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0年代台海危机期间的心酸:中国空军苏27战斗机,成了吓人的花瓶

0
分享至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空军急需升级装备,苏联解体前夕,抓住机会从俄罗斯手里买了第一批。1992年,24架苏-27SK单座型和苏-27UBK双座教练型落地中国空军第三师第九团,部署在芜湖基地。

这批飞机机动性强,航程远,载弹量大,最大速度能到2.35马赫,爬升率30米每秒,翻滚率180度每秒,干推重比1.1,属于典型的空优战斗机。引进的时候,中国空军乐坏了,以为终于追上三代机步伐了。毕竟之前的主力歼-7是米格-21的仿制,歼-8则是土法上马的产物,雷达差、导弹弱,近距格斗还凑合,超视距作战基本靠蒙。



但苏-27也不是完美货色。中国买的这批是基础版,基本就是“白板”配置。雷达是N001E脉冲多普勒型,探测距离对海面目标70公里,对战斗机目标100公里,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锁定2个。但苏联的电子技术本来就落后,这雷达体积大、重量重、功率低,抗干扰能力弱。座舱里还是老式的机械仪表盘,没有多功能显示屏,更别提数据链了。

电子对抗系统?压根儿没有,面对美军的电子战吊舱,只能干瞪眼。导弹方面,当时中国空军用的是进口的以色列“怪蛇-3”红外导弹,射程15公里,或者国产霹雳-8,射程20公里,都是近距货色。

中距导弹R-27虽然苏-27能带,但中国那时候没多少,实战中还得配火箭弹凑数。保养维修也成问题,俄罗斯的配件贵,技术人员少,24架飞机平时能飞的没几个。



转到1996年3月的危机高潮。那时候台湾选举在即,北京决定加码,3月8日到15日,第四波导弹试射,东风-15从福建惠安发射,落点离高雄港才65公里。空军随之启动封锁演习,南京、广州、兰州三个军区空军齐上阵,歼-7群从泉州、漳州机场起飞,歼-8从杭州、福州出动,总数几百架。

苏-27呢?就那24架,分散部署在芜湖和湛江,参与巡航和对海模拟攻击。3月12日到20日,海空军联合演习,苏-27编队上天,挂着霹雳-8在海峡上空转悠,主要是练编队飞行和低空掠海,展示机动性。说白了,就是让美台那边看看,中国也有三代机了,别太嚣张。



可这展示劲有限。数量上,24架对美军的几百架F-15C/D和F-16C,简直是蚂蚁碰大象。美国从关岛和日本调来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舰载F-14带凤凰导弹,射程150公里,F/A-18挂哈姆导弹,雷达是AN/APG-73,探测200公里,还配ALQ-165电子战吊舱。

台湾空军更不用说,50多架IDF经国号,雷达是GD-53,带天剑-1导弹,射程60公里,外加上百架F-5E/F,虽然是二代机,但数量多,保养好。苏-27的N001E雷达对上美军的APG-70或APG-68,探测距离短一半,锁定目标少,电子战一开,就瞎了。

导弹射程也吃亏,霹雳-8顶多20公里,美军AIM-120已经服役,射程100公里。苏-27机动是强,但没预警机支持,指挥系统落后,飞行员得靠眼睛和无线电,超视距打不起来。



更尴尬的是,苏-27在演习中暴露的实战短板。空军当时缺乏自动化指挥系统,沿海空情保障靠地面雷达,覆盖不全。苏-27出去巡逻,返航时还得避开美军侦察机投放的诱饵弹。没有数据链,编队间信息共享慢,模拟对抗中,经常是孤军奋战。

数量少还意味着轮换不上,24架飞多了,保养跟不上,俄罗斯配件供应不稳,飞行员训练时间短,1992年刚到手,1996年才形成初步战斗力。

危机中,苏-27基本不带对地攻击任务,因为它空优型,挂弹不对称,R-73格斗导弹有,但中距R-27库存少。结果呢?演习秀了机动翻滚和超音速冲刺,但真要打,空军整体劣势明显,对台湾空军都没绝对把握,海峡130公里宽,渡海作战更别提了。

这花瓶的帽子不是白扣的。危机爆发时,第二批24架苏-27还在路上,1996年下半年才到货,所以实战可用就第一批。美军情报显示,中国空军苏-27飞行员还没完全掌握飞机,五年来训练不足。

相比之下,台湾的F-16A/B刚交付,雷达N/APG-68,电子战吊舱ALQ-184,内置ALQ-254系统,航电领先20年。苏-27座舱机械盘,美军是玻璃座舱,信息显示直观多了。

导弹上,台湾有AIM-7麻雀中距弹,苏-27得用火箭弹补位,尴尬到家。整个空军体系也弱,没有AWACS预警机,E-2C那种台湾有,美军更多,空中指挥权基本丢了。苏-27再牛,也只是点缀,主力还是歼-7II,带霹雳-5近距导弹,射程8公里,纯狗斗机。



