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张晓琳教授:可持续蛋白资源-昆虫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0
分享至


报告内容

可持续蛋白资源-昆虫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和适应性很强的生物类群,全球已报道约100万 种。昆虫蛋白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蛋白资源,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饲料短缺和有机废弃物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昆虫蛋白富含优质蛋白质(干质量占比40%~63%),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抗菌肽及矿物质,营养价值高,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少、碳排放低。黑水虻、黄粉虫、蚕蛹、蟋蟀等物种的蛋白效率比传统蛋白源更高,其中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
L.)因繁殖速度快、饲料来源广、营养价值高、可高效转化餐厨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如黑水虻光周期调控)、菌酶协同降解(处理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及高密度养殖装备,可实现虫体量产。黑水虻蛋白可替代水产与畜禽饲料中30%~60%的鱼粉或豆粕,显著降低成本;黄粉虫、蟋蟀蛋白等可开发蛋白饮品、营养强化食品及药用活性肽等。

尽管全球昆虫蛋白市场快速增长,但仍面临繁育成本高、自动化设备不足及政策监管细化等挑战。未来需通过跨学科技术整合、政策支持及产业链协同,推动昆虫蛋白成为可持续蛋白系统的核心支柱。综上,昆虫蛋白通过资源高效转化与高值化应用,为粮食安全、低碳农业及循环经济提供创新路径,是应对全球蛋白短缺的战略性解决方案。

专家介绍


张晓琳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现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委会委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分会副理事长。2004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毕业后至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负责组建国家粮食局粮油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首批),2014年作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挂职院长助理;2018年6月至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工作,任副总工程师;2025年3月至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工作。长期从事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国家项目13 项,主持/参与完成产业化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 件,参编著作5 部,制定国家标准2 项、团体标准4 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 项(第一完成人2 项,第二完成人2 项)。

实习编辑: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杨琼;编辑:阎一鸣;责编:张睿梅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举办的“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 2025年10月25-26日 在 中国 江西 南昌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全国糖酒会组委会将于2025年10月16-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113 届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期间举办食品科技成果展,本届科技成果展以我国当前食品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重点邀请“十四五”以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支持产出的食品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参展,并针对企业技术需要开展精准对接服务。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以上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食品科学杂志 incentive-icons
食品科学杂志
食品类科技学术期刊
13362文章数 99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