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太突然,张雪峰的多个社交账号一夜之间被禁止关注!
这位靠“大实话”走红的网红名师,正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寒冬。
平台给出的理由高度一致——“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
![]()
目前,其旗下“张雪峰讲家庭教育”等企业账号仍在正常运营、直播带货。
张雪峰本人的回应轻描淡写:“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
这种暧昧态度与他在5月31日直播中眼含热泪的鞠躬形成鲜明对比。
看似突然,实则必然。
争议言论“挑衅”
张雪峰的言论多次引发巨大争议,恐是受挫主因。
“新闻无用论”:他曾公开表示“闭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引发新闻从业者和学者的广泛批评。
“文科是服务业”:他在直播中将文科专业概括为“服务业”,并用一个“舔”字来描述。
![]()
功利而极端的观点加深了社会对文科的偏见,也加剧了公众的学历焦虑和专业歧视。
坐拥数千万粉丝的“名师”,口无遮拦,兴风作浪,平台焉能坐视不管?
商业操作“碰线”
其备受质疑的商业模式,直接触碰了监管红线。
高价服务贩卖焦虑:
张雪峰团队堪称“人形提款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套餐价格惊人,如11999元和17999元,2024年曾创下“3小时入账2亿元”的纪录。
将教育咨询高度商业化,被指“贩卖焦虑”,利用家长和学生的急迫心理高额变现。
涉嫌虚假宣传:
2024年5月,其团队主推的“高考预测卷”宣传“5月1日印刷完成押题卷”,恰逢高考命题启动期,被指踩红线。
此举正好撞上教育部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的枪口,重点打击的就是“绝密押题卷”等夸大宣传。
事件发生后,其团队火速删除了相关视频,他本人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
当前,教育政策愈发强调“规范秩序”和淡化“功利导向”。
张雪峰过于强调“赛道选择”和“就业优劣”的功利化言论,背离了主流舆论导向。
各大社交平台也在持续加强内容审核与管理,张雪峰“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张雪峰账号被禁,是其争议言论、高风险商业行为与当前监管环境、舆论导向产生根本性冲突的必然结果。
时候一到,终会报应。
这一事件向所有内容创作者发出了信号:
巨大流量意味着巨大责任,触及社会价值底线的运营模式难以长久。
![]()
国内外教育咨询的两重天
放眼全球,教育咨询行业在不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美国,大学咨询顾问确实存在高收费现象,但通常基于长期的一对一指导和完善的升学规划。
相比之下,张雪峰式的“3小时决定命运”模式,则属利用信息不对称快速收割。
其宣称的“大数据精准填报”实际效果存疑,被认为“高价购买的是信息差,而非实际价值”。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志愿填报工具正在闯入这片蓝海。
日本女作家九段理江公开承认,获得芥川奖的作品使用AI生成部分内容,也让人思考:人类咨询师的真正价值何在?
在信息日益透明的今天,依靠垄断信息获取暴利的商业模式正面临挑战。
教育公平已成社会共识,试图通过制造焦虑来获利的行为已难以持续。
![]()
网红教师的命运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张雪峰自己曾总结过网红的两种结局:
一个网红爬的太高,和自身能量不匹配,高处不胜寒,就会走岔道。
另一种则是因热度消退而销声匿迹。
数据表明,超半数抖音网红账号寿命不足1年。
或因内容违规遭全网封杀,或因内容创新不足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张雪峰靠争议言论获取流量,如今却处于自己预言的两种结局之间。
![]()
他的“人设”存在一个根本性矛盾:
早期以“打破信息差”的代言人形象赢得大众支持,但后期言论愈发极端,商业操作也屡碰红线。
教育不是流量的附庸,而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算法驱动的时代,更需要人性的温度。
也许,当张雪峰含泪宣布停播时,一个靠极端言论破圈的时代正在落幕。
真正的教育者应恪守“传道授业解惑”,而非将教育焦虑标价出售。
张雪峰并非教育焦虑的始作俑者,他只是“时代红利”的追逐者。
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多平台的同步禁封,无疑是一次深刻警示。
流量时代的网红可以速成,但真正的教育者需要敬畏之心。
当潮水退去,裸泳者终将现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