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岁月刻痕 铭记终生之七:我的两位母亲 | 作者 王斯开

0
分享至



人们总说“父亲如山,母亲如水”,但于我而言,生命里两位母亲皆是那巍峨矗立的山。一位温润如春雨,承载着旧社会的苦难与坚韧;一位刚烈似磐石,托举了家庭的希望与生机。她们都生于贫苦,目不识丁,却用各自的人生,在我心底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 生母侍氏,比养母陈桥年长14岁,不同的性格里,藏着同样深沉的母爱。



生母侍氏:苦水里泡大的坚韧脊梁

1908年,生母侍氏降生在贫寒人家,到了出嫁的年纪,便身不由己地嫁进了更穷的沈家。自踏入沈家大门那天起,“好日子” 于她而言,便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在那个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旧社会,她接连生下五个孩子 —— 大姐、三个哥哥,还有最小的我。一家人的生计,像千斤重担,早早压在了她瘦弱的肩上。

1948年的冬天,寒风卷着鹅毛大雪,把天地间冻得一片惨白,空气似乎已经被凝固。生父母带着我和三哥,在南乡(今阜宁县南沙岗一带)逃荒要饭,饥寒交迫中,生父没能熬过这场寒冬,冻饿而死在半路。顶梁柱倒了,所有的苦难瞬间都压在了生母一个人身上。父亲没有兄弟姐妹,她连个能搭把手的人都没有,只能咬着牙,把眼泪咽进肚子里,独自扛着这个破碎的家,为我们几个孩子操碎了心。

为了让孩子活下去,她不得不一次次 “放手”。大姐十三四岁时,生母托人介绍,让她去东坎钱家做童养媳 —— 那家人条件稍好,至少能让大姐吃上一口饱饭。从那以后,大姐总算过上了安稳日子,直到八十五岁安详离世,算是几个孩子里命运稍顺的一个。

大哥长期在外做小工,只能勉强混口饭吃,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成家。1962年,解放后的日子虽有好转,可家里依旧一贫如洗。那天,一对从宝应来要饭的张家父女路过,生母看着他们,突然想起自己在南沙岗讨饭的日子,心一下子软了。她把这对父女当成亲人,

留他们吃住了好几天,热饭热菜地招待。这份善意打动了张家父女,张家姑娘自愿留下来,嫁给了大哥。没有房子,生母就陪着大哥一起,在生产队的空地上,动手搭建了两间 “丁头门两檐到地” 的趴棚 —— 那棚子简陋得风一吹就晃,却成了大哥的第一个家。直到1978年,生母听说生产队要处理公房,又一次次跑去求队长,才终于为大哥争取到两间像样的房子,让他有了真正能遮风挡雨的住处。

二哥算是几个孩子里 “有出路” 的。1955年国家征兵时,生母跑前跑后,找乡民政、求大队干部,一遍遍推荐二哥报名参军 —— 她知道二哥识几个字,这或许是他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

二哥如愿入伍后,部队见他年纪小、文化低,便送他去南京海军指挥学院读书。眼看快毕业了,生母又开始为他的亲事奔波,走南跑北地串亲访友,可家里的穷底子摆着,再好的 “部队身份” 也难抵现实,牵了好几根线,都没能成。

后来,一位近亲介绍了隔壁公社羊庄大队的羊书芳。羊家是当地的大门大户,前后庄近百户都姓羊,羊书芳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几个妹妹,当时家里还没有男孩,父母身体也不算强健。他们不嫌二哥家穷,只希望婚后二哥能到羊庄落户,帮着照拂家里。

消息传到生母耳里,她夜里翻来覆去地琢磨,权衡来权衡去,觉得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 二哥能成家,羊家能有个顶梁柱,两全其美。二哥也十分满意,便决定去岳父母家落户。

羊家老两口很高兴,全力支持他们,帮着盖房子、置生活用品。婚后第二年,二哥为了照顾两边的父母,主动要求退伍回家,羊家也终于有了能 “接香火” 的孩子,日子总算有了奔头。

三哥的命,是最苦的。他小时候缺衣少食,身体一直不好。生母把前面三个哥姐都安排妥当后,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三哥身上,陪着他生活,帮他料理家务、操持田地,还从娘家找了个远房侄女,给三哥成了家。那时家里连正规的房子都没有,二哥用自己的转业费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帮三哥盖了两间简易房 —— 土墙做底,山墙是篱笆,屋面盖着稻草,风一吹,稻草就簌簌地响。可即便如此,三哥还是没能熬过苦日子。1973年冬天,他在河工上劳累过度,一口血吐了出来,回家后一病不起,次年就离世了,年仅29岁。

