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子儒卷了钱跑路,结果被他师傅金先生套进麻袋扔进了黄浦江。这事干得狠,但也痛快。夏元、褚韶华、闻知秋三个人总算替夏初报了仇。
![]()
夏元是夏初的亲哥,褚韶华是夏初的爱人。他们俩恨穆子儒,理所当然。可闻知秋呢?他跟夏初八竿子打不着,还是情敌关系。按说该躲远点才对。但他也掺和进来了。为什么?
我一直没想通,直到最后那集。褚韶华才知道,夏初的死,不只是穆子儒动的手。闻知秋也有份。
一封信。假情报。闻知秋递出去的。夏初信了,一头扎进包围圈,被人乱枪打死。他自己都不知道,送出去的是条死路。
这人到底是谁?编剧早就埋了线索。我数了数,四次特别明显。
![]()
第一次,夏初刚回国,在饭店碰上褚韶华。旁边坐着闻知秋。说是第一次见面,可两人对视那一秒——不对劲。眼神太熟了。像认识很久,又不能相认。
第二次,夏初和褚华确定关系后,两个月没见她。革命任务忙。可他有空去咖啡馆见闻知秋。不止一次。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哪像是约会?分明是接头。
第三次,最可疑。夏元想运十八担烟土去东北卖。一百多万大洋啊。换谁不动心?可闻知秋翻脸了。平时笑眯眯的人,突然发火。说这是害国害民的事,绝不合作。商人会这么讲原则?鬼才信。
第四次,夏初死了好久。康二妞劝闻知秋追褚华。他说了一句,“正是因为夏初不在了……”后面没说完。但我听懂了。他觉得自己没脸。害死同志的人,怎么配站在遗孀面前?更别说抢人家的位置。
![]()
后来我才明白,闻知秋和夏初是同学。一起念书时就加入了组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夏初冲锋在前,闻知秋藏在背后。表面上开药行,背地里搞情报,还偷偷往前线送钱送药。
那天的情报,他也不知道是敌人设的局。他只是按流程传出去。结果夏初踩了雷。他自责到骨子里。从此守着褚华,像赎罪一样。
这事瞒得住别人,瞒不住褚华。纸包不住火。真相露出来那天,她整个人垮了。
她之前拿枪崩了穆子儒。为夏初报仇。现在,她又把枪顶在闻知秋太阳穴上。
![]()
手指扣着扳机,手抖。
她下不了手。
不是因为不爱夏初了。是因为这几年,她跟闻知秋一起做生意,同进退共患难。夜里算账,白天跑码头,风里雨里都是一起扛过来的。人心是肉长的。谁能不动情?
她知道闻知秋不是故意的。错的是穆子儒那些畜生。夏初要是活着,也不会怪他。
![]()
可她也不能原谅。
杀了他,她做不到。继续合作,她也做不到。最后她选了第三条路——断干净。不联系,不见面,不留余地。
褚华后来成了国药界的女王。报纸天天登她的名字。洋行老板排队请她吃饭。风光得很。
可她一点都不开心。
![]()
哥哥走了。爱人没了。朋友也散了。她坐在顶层办公室,窗外是外滩的灯,屋里冷得像冰窖。功成名就是用命换来的。值吗?没人问她。
她决定走。离开上海。先去了日本,后来去了法国。她说要去看看夏初当年想去的地方。巴黎的街,塞纳河的桥,他没走到的路,她替他走一遍。
她没再嫁人。也没孩子。康二妞问她怕不怕老了没人管。她说,心早就死了。爱情这种东西,这辈子不会再碰了。
只有程辉一直跟着她。干弟弟,从小叫姐姐。别人都走了,他还端茶倒水,陪她看病,半夜开车带她去医院。有他在,至少不至于一个人对着四面墙发呆。
![]()
有人说,褚华和夏元才是绝配。一个聪明,一个能干。联手能把整个商界掀个底朝天。
我不信这个。
夏元前期看着不错。可烟土那件事一出,我就看穿他了。嘴上说着家国大义,转身就想捞黑钱。一百多万保险费揣进兜里,还得意洋洋。这种人,配不上褚华。
他还惦记康二妞。以为别人看不出?开会时装作不经意坐她旁边,递文件时多停留两秒。老派男人那点小心思,藏不住。
![]()
褚华需要的,不是一个算计她价值的男人。而是一个愿意默默站在她身后的人。比如闻知秋。
他们其实最合适。可惜中间隔着一个夏初。活人绕不过死人。感情这事,有时候比命还重。
我有个朋友,在档案馆工作。去年整理旧资料,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三个年轻人站在虹口码头,穿着学生装。照片背面写着:1926,赴法前留念。其中一人,眉眼和闻知秋几乎一模一样。我没敢问是不是他。有些事,知道了反而难受。
最后我想说一句,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记住。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忘记自己。闻知秋属于后者。他从没为自己争过什么。可正是这样的人,最让人心疼。
![]()
这世道,英雄容易被记住。幕后的人,连墓碑都没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