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浪潮里,人口流向从来是区域潜力最直白的证明。资阳雁江城东新区,正用一组醒目的数据标注着吸引力——短短数年,常住人口从7.5万稳稳跃升至11万。这片土地究竟凭什么,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此扎根?
从7.5万到11万:数字里藏着的“人气密码”
雁江城东新区的人口增长,是一场看得见的“城市升温”。2022年底,这里的常住人口还停留在7.5万;2023年底便逼近9万,一年间补上“8万级”缺口(数据来源:《2024年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势头更猛,年底破10万,如今直接站上11万关口。(数据来源:雁江区人民政府发布的《雁江看“变”|以蓬勃之姿,展城市发展新篇》)。这不是冰冷的数字叠加,是实打实的“人气聚拢”:有冲着工作来的产业工人,有为孩子上学定居的家庭,也有看中生活便利的创业者。他们的到来,不仅填满了工厂的岗位、商场的客流,更让城东新区从“新兴片区”变成了烟火气十足的“宜居熟地”。
![]()
雁江城东新区航拍图。
引力根本:“三化联动”托住了“人愿来、留得住”
雁江城东新区能聚起11万人,核心是“三化联动”扎稳了根基——新型工业化给“饭碗”,新型城镇化给“便利”,农业现代化腾“人力”,三者拧成一股劲,撑起了人口汇聚的底气。
新型工业化是拉人的“锚点”,城东新区把重心放在了落地本土的食品饮料产业上。以安井食品西南基地、欧福蛋业西南最大蛋制品加工基地为核心,这里已形成产业集群:安井食品三期10万吨预制菜生产线即将投产,欧福蛋业总投资1.5亿元的蛋液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截至2024年,城东新区内已落地食品饮料及配套企业21家,涵盖包装、冷链配送等环节,直接带动周边30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这些从生产到物流的岗位,成了产业工人扎根的核心动力。
而新型城镇化,走的正是“配套追着人口建”的路子,每一项都是城东新区本土实打实的落地成果。孩子上学不用愁,境内的资阳中学(东区)、雁江二小(东区)已投用,新增的5300个学位覆盖核心居住区,居民出小区步行5-10分钟就能到校门,再也不用跨区接送;看病不用挤老城区,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城东新院区完成提档,增设儿科、老年病科等便民科室,日常问诊、老人体检在家门口就能搞定;社区生活也省心,半山社区、宝台社区等本土综合体已投用,菜场、超市、邻里活动室连成片。周边4.2万居民的日常,就这么被这些“不用折腾”的便利稳稳托住——也正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妥帖,让“在城东新区定居”从“能住”变成了“住得踏实”。
“以前家里的老人生病了,总是要送到老城区那边的医院去看病,现在城东新区这边医院建好了,不仅让我们看病方便,而且专家也多。”家住雁城大院小区的陈茜之告诉记者,她去年毅然决定将成都城区的房子出售,选择回到家乡购房定居,即便她目前仍在成都工作,但随着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开通运营,让她实现了居住在雁江、上班在成都的“双城”生活,“出门步行几分钟就是地铁站口,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轻松抵达成都上班地点附近,十分方便”。
就连农业现代化,也在为城东新区输送“新人力”。这里摒弃传统粗放种植,在东部宝台镇、清水镇部分区域,打造“晚熟柑橘+稻虾共养”精品农业带:宝台镇红薯园区种植21种优质红薯及菜用苕尖共2000余亩,辐射全镇种植优质红薯2万余亩、年产量2万余吨;清水镇石庙村发展柑橘200余亩,带动村民就近务工;稻虾养殖则积极借鉴东峰镇的成功模式推进示范养殖。
“以前在地里刨食,看天吃饭,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宝台镇的村民王建国笑着说,“现在不仅收入稳定了,还学到了真本事,日子比以前有奔头多了!”
不少本地农民从传统种植转向产业务工,有人直接走进片区食品厂、社区综合体,成了“家门口的新市民”。
![]()
居民幸福宜居生活。
宜居加分:不止“能住”,更要“住得舒服”
11万人愿意留下,不只是因为有工作、有配套,更因为城东新区把“宜居”做进了日常——就像主城的综合体让“一站式消费”成真,这里的生活也藏着“方便+舒服”的双重惊喜。
交通上从不堵心,轨道交通资阳线、成渝高铁穿城过,成资渝高速、广洪高速连起外路,去成都、重庆半天打个来回,在区内通勤也顺顺畅畅;环境能散心,14千米滨江生态堤防修好,字库山公园、沿江步道串起“水映城、城抱绿”的景致,傍晚遛弯、周末带娃,不用挤远路找风景;日子更有滋味,圣高广场商圈升级,雁城印象文创街区开起来,新春庙会、小龙虾美食周轮番热闹,逛街、吃饭、凑个烟火气,日常就有小欢喜。
“以前总觉得新区不方便,买个东西都要跑老远。”刚在圣高广场逛完街的李英女士说,“现在商场、超市、餐馆什么都有,晚上吃完饭还能去江边散散步,感觉生活品质一下就上来了。”
![]()
轨道交通资阳线。
11万之后:雁江城东新区的“生长”才刚开始
11万不是终点,是雁江城东新区发展的“新起点”。这些汇聚而来的人,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生活的受益者——他们带着期待扎根,城东新区用产业、配套、宜居环境接住这份期待。如今的城东新区,工厂在扩能、学校在完善、公园在延伸,就像那些改变县域面貌的城市综合体一样,这片土地正以“人、产、城拧成一股劲”的姿态,朝着更热闹、更扎实的方向生长。
![]()
资阳沱江三桥。
人口往这里聚,产业往这里兴,配套往这里优——11万人口的背后,是城东新区从“新兴片区”向“成熟宜居城”的跨越,是“三化联动”结出的实实在在的果实。当人愿意留下来、产业能立起来、生活能暖起来,这片土地的生长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底气,往后的每一步,都藏着更可期的模样。
见习记者 邓宇博全媒体记者 刘一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