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领域,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产品即使价格高出竞品30%,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而有些产品即使品质过硬,却始终难以摆脱价格战的泥潭?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信任画像"这个看似简单却极具穿透力的概念中。
信任画像:消费者心中的"白胡子老医生"
信任画像的原理很简单,一个人去就医,遇到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就会觉得水平高,遇到年轻医生,就会觉得水平低,每个消费者对特定产品都有信任画像,只有发现信任画像,对产品、形象、销售与传播进行信任画像梳理,才会让品牌畅销并高溢价。
这个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消费者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产品背后所承载的那份"可信度"。在鸡肉预制菜行业,春雪食品就面临这样的挑战:作为长期专注外贸的企业,其产品品质已经达到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严苛标准,但在国内市场却难以建立相应的品牌溢价。
从"出口品质"到"儿时味道"的双重信任构建
精锐纵横在服务春雪鸡肉时,发现了一个关键洞察: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存在普遍担忧,同时对"儿时妈妈做的味道"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发现,恰恰构成了春雪鸡肉的完整信任画像。
在理性层面,精锐纵横提取"出口日本标准"作为核心诉求。当时正值国内某大牌牛奶销往香港与内地采用"双标"的事件引发公众哗然,春雪"内外同质"的主张恰逢其时地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而在感性层面,"儿时味道,倾城之香"的情感诉求,通过妈妈味道的宣传片,唤起了消费者对传统鸡肉食品的美好记忆。
这种"理性+感性"的双重信任构建,不是团队随意选定的,而是从对客户的深入调研中发现的核心洞察。正如春雪案例所示,信任画像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需要从消费者真实认知中挖掘的客观存在。
产品重塑:用中式形象突围西式红海
在调理鸡肉制品市场,西式产品如鸡米花、上校鸡块等已经形成了高度同质化的竞争格局。精锐纵横为春雪制定了"用中式做形象,用西式做销量"的差异化策略,这背后是对行业规律的深刻把握。
通过分析餐饮市场点餐率高的中式菜品,精锐纵横协助春雪研发了黄焖鸡、三杯鸡、新疆大盘鸡等微波调理食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名称上进行了优化(如"黄焖嫩香鸡"、"三杯小嫩鸡"),更在包装设计上采用了略带怀旧风格却又不失时尚感的视觉形象,完美呼应了消费者对传统鸡肉食品的认知。
这种产品重塑不是简单的品类扩展,而是基于对"从餐饮到家庭"这一行业规律的精准把握。正如精锐纵横所洞察的,餐饮市场上风靡的产品顺势推出家庭装更容易被接受,肯德基、麦当劳推出的上校鸡块、骨肉相连就是典型案例。
增值营销:让每个接触点都成为信任的支点
精锐纵横的增值营销理念体现在对产品全接触点的系统优化上。以春雪鸡肉为例,从产品命名、包装设计到传播诉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任增强系统:
- 产品层面:筛选西式产品稳固市场,研发中式产品提升形象
- 传播层面:"出口日本标准"的理性诉求与"儿时味道"的情感共鸣双管齐下
- 渠道层面:避开"头破血流"的场内竞争,通过新媒体实现互联网销售爆发
- 视觉层面:怀旧与时尚兼具的设计语言,强化品牌识别度
这种系统化的增值营销,帮助春雪鸡肉在京东等电商平台迅速崛起,销量远超老牌泰国肉制品品牌两倍,实现了从外贸企业到国内当红品牌的华丽转身。
![]()
当下,随着消费升级和国货崛起的趋势,中国品牌正迎来建立高溢价的黄金时期。但溢价的基础不是自说自话的品质宣言,而是深入理解消费者心中的那杆"信任秤"。只有精准把握并系统构建信任画像,品牌才能真正跳出价格战的泥潭,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这或许就是精锐纵横通过春雪鸡肉等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