搁现在看,这段历史挺扎心的。1996年危机后,北京下定决心军改,江泽民批了十年现代化计划,重点补空军短板。苏-27引进虽是权宜之计,但开了三代机大门,逼着中国自己搞歼-11。

1997年沈阳厂开始组装,1998年第一架歼-11A首飞,国产率30%,雷达还是N001E,但座舱加了中文标签。2000年歼-11B立项,换KLJ-3A相控阵雷达,探测150公里,2004年首飞,推力用WS-10国产发动机。

批量生产后,空军第十师装备,演习中能超视距打靶了。2010年代,歼-16出来,多用途型,带PL-12中距导弹,射程70公里,电子战吊舱齐全。歼-20隐身机2011年首飞,2020年形成战斗力,雷达相控阵,内置弹舱,彻底翻身。



回想那时候,苏-27的局限性暴露了空军整体问题。数量少、航电旧、导弹弱、体系不全,这些不是一架飞机的事儿,是整个工业基础的差距。苏联解体,中国抓紧买,但技术转让有限,只能从头学。

危机中,苏-27巡航时,美军F-15E从航母起飞,LANTIRN导航系统夜视强,苏-27黑灯瞎火就靠仪表。台湾IDF带天剑-2,射程80公里,苏-27得贴身肉搏。结果,空军只能威慑,不能动手,海峡中线成了心理界限。美军两航母群过海峡,独立号12月1995年,尼米兹3月1996年,中国空军出动苏-27伴飞,但不敢纠缠,保持距离。

这事儿也让中国意识到,单机性能不够,得建体系。危机后,买了76架苏-30MKK,带对地能力,1998年合同,2000年交付。空军建预警机,空警-2000基于伊尔-76,2003年首飞,雷达360度覆盖。

数据链也跟上,歼-10服役2004年,带PL-10格斗弹。苏-27从花瓶变基石,衍生歼-11B/BS,装备300多架。到2022年佩洛西窜台,歼-20和歼-16围岛演习,跨中线,雷达锁定美舰,苏-27时代彻底过去。



说到底,90年代的苏-27心酸在于,它本是苏联巅峰设计,机动世界一流,但落到中国手里,成了半成品。空军用它练手,学经验,但危机中只能站C位摆拍。美台空军装备美援,F-16带AIM-120,台湾还有幻影2000,雷达RDY,探测130公里。

苏-27的N001E功率低,体积大,机舱空间挤,挂弹不对称。飞行员训练,1996年还停留在基本飞行,超机动没练熟。保养上,俄罗斯拖货,配件贵,中国自己仿制AL-31F发动机,得花几年。



从另一个角度,这花瓶也值。苏-27逼中国空军从二代机时代跳出来,引进后逆向工程,搞出歼-11系列,国产率超90%。现在空军有歼-20五代机,数量上千架,航电融合AI,导弹PL-15射程200公里。

回看1996年,那24架苏-27巡海峡,引擎轰鸣,却因雷达瞎区,错过美机。台湾F-5虽老,但群狼战术强,苏-27单挑行,群战吃亏。没有卫星链路,情报慢半拍。危机结束,空军总结,投资雷达和导弹,KLJ-7A出来,探测距离翻倍。

接地气点说,那时候中国空军就像刚买了辆进口豪车,开出去拉风,但油门踩不动,导航坏了,轮胎没气。苏-27机动强,狗斗无敌,但超视距时代,它就卡壳了。

美军F-15E带联合头盔显示,飞行员转头就锁,苏-27还得手动转雷达。导弹上,R-27半主动,需激光照射,美军AIM-120火忘式,一放不管。数量24 vs 数百,轮换率低,飞多了掉零件。台湾空军有爱国者导弹防空,苏-27低空突防难。



这心酸不光是技术,还牵扯战略。危机中,中国不敢先动手,因为空军制空权不确定,渡海登陆靠海军,空军掩护弱。美军航母群一压,独立号带50架飞机,苏-27得分散防。结果,演习收场,导弹落海,飞机返航,海峡风平浪静。但这刺激大,空军从此加速,买苏-30,搞歼轰-7A,建空天一体。苏-27退役前,升级到歼-11D,带相控阵,延长寿命。



总的来说,苏-27在台海危机中是空军升级的起点,也是痛点的放大镜。它让大家看清差距,雷达、导弹、数量、体系,全得补。

90年代末,中国空军年训练飞行时从100小时提200,飞行员素质上台阶。苏-27虽花瓶,但没它,歼-20得晚几年。现在想想,那段日子空军咬牙顶住,换来今天蓝天铁拳。历史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全有,苏-27的角色,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莜读史 incentive-icons
小莜读史
走进历史的长廊, 每一步都踏在千年的故事上
3942文章数 7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