三哥走后,生母的世界像是塌了一块,整日以泪洗面。幸好三嫂子重情重义,舍不得生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没有远嫁,而是 “坐家招夫”,留在了这个家,给了生母一丝慰藉。

现在回想起来,生母这一辈子,几乎是在苦水里泡过来的。解放前,除了农忙时节在家,其他时间都在外面逃荒要饭。她常跟我讲起1948年在南乡阜宁沙岗要饭的日子,那时河道多、桥也多,可那些桥都是用一两根树棍搭的,桥面窄得能放下一只脚,还坑坑洼洼。她生在滨海的旱田片区,又是一双小脚,走在这样的桥上,每一步都像在 “走钢丝”。阴雨天更危险,桥面滑得像抹了油,她不知多少次掉进河里。每次落水,她第一反应不是顾自己,而是拼尽全力把我举起来,生怕我呛一口水。

有一次,她掉进了一条深水河,双手死死举着我,脚在水里乱蹬,却怎么也站不稳,只能拼命喊救命。三哥在岸上急得直哭,又蹦又跳,幸好惊动了路过的人,才把我们母子俩从水里拽了上来,算是捡回了两条命。

现在想起这事,我还能感受到她当时的绝望与坚强 —— 一个母亲,在生死关头,心里只有孩子。

解放后,家里分了土地,可底子太薄,三个哥哥都成了家,自顾不暇,生母还是只能靠自己。每年只有春节,她才舍得买一点肉;平时吃饭,从不见她炒一个菜,连咸菜都难得吃一口,常常是用盐卤蘸着白饭咽下去,要么就是等家里人都吃完了,她再吃剩下的菜汤。

自从我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每次回阜宁养母家,总要绕路去滨海看望生母,有时还会把她接到养母家小住几天。两位老人相处得特别和谐,无话不谈,养母总想着照顾她,吃饭时第一碗饭准是盛给生母的。

我结婚后,生母还曾两次来睢宁我家,住上十天半月,我爱人待她也十分贴心,婆媳俩有说不完的话。

可我心里,始终藏着两件对不住生母的事,成了终生的遗憾。一次是我从阜宁养母家骑自行车送她回滨海,到了滨海县城染织厂大桥时,我年轻气盛,觉得自己能骑过去,就没下车推行。那座桥是高拱形的,两头的坡道足有120米长,下坡时车速越来越快,刹车又不好用,车子突然撞到一个小坑,生母一下子被颠了下来。幸好她没受伤,可我当时吓得浑身发抖,直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另一件事是在1976年秋天,生母在我家住了几天要回家。为了省钱,我找了汽车队的同学小司,想让他帮忙找辆顺路的货车。那天正好有一辆往沭阳送石灰的车,我和生母就爬上了车厢顶,用芦席和麻袋盖在石灰上,半躺着赶路。那一路遭的罪,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 下面是石灰发热,烫得人难受;上面是冷风直吹,灰沙乱飞,睁不开眼,连呼吸都呛得慌。到了沭阳汽车站,才知道没有去滨海的班车,我们只能在公路边等过路车。一个小时后,一辆往滨海送砖头的大拖拉机停了下来,驾驶员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看着精干又和善。他听我说完情况,当即就说:“上来吧,我送你们回去。” 生母坐进了驾驶室,我则坐在车厢顶上。天黑之前,我们终于到了滨海老家。我和生母一个劲地感谢他,他却笑着说:“你们安全到家,我就放心了。” 这样的人间真情,现在怕是很难再遇到了。

这两件事,像两根刺,一直扎在我心里。因为我的不小心和考虑不周,让年迈的生母受了罪,这份愧疚,我这辈子都放不下。

可生母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性善良,待人温和,一辈子没发过脾气,没跟人红过脸。即便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2001年才安详离世,享年95岁,在老家也是少有的高寿。她用一生的坚韧,告诉了我什么是 “母亲”—— 那是无论多大风浪,都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的人。



养母陈桥:刚烈里藏着温情的持家能手

我的养母陈桥,1922年3月19日出生,在娘家兄弟姐妹五人中排行最小。或许是被家里人宠着长大,她养成了刚烈的脾气,却也明事理、讲义气,更有着一身好力气 —— 能干活、会持家,是远近闻名的 “女强人”。

她待人极真诚,谁要是真心待她,她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家里要是烧了好吃的菜,哪怕隔着好几户人家,她也得盛一碗送过去;可要是有人惹她生气,她发起脾气来也吓人,全村人都叫她 “文大嫂”—— 因为养父王家文性格温和,从不与人争吵,家里的 “主心骨”,其实是养母。

在生产队干活时,养母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不管是插秧、割稻,还是翻地、挑担,她都不比男劳力差。就连每年冬天最苦最累的扒河治水,她也照样去河工。

