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学时,我曾到检察院实习,第一次接触“未检”,内心充满好奇与敬畏。去年8月,我正式成为翔安区检察院的一名聘用制书记员,机缘巧合下再次走进未检团队。从初遇“检察蓝”的激动,到真正踏上这条遵循正义的道路,一路走来,点滴经历都在推动我不断成长。我深知,成长从来没有捷径,唯有奋力拼搏、奋勇争先,才能真正将一项事情做好。




我学到的第一课,是“于细微处见责任”。书记员的岗位很平凡但也很重要,从案件录入、文书开具,到笔录整理、卷宗归档,每一个环节都看似微小,却都关系到程序的公正、当事人的权益。起初,我以为这只是简单的流程性工作,直到有一次在对证据进行归类整理时,因对相关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准确归类”工作一度卡壳。那一刻,我意识到“专业”不是标签,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的扎实与准确。
于是,那个周末,我重新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一点点补课、一遍遍理解,直到难题得到化解。而这次“补课”,也让我在日后梳理证据种类时更加得心应手。从那以后,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法律工作无小事”——专业,不在于岗位高低,而在于是否竭尽所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而另一段重要的成长,来自于“在挑战中学会创新”。未检工作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青少年成长中的新问题。当前,单纯依靠传统的“进校普法”这一模式,已难以满足普法需求。如何提升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和质效,是摆在未检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领导和前辈的指导下,我和同事们积极探索更多元的普法途径——不再局限于“进校讲课”,而是打造了“普法集市”“普法夏令营”等,通过扭蛋机问答、模拟法庭等互动形式,把法律知识真正“玩”进孩子们的心里。一次次普法实践中,我从起初的被动执行,逐渐成长为能主动思考、参与策划的一员。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不是口号,而是面对新挑战时主动求变的勇气和能力,是基于现实需求、主动寻求突破的勇气与实践。
从整理第一份卷宗到参与第一场普法夏令营,从对程序一知半解到能独立高效完成流程事务——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累积起来,正是我成长的见证。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有幸在每一个细节中磨练自己,在每一次尝试中拓展能力。未来,我将继续带着对专业的敬畏、对创新的热情,高质效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未来,我将继续立足本职,高质效履行每一项职责,努力让我的微光,更亮一些,照得更远一些。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