大量银元还有短枪;还有三官殿的伏击战,用地雷炸死炸伤多名日伪军,还活捉了当时作恶多端的头目徐克杰,后来这个家伙被镇压了。
我父亲参加的规模比较大的战斗是在1945年6月,当时日伪军200多人下乡抢粮,这次战斗我军大获全胜,只有几名日军和伪军逃跑,余下的被全歼。击毙了当时猖狂一时的伪警察局侦缉队队长侯萍夫,这是一名曾受到过日寇训练的汪伪特务系统在靖江的特务组织的头目。
要说比较精彩的战斗呢,那就是击毙王连德,我父亲也因此受到了上级的表彰。1943年初,抗日战争到了相持阶段,根据地形势非常严峻,对此苏中党委、军区就组织了短小精悍的短枪队来对付敌人,开展武装斗争。短枪队是当地老百姓的俗称,实际上是靖江县公安局政治保卫队。短枪队组建以后呢,清一色的都是驳壳枪,当然也有好的,比如说这个快慢机。1943年,为配合“清乡”,敌伪派来了一个大特务,叫王连德,这个人是泰州伪宪兵队队长兼伪政治保卫局靖江组组长,是在靖江伪情报系统坐头把交椅的。这个王连德作恶多端,他喜欢敲诈,谁要不给钱,他就以通共的名义把他抓起来,叫他家里花大价钱来赎,赎慢了人就被处决。当时短枪队根据这个情况,就准备利用他贪财的弱点,设法来抓捕他。
在王连德来靖江之前,有个叫刘俊的人,是当时高桥税所的所长,由于不满伪军的敲诈,被打伤了头部。所以县公安局就根据这个情况,想办法让刘俊来联系王连德,寻找他的保护。要求保护,当然要出保护费,就用这个保护费来引诱王连德。
那怎么去找到王连德呢?通过靖城商会的会长史铭勋。这个史铭勋呢,一方面黑白两道都很熟悉,另一方面他考虑到新四军的实力足够强大,也想为自己留条后路,所以就爽快地答应了。当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王连德要摆派头,带一大堆人马来;第二种可能呢,就是他是来谈钱的事情的,不想让别人知道,可能会一个人来。史铭勋与王连德确定好见面时间后,就做了周密的安排。一路人马就是我父亲,他化名史国生,陪同刘俊一起去谈判。还有两名武工队员伪装成车夫,坐那个独轮车,一个车上坐一个,就相当于现在打车差不多,坐车的都是比较有面子的人。第二路人马,就是派刘心一负责联系;第三路人马是武工队的负责人带18个人潜伏在西城门,控制住城门,准备掩护撤退。
这个王连德是特务出身,非常狡猾,接连换了三次地方,最后到史铭勋家里边去了。负责联系的刘心一以及后援的人都跟丢了。饭桌上,我父亲和刘俊与王连德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讨价还价,以拖延时间等其他人一起来活捉王连德。眼看着饭都要吃完了,后援的部队也没有消息。眼见王连德马上要走,我父亲他们就非常着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刘俊就拉着这个史铭勋假装问,到底一共要多少钱?史铭勋说了个数字,刘俊假装大吃一惊,叫我父亲出来,两人装作是在商量给钱的事,但实际上他们在商量,后续部队跟不上,我们怎么办?当时的情况是,如果要抓王连德还有可能,但要带出城,是完全没可能的。所以两人当机立断,朝等在门口的车夫使了个眼色,两个车夫一下子就站起来,从门口往院子里赶。王连德一看,两个精壮的车夫突然一起冲过来,他意识到不对,一下子就站起来,准备跳窗逃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两个车夫还有我父亲,三个人把他拖了下来,每个人在他身上打了几枪。然后四个人顺利撤退,因为城门当时还是控制在武工队手里。
![]()
高满洲(左一)与毛成(右一)等人合影。
打死王连德,对日伪军震动很大。像这样一个特务头子,在重兵把守的靖江城内被杀掉了,汉奸人人自危,从此也不敢那么猖狂,也不敢去下乡。当时有一句话就是“宁过三条河,不到弯腰沟”。击毙王连德的故事后来在各大网站上都能看到,网友在后面评论说,如果把这个拍成电影的话,比现在的抗日剧毫不逊色,是个很好的故事。
我父亲的战友经常说,高满洲特别能打仗,弯腰沟当地的老百姓对我父亲也很敬重。小时候我们经常下乡、回老家,先到季市镇,再到弯腰沟,经过村前的小路,一路上都是村民不停地打招呼。一会儿这家说:“高部长回来啦,到我们家坐坐啊,喝点水呀。”走到那家,又说:“高部长回来啦,来来,吃个晚茶再走吧。”一路上打招呼打个不停。有时候,我父亲也会停下来到哪一家去坐坐,喝口水,然后就说,这家当年啊,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还掩护过我们。有的会说,他家什么人啊,曾经也参加过战斗。所以一路上,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军民鱼水情。每次一回老家,当年的武工队员、短枪队员都热热闹闹地赶来我们家,喝喝酒,聊天聊到半夜,不管官大官小,大家都很平等。我父亲非常珍惜战友之情,在泰州的时候,每年都有很多战友来看望他,有的带东西,有的就一样东西不带,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
体现我父亲对战友感情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建立靖江孤山烈士陵园。那是80年代后期,我父亲经常跟靖江出来的老领导一起商量建立烈士陵园的事情。后来终于建成孤山烈士陵园。事情成了以后,那段时间我父亲总是兴高采烈的。他跟我说,做了一件大事,给了战友一个交代。
![]()
20 世纪80年代,高满洲(前排左三)、刘素珍(后排左三)夫妇与靖江老同志合影。
我们家呢,典型的父严母慈。几十年以来呢,我们几乎没听到他们争吵。我母亲刘素珍也是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我隐隐约约感到,我母亲对我父亲敬重的成分很多,尽管有时候我爸脾气暴躁,但她都不会去说什么,这点让我们感受很深。我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要求我们为人正直,坦荡做人。小的时候呢,我父亲还带我去过泰州的烈士纪念馆,讲革命传统给我们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始终教导我们:自己努力,不图名利,要自己做出成绩,而不是通关系,走后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们三个子女的工作上,他从来没有帮我们打过招呼。我从企业到机关的时候,是我自己应聘的,到了机关很多年以后,我们书记才知道,还和我说怎么你爸爸从来没跟我们联系过。我说他就这性格,我也不想勉为其难。但是,我父亲为了战友,为了战友的子女,他确实去打招呼,去找关系。所以说,他对我们的教育,言传不多,身教不少。回忆起我父亲母亲,我们总是带着感恩,带着激动,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物质财富没什么,基本没有,但是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可以让我们享用一辈子。
2000年,我母亲刘素珍去世,我父亲坚持要把她安葬在弯腰沟,实际上这时候他就流露了一个想法,就是他想在他百年以后也葬在弯腰沟,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要陪伴他的战友,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我们全家现在都在泰州,父亲去世后,我们还是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弯腰沟。每年我们都回弯腰沟扫墓。弯腰沟最近这几年变化比较大,开辟了红色教育基地,重建了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还有革命斗争史展馆,我在里面也看到了我父亲的照片和事迹,和他的战友们摆放在一起,这也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
【采集时间】2022年5月24日上午
【采集地点】泰州市海陵路、泰州市烈士陵园
【采集整理】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