1958年,县里安排抽人去响水口(今响水县陈家港)开挖盐场,她二话不说就报了名。那时养父已经在通榆河工程工地干活,家里只剩下10岁的我、2岁的弟弟,还有60多岁的奶奶,连个壮劳力都没有。我劝她别去,她却笑着说:“去河工吃饭不要钱,还能挣点工钱回家过年,咱们家日子能松快些。” 她不是为了 “表现”,只是想多挣点钱,让一家人能过个好年。

在我眼里,养母是我见过最勤劳、最能干、最会持家的人,也是最公平待人、最严教子女的人。

记得我15岁那年的一个中午,她让我跟她一起去割草,我犯了懒,不想去。她当时就急了,顺手拿起镰刀柄,“呱” 地一下打在我脊背上。我又疼又怕,扭头就跑,躲到了离家近一里路的走马岗沟底。直到天快黑了,我又冷又怕,才偷偷溜回队场,爬上草垛顶躲着。看场人发现后告诉了养父,养父过来劝我,说 “你妈不打你了”,我才敢回家。

到家后,养母却没再发脾气,只是温和地跟我说:“小孩要听大人的话,才能学好。只要你听话,妈以后再也不打你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她的 “凶”,其实是怕我学坏,是为了我教我怎样做人。

养母这一辈子,几乎没怎么休息过,连中午的午觉都从没睡过。在集体劳动时,她除了干完队里安排的活,还会主动找零活干,有时甚至跟男劳力一起挑一百多斤的水稻过渡槽,脚步稳得很,一点也不落后。中午别人休息时,她就去田埂上割一篮子牛草,要么交到队里记工分,要么晒干了存起来,冬天粉碎了喂猪。每个月下来,她的工分值在同等劳力里总是最高的,家里的粮本上,也总能多攒下几分钱。

1981年分田到户后,养母更是成了家里的 “全能选手”。农忙时,她白天在田里收割、栽种、车水、整地,忙得脚不沾地;晚上还要打场脱粒、挖地整墒,常常忙到深夜。农闲时也不闲着,白天锄地薅草、间苗施肥,晚上就碾谷、拐磨、加工副业,手里的活就没停过。她总说:“人勤地不懒,咱们多干一点,日子就能好一点。”

1992年,养母跟着弟弟一家迁到睢宁落户,住在城郊的岗头村,直到2006年12月21日去世,享年84岁。在睢宁的这15年里,她虽然年纪大了,却还是闲不住,天天东奔西跑地去拾草。我们给她买了煤球炉和液化气灶,她不用,说 “土灶烧着暖和,还省钱”。没办法,我们只好在院子里给她盖了一间锅屋,砌了个老家样式的高灶台。直到她病逝后,院子里还堆着一个2米多高的草垛 —— 那是她一点点拾回来的,也是她一辈子勤劳的见证。

养母的持家本事,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在她的操持下,我们家从来没缺过吃穿,日子总比一般人家富足些。

我们家的菜园,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不光家前屋后种得满满当当,连大田里老祖宗的坟堆上、宅沿边、大树下,都被她种上了豆角、丝瓜。菜园里,韭菜、青菜、蔊菜、黄花菜、萝卜、南瓜、茄子、辣椒、香葱、大蒜…… 样样都有,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每到收获的季节,她还会把菜分给邻居,看着大家吃得开心,她比自己吃还高兴。

我们家的粪坑,也是全村最大最肥的。在没有化肥的年代,粪坑就是农家的 “宝”—— 农业《八字宪法》里,第二个字就是 “肥”,而粪坑就是解决 “肥” 的关键。俗话说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们家的粪坑有13.5个立方大,粪坑、厕所和猪圈分别在两间屋里,隔墙下留了粪尿通道,猪粪、猪尿、猪脚灰都能自然流进粪坑。因为经常要浇菜、浇庄稼,她隔一段时间就会往粪坑里加水、加青草,让粪便自然发酵。这个粪坑,就像我们家的 “天然化肥厂”,滋养着田里的庄稼,也滋养着我们的日子。

我们家的 “土瓮子”,也是全套的 —— 大、中、小都有。每年收的稻子、麦子、杂粮,除了上交国家的公粮,剩下的都要储存起来慢慢吃,当年吃不了的就叫 “陈粮”。为了不让粮食霉变、生虫,养母就用稻草和老粘土,亲手垒抹出一个个土瓮子 —— 口小肚大,壁厚底高,密封性特别好。要是储存熟粮(米、面),养父就会把瓮子整个埋进地下,既能保证粮食不变味,又不容易被贼发现。这些土瓮子,装的不只是粮食,更是养母对这个家的牵挂。

