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1961年西居延海断流之后,1992年东居延海竟然也没水了。
这个情况对沿岸居民来说犹如天都塌了。
要知道,居延海里的水可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存资源。
![]()
更糟糕的是,这片土地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沙尘暴也频发,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经济都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就在居民们近乎绝望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时隔43年,居延海竟然又见到了水源,重新焕发出生机!
这个消息让人高兴不已,同时也感到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居延海会原地复活?
![]()
彻底枯竭
提到黑河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这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冰川,流经青海,穿过甘肃张掖、酒泉,蜿蜒而上,最终流向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的形成东、西居延海。
![]()
流水充沛的时候,全长能达到928公里,近千百年来,它一直是流域周边几百万人口重要的水源。
但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黑河沿岸人口数量大爆涨,耕地面积也随之增长。
黑河灌溉压力也越来越大,水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沿岸地区居民的用水需求。
![]()
更糟糕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地势发电,上游地区建起一个又一个水电站,大量的水流被截断,导致中下游地区的水流量减少,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就拿张掖来说,黑河断流之前张掖可是有名的“塞上江南”,风景美如画,吸引了很多游客。
![]()
但是随着河流水量减少,土地逐渐沙漠化、盐碱化,张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下游的额济纳旗更是苦不堪言,本来有居延海这天然形成的蓄水池在,能实现基本全年不断水,后来竟然连续二百五十多天见不到一滴水。
![]()
直到1992年,居延海彻底枯竭。
这导致众多天然河道形成绿洲内部沙源,绿洲面积不断萎缩,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之前随处可见的水鸟再也不看见踪迹。
伴随沙漠化到来的是频发的沙尘暴,据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额济纳旗平均每年都要发生27场沙尘暴。
![]()
这给当地居民出行和生活都造成很严重的困难,风沙漫天,很多牧民都搬走了。
内蒙古的居民不堪其扰,曾多次向上层反映,提出合理筹划分配黑河水的诉求。
但是当时部门建设不完善,缺少治理这方面问题的专家,一时间并没有很好的办法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居民的诉求也就一直没有得到处理。
![]()
后来,绿洲面积越来越少,沙尘暴也越来越嚣张,严重的时候北京、天津等地区也会受到影响。
进入本世纪之后,上层部门已经下定决心要整改这个问题,内蒙古地区的居民也终于等来了关于黑河治理的政策。
![]()
焕发生机
为了解决黑河流域问题,国家其实在1997年就制定了“九七分水方案”。
在这份方案中,黑河流域被划分出三个水流阶段,丰水期、枯水期之外还划分出平水期,在平水期不干扰水流分配,在丰水期就将接近64%的水分到下游,枯水期分配水量为50%。
通过水量的合理分配,可以让黑河下游基本实现全年不断水,这种分配方式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支持。
![]()
说干就干,根据九七分水方案,黑河流域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分水,连续两年的分水工程,黑河末端才重新见到了水。
直到2005年,黑河才重新延长到900多公里,枯竭43年的居延海重新焕发生机。
当地很多居民都感慨,终于来水了,又能重新种植畜牧了。
![]()
作为“功臣”的九七分水方案也就一直沿用至今,为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好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对于长时间的生存来说,仅仅有水可不行,还得稳定来水。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就是专门为此设计。
这项工程计划在黑河上游的峡谷地段开工,一旦建设成功,居延海每年的水源稳定就有了保障,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
2016年枢纽工程正式开干,大家看到的可能是政策一出,说建就建,但懂的都懂,这个工程从设计到建造每一步都是技术活。
坝址左岸是甘肃省肃南县,右岸是青海省祁连县,在两省交界处建坝,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
幸运的是,2023年这个大坝就已经蓄上水了,123米高的大坝在山间伫立,显得威风凛凛,4亿多立方米的水库容量,相当于是280个西湖,光是混凝土就浇筑了88米高。
这项工程的意义不只是储水,更重要的是调水。
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只要丰水期把水存起来,枯水期再放出来,黑河流域就能实现基本全年不断流。
![]()
国家的相关部门为了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做出这么多努力的同时,原住民也没闲着。
2002年开始,为了让居延海不断水,中上游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改变种植结构,以种植玉米、红辣椒等耐旱作物为主,极大的减少了灌溉需水量。
中下游住民防风固沙、植树造林,不断绿化这片土地,忙的不亦乐乎。
![]()
居民与国家双管齐下,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计划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到2017年,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就已经基本恢复。
沙尘暴次数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减少了近一半,居延海年平均断流天数从250天降到79天。
如今的居延海水鸟栖息,碧波荡漾,生态环境甚至比断流之前还要好。
![]()
令人高兴的是,黑河流域通过三省协调,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经验给别的地区多省份共治流域管理也提供了借鉴,对于西北地区住民的生活环境改变有着很大作用。
![]()
结语
有句话说得好,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西北防风固沙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在西北荒漠,有很多地方都已经恢复成绿洲地貌,进展喜人。
![]()
大家也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在蚂蚁森林里种下的梭梭树、柳条,也是这片土地焕发生机的助力,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就为沙漠绿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