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张报纸的抗战记忆

0
分享至



罗定枫



柳朝琦使用过的记者包



《冀鲁豫日报》



冀鲁豫边区随军记者团部分成员

它是冀鲁豫区党委的机关报,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历经枪林弹雨。烽火岁月中,作为冀鲁豫区党委的耳目喉舌,它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进程,如同黎明前的集结号,极大鼓舞了冀鲁豫边区抗日军民的信心和斗志。它,就是《冀鲁豫日报》。

一个铅字就是一颗炮弹

四名年轻战士身着棉袄、头戴棉帽,青春洋溢的脸上露出轻松愉快的表情。这是一张1942年冀鲁豫边区随军记者团部分成员的合影。9月25日上午,记者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内见到了这张照片。照片旁边陈列着冀鲁豫日报社长罗定枫的影像,风华正茂的他正在翻阅书籍。

烽火岁月中,这些年轻人一手持枪、一手握笔,一边将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一边用手中的笔及时传递党的声音。1941年,冀鲁豫边区进入艰苦时期。在此形势下,边区党委急需创办一份大型日报,以加强对抗日军民的宣传和工作指导。同年8月,作为冀鲁豫区党委机关报的《冀鲁豫日报》创刊。这份报纸如破晓之光,穿透硝烟,照亮军民前行的道路,成为艰苦岁月里鼓舞人心的精神旗帜。

《冀鲁豫日报》创刊初期,印刷设备简陋,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人员以高粱窝头充饥,靠煤油灯照明。由于战火连绵,报纸一直在地下印刷,地点也多次转移。报社的采编、印刷和发行工作通常秘密进行,各部门分散在距离敌据点较远、我党基础好、群众觉悟高的地区。工作间常设于地下室,上方再建新房作为掩护。报社工作人员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平时身着便衣,与驻地群众打成一片。为应对敌人“扫荡”,印刷厂、材料科等均设有地下通道和地下仓库。

由于印刷所设在敌人眼皮底下,保密工作至关重要。每到深夜,地下室便传来印刷机的响声,印好的报纸被悄悄运出村。一旦遭遇敌人“扫荡”,便立即停机,封闭洞口。

“一个铅字就是一颗射向敌人的炮弹,必须用生命和鲜血保护它,绝不能让它落入敌手。”这是印刷所工人们常说的话。

以笔为枪的生命绝唱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一只泛黄的帆布挎包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上面有“抗日救国”四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传唱着一位年轻新闻工作者以笔为枪、以血为墨的生命壮歌。挎包的主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牺牲的第一位战地记者——柳朝琦。

柳朝琦是河南省卫河县(今清丰县)人。1943年冬天,22岁的《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在执行采访任务时壮烈牺牲。

曾任《贵州日报》副总编辑的吴振全,比柳朝琦小两岁,当年同为《冀鲁豫日报》记者。2015年3月,92岁的吴振全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回忆,柳朝琦是个聪明能干的帅小伙。柳朝琦家境殷实,自幼接受私塾教育。1939年2月,学业中断的他考入中共直南特委成立的文化教育工作团,时年18岁。同年9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1月,柳朝琦被安排到冀鲁豫边区的《卫河日报》工作,在那里与吴振全相识。

1941年8月,柳朝琦先进入新组建的《冀鲁豫日报》从事内勤工作,之后与吴振全一同被正式编入记者队伍。1943年12月4日,冀鲁豫日报社接到上级通知,八路军正集中兵力围歼盘踞在滑县一带的汉奸孙步月部,要求速派记者前往前线采访。当天,柳朝琦与吴振全各骑一辆破旧自行车分头行动。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

柳朝琦为赶上先头部队,在刚被我军攻克的十几个据点间穿行,不料被龟缩在一座破庙中的残敌开枪击中胸部。为不让采访包内的机密文件和介绍信落入敌手,他强忍剧痛,艰难地打开挎包,将文件和介绍信撕碎,一口一口吞进肚中。敌人见他尚有动静,又补枪射击,柳朝琦壮烈牺牲,为我党的新闻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昨日新闻载入史册

在菏泽市档案馆的库房中,珍藏着一部分《冀鲁豫日报》。岁月流转,报纸已纸页泛黄、质地变脆。为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档案,工作人员对它们进行了脱酸修复、丝网加固与数字化处理。如今,这些报纸已化作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记忆。

2005年,吴振全曾发表《深入报道抗日战争——回顾冀鲁豫日报片断》一文,回忆了该报对三次重大战役的报道经历。

讨刘战役。1944年8月,在冀鲁豫军区领导下,以曾思玉为司令员、段君毅为政委的第八军分区,指挥七团、八团、基干团、独立团及十一支县基干大队与数千民兵,经充分准备,发起讨伐汉奸刘本功的战役。《冀鲁豫日报》高度重视此次战役报道,派出记者艾方、李坤、吴振全随军采访。

战役于8月5日打响,我军指战员经七昼夜英勇作战,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在这一周中,三位记者日夜奔波于前线采访,精心撰稿。吴振全连续向编辑部发回六篇前线急讯;艾方撰写了通讯《刘口之战》,李坤采写了《攻克傅庄》,均真实反映了我军攻克敌人重要据点的胜利喜讯。

南乐战役。1945年4月,为巩固发展卫河以东抗日根据地并开辟卫河以西新区,冀鲁豫军区发起南乐战役。战前,《冀鲁豫日报》编委会深入讨论战役意义,决定由社长兼总编辑罗定枫率领记者闫迺一、吴振全、周君谦随军采访。

南乐战役告捷,报道任务也圆满完成。罗定枫撰写了社论《庆祝光复南乐城》;闫迺一采写了战役综合消息、三万军民祝捷大会报道及通讯《南乐城的一场恶战》;吴振全报道了南乐人民热烈参战的情况;周君谦则写下《元村集战斗记》通讯及祝捷大会特写。这些稿件连续刊发于《冀鲁豫日报》5月3日至12日的头版与二版。

东平战役。为配合山东解放区反“扫荡”作战并武装保卫麦收,1945年5月10日,冀鲁豫军区下达东平战役作战命令。为及时报道这次重大战役,《冀鲁豫日报》派出记者闫迺一、吴振全随军采访,闫迺一负责战役综合消息,吴振全负责人民参战报道。

1945年5月27日,《冀鲁豫日报》头版刊登闫迺一、吴振全发回的前线急讯与特讯,报道东平战役胜利。6月21日,报纸又发表了吴振全的通讯《东平县城光复之后》,介绍了人民政府进城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据吴振全回忆,这些报道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与称赞,在《冀鲁豫日报》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出版的《冀鲁豫日报》一改往日白纸黑字,采用“白纸红字”印刷。

1949年8月,随着形势发展,《冀鲁豫日报》并入平原日报社,光荣完成其历史使命。在短暂而不平凡的岁月中,它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它如同漫漫长夜中的一束信念之光,点燃了人们的战斗勇气,坚定了人们的胜利信心。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菏泽日报 incentive-icons
菏泽日报
菏泽日报
11688文章数 99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