在养母的操持下,我们家从来没有过吵嘴闹架的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她尊敬奶奶,每次吃饭,第一碗饭准是盛给奶奶的;她尊重养父,家里的大事小事,总会跟养父商量;她更疼我和弟弟,给我们盛饭时,总不忘多捞点稠的。冬天冷,她先给奶奶的床铺加厚,还让我跟奶奶睡在一起,帮奶奶焐脚。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个家,能有今天的日子,全靠养母。她是伟大而善良的母亲,是勤劳能干肯吃苦的母亲,是精打细算会持家的母亲,是尊敬老人爱护小孩的母亲,是和善待人、处事忘我的母亲。

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艰苦朴素、全力持家、不甘落后、公平待人、严于教子的高尚品格,早已刻进了我的骨子里,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军在南海出事后,才发现一个惊人事实,一切都被解放军全程目睹

美军在南海出事后,才发现一个惊人事实,一切都被解放军全程目睹

古事寻踪记
2025-11-02 07:33:40
特朗普光环下的选战!奥巴马出山救场,两州州长宝座争夺白热化

特朗普光环下的选战!奥巴马出山救场,两州州长宝座争夺白热化

史虇的生活科普
2025-11-02 00:55:15
扫地出门!曼联正式决定出售“头号废柴”!主帅钦点1.1亿强援

扫地出门!曼联正式决定出售“头号废柴”!主帅钦点1.1亿强援

头狼追球
2025-11-02 10:54:32
前击剑冠军秦雪:赚不到钱转行当网红,腰细腿长,如今生活滋润

前击剑冠军秦雪:赚不到钱转行当网红,腰细腿长,如今生活滋润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02 13:48:12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前沿天地
2025-11-02 12:34:05
2025年的迪士尼,亏惨了

2025年的迪士尼,亏惨了

TVB的四小花
2025-11-02 00:44:03
媒体人:开拓者和混音共用场地,杨瀚森比之前多一些训练时间

媒体人:开拓者和混音共用场地,杨瀚森比之前多一些训练时间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20
刚下飞机交警来电:你车撞人了,需赔偿30万!我:车在博物馆展出

刚下飞机交警来电:你车撞人了,需赔偿30万!我:车在博物馆展出

秋风专栏
2025-10-29 11:45:27
0胜5负垫底!西部唯一全败的球队,最低票价4美元,这队彻底废了

0胜5负垫底!西部唯一全败的球队,最低票价4美元,这队彻底废了

球童无忌
2025-11-01 23:35:06
张洪章:从农村集市“守摊娃”到飞天英雄,他和妻子有个约定

张洪章:从农村集市“守摊娃”到飞天英雄,他和妻子有个约定

凡知
2025-11-01 17:59:45
谭龙:对不起球队和城市,对未来没什么好展望的

谭龙:对不起球队和城市,对未来没什么好展望的

懂球帝
2025-11-01 18:10:40
拉塞尔31分带不动状元,康宁汉姆疯狂喂饼21+18,活塞挑落独行侠

拉塞尔31分带不动状元,康宁汉姆疯狂喂饼21+18,活塞挑落独行侠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02 12:57:22
重磅:美国数小时或攻击委内瑞拉!马杜罗求助俄罗斯

重磅:美国数小时或攻击委内瑞拉!马杜罗求助俄罗斯

项鹏飞
2025-11-01 16:00:00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boss外传
2025-11-01 12:00:03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3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火箭大胜绿军赛后!攻防效率进前2,杜兰特很兴奋,点名表扬1人

火箭大胜绿军赛后!攻防效率进前2,杜兰特很兴奋,点名表扬1人

林子说事
2025-11-02 12:44:17
北大才女李天乐:赴美留学,入职顶尖药企,用金属铊毒杀清华丈夫

北大才女李天乐:赴美留学,入职顶尖药企,用金属铊毒杀清华丈夫

何嗀爱捕渔
2025-10-27 21:05:57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10:41:45
1-2!迈阿密爆冷输球,梅西轰世界波,产生2个不可思议和3个事实

1-2!迈阿密爆冷输球,梅西轰世界波,产生2个不可思议和3个事实

球场没跑道
2025-11-02 09:48:18
2025-11-02 15:03:00
文化佳园 incentive-icons
文化佳园
首都学习之星称号获得者+代表作《读破金瓶梅》作品多有收入大中专教材;本专栏也推荐网友原创作品
2553文章数 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广东惊现“乡村版白宫”,造价3200万,竟然是卫生院!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手机
家居
亲子
教育
游戏

手机要闻

售价6000元以上卖的最好的10款手机,小米上榜了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亲子要闻

孕期饮食推荐指南:科学搭配营养,守护母婴健康

教育要闻

“一句话”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 | 涂玉霞谈“学校高效管理新思路”①

《我的世界》销量突破35亿份 Java版取消代码混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