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说到给小宝宝喂吃的,什么最让咱们提心吊胆?花生,绝对排得上前三号。这个小东西无论是碾成碎还是捣成酱,香是真香,但“过敏”两个字,就像个紧箍咒,让无数长辈和父母望而却步。过去几十年的“老经验”都告诉我们:这玩意儿得晚点给孩子吃!可您猜怎么着?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美国儿科学会(AAP)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过去“躲着走”的办法错了!研究证实,在婴儿期尽早、科学地添加花生辅食,竟能将过敏风险大大降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晶恒
● ● ●
“躲”花生,反而害了孩子?一场席卷全球育儿圈的观念地震,您得知道
新观念:“躲”出来的麻烦,得靠“迎”上去解决
这事儿得从一个奇怪的现象说起。按理说,大家现在日子好了,对孩子也越来越精细,各种容易过敏的东西都防着、躲着,可得过敏的孩子反倒一年比一年多。这就让科学家们犯了难:是不是我们哪里搞错了?
转折点来自一项代号“LEAP”的重磅研究。研究人员找来一群高风险的婴儿,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严格回避花生,另一组则从4-11个月大就开始规律地吃花生辅食。跟踪几年后,结果震惊了所有人:那些从小就吃花生的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竟然比“躲着走”的孩子低了整整81%!
![]()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它就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所有人。原来我们一直信奉的“安全准则”,可能恰恰是把孩子推向过敏的“帮凶”。过去我们以为是在保护孩子,结果可能是在给孩子的免疫系统“帮倒忙”。
免疫系统那点事儿:不打不相识,早认早安全
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这和我们身体里那套复杂的免疫系统有关。您可以把婴儿的免疫系统,想象成一个刚上任、有点脸盲的“小区保安”。
在他“业务”还不熟练的黄金时期(大约4-6个月大开始),你得赶紧带着他把小区里的“老住户”都认识一遍。花生、鸡蛋这些,就是需要他认识的“常住户口”。从嘴巴里吃进去,规律地见几次面,这个“保安”就把它们记住了,哦,这是自己人,安全的,放行!这在医学上叫“口服免疫耐受”。
可要是您一直不让他见这些“住户”,等孩子大了,免疫系统这个“保安”也“成熟”了,形成了自己一套安保逻辑。这时候,花生这个“陌生人”突然出现,他就可能一下子就警惕起来,拉响警报,把人家当成“坏人”一顿猛攻——过敏就这么发生了。所以说,免疫系统也讲究个“不打不相识”,早点认识,反而天下太平。
权威指南撑腰:咱家孙辈具体该怎么做?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真要给自家宝贝孙子吃第一口花生,心里打鼓是肯定的。别慌,权威指南早就为我们想好了既安全又有效的“操作手册”。记住以下几点,您就能成为家里最“科学”的育儿专家:
形态是铁律:整颗花生绝对不行!这点必须反复强调,有噎呛窒息的致命风险。我们应该用顺滑、无添加的花生酱,或是专门的婴儿花生粉。
方法有讲究:第一次,用筷子尖儿蘸上绿豆大小的花生酱,把它在宝宝常吃的米糊或果泥里充分搅匀、稀释。千万别直接喂一坨,要量力而行,而且太黏稠了,宝宝咽不下去。不信您自己给自己嘴里烀一个稀面团子试试!
时机要选对:找个全家人都在的白天,让宝宝尝试。吃完后两三个小时内,多留心观察,看看宝宝嘴巴周围有没有发红、身上有没有起疹子、有没有呕吐。如果一切安好,下次就可以稍微加点量了。
一个特别提醒:如果您家宝宝本身就有很严重的湿疹(这说明他可能是过敏体质),或者已经对牛奶、鸡蛋过敏了,那就算“高风险”宝宝。这种时候,就别自己在家“试验”了,务必先咨询儿科或过敏科医生,让他们给个专业方案。
晶恒说两句:做个“开明”的长辈,赢在起跑线
从“躲”到“迎”,一字之差,背后是育儿观念的巨大飞跃。这件事告诉我们,带孩子真不是光凭一腔热情和“老经验”就够的。时代在变,科学在进步,咱们长辈的“知识库”也得跟着更新换代。
我们都心疼儿孙辈,想给他们最好的。但什么才是最好?
在今天,基于科学的爱,才是更高质量的爱。当我们能把这些最新的、被验证过的科学道理,用清晰、温和的方式告诉家里的年轻人时,我们不仅是在守护孩子的健康,更是在家庭中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知识的威信和信赖。这,或许比单纯的“带孩子”,意义更为深远。一个“开明”的长辈,不仅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更是孩子健康起跑线上最强大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
本文仅作科普分享使用,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