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先生,您儿子在海岛遇难了,遗体已找到..."
"别运回来,就地处理了吧。"
救援队员陈峰握着电话,怀疑自己听岔了:"您说什么?"
"我说别运回来,埋那岛上就行。花大价钱运尸体不值当。"
陈峰放下电话,手不受控地哆嗦起来。
01
2024年11月20日,南沙群岛某无名岛礁。
海拔仅十米的小岛被狂风裹挟,气温维持在三十五度,空气黏腻得像能拧出水。
45岁的张伟蜷缩在礁石缝隙里,身体早已没了温度,再感受不到这闷热潮湿。
南海救援队队长陈峰带着六名队员,接到报警后花了整整三天才找到他的遗体。
这是陈峰从事救援工作十二年来最棘手的案例之一,不是因为技术难题,而是后续发生的事完全超出认知。
"队长,找到了!"
队员小李气喘吁吁跑来,指着前方的礁石群,"在那,已经...没生命迹象了。"
陈峰快步走向现场。
张伟侧身躺在礁石后,双手紧紧抱着膝盖,脸朝向大海方向。
从姿势看,生命最后时刻他是清醒的,选了这个相对避风的角落。
"初步判断是脱水加体力透支。"
队员老王检查完遗体说道,"加上前天的台风,他应该是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
陈峰仔细查看现场。
张伟穿着一件普通防晒衣,脚上是双看起来不专业的涉水鞋,背包也是普通户外包。
更让人费解的是,他的装备明显不足以应对南海这种恶劣环境。
"这装备太业余了。"
小李摇摇头,"普通防晒衣,薄手套,连专业救生圈都没有,这哪是探险,简直就是..."
"先别议论。"陈峰打断他,开始检查张伟的随身物品。
背包里东西不多:一瓶只剩小半的矿泉水,几包压缩饼干没拆封,一部没电的手机,还有个棕色钱包。
钱包里有身份证、银行卡,还有几张照片。
陈峰拿起其中一张全家福仔细看。
照片上的张伟看着挺年轻,大概是几年前拍的。
他搂着一个漂亮女人,怀里抱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三人都笑得很开心。
背景是某个海滩,看着是很幸福的一家。
"看这照片,应该是个好父亲好丈夫。"
老王凑过来看一眼,"真可惜,这么年轻就..."
还有一张照片是张伟和一对老人的合影,应该是他父母。
老人家满脸慈祥,张伟站在中间,笑容有些拘谨,但能看出是个孝顺儿子。
"按惯例,得联系家属确认身份。"陈峰收好照片,从手机通讯录找到紧急联系人信息。
让他意外的是,张伟手机里联系人不多,就几十个号码。
置顶的是"老婆",然后是"爸"、"妈",再往下是一些像同事朋友的名字。
陈峰先拨通妻子电话。
按以往经验,通知家属是救援工作最难的部分。
他得尽可能温和传达消息,然后安慰家属,协助处理后续。
电话响很久才接通。
"喂?"是个女人声音,听着有些疲惫。
"您好,我是南海救援队的陈峰。您是张伟的妻子吗?"
"是,怎么了?"女人声音突然警觉。
陈峰深吸口气,用温和语气说:"很遗憾通知您,您丈夫张伟在南海探险时遇难了。
我们找到他遗体,初步判断是因为..."
"哦。"
电话那头不是预期的哭声或震惊反应,而是简单得意外的一个"哦"。
陈峰以为对方没听清,又重复一遍:"张伟在岛上遇难了,人已经..."
"我听到了。"女人打断他,声音平静得让人发毛,"然后呢?"
"然后...?"
陈峰完全没想到会这样,"您得来确认遗体,办相关手续。另外,遗体处理方式..."
"不用了。"女人回答简单直接。
"什么?"
"我说不用了,我不会去。"女人声音甚至带点不耐烦,"你们看着办。"
陈峰完全愣住。十二年救援生涯,从没遇过这种情况。
不管多复杂的家庭关系,面对亲人死亡,至少会有情绪波动。
"可这是法律程序,得家属确认身份,还要..."
"那你们联系他父母。"女人说完挂断电话。
陈峰呆呆看着手机屏幕,不知咋反应。
"咋了队长?"小李注意到陈峰异常表情。
"他老婆...她说不用运回来,让联系他父母。"陈峰声音发颤。
几个队员面面相觑,在他们认知里,这种反应完全无法理解。
"可能是太震惊,一时接受不了。"
老王试图解释,"有些人面对突然噩耗会有应激反应,表现得很冷静。"
陈峰点头,决定联系张伟父母,也许老人家更理智。
他拨通张伟父亲电话。
"喂?"是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男声。
"您好,我是南海救援队的陈峰。您是张伟的父亲吗?"
"是,啥事?"
"很遗憾通知您,您儿子张伟在探险时遇难了。我们找到他遗体,需要您..."
没等陈峰说完,电话那头传来让他彻底震惊的话:
"我们不要他了。"
声音坚决得没商量余地。
"您...您说啥?"陈峰以为自己听错。
"我说我们不要他了。"
老人声音突然愤怒,"你们爱咋处理咋处理,反正我们家没这人。"
"可老爷子,这是您亲生儿子啊!法律上..."
"亲生儿子?"
老人声音近乎咆哮,"亲生儿子会干那种畜生不如的事吗?亲生儿子会让全家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吗?"
电话再次挂断。
陈峰站在岛上,看着手机屏幕,感觉世界观受巨大冲击。
一个45岁的男人,有妻子,有孩子,有父母,为啥会被所有亲人同时抛弃?
"队长,这到底咋回事?"
小李声音带着明显困惑,"一家人都不要他,他到底干了啥天怒人怨的事?"
02
带着满心疑问,救援队把张伟遗体运下岛。
按规定,无人认领遗体得走特殊程序,但像这种家属明确拒绝认领的情况,陈峰也是第一次遇到。
回到救援队驻地,陈峰马上联系当地派出所说明情况。
"这确实特殊。"
民警老赵在电话里说,"我们得进一步了解情况。你把死者身份信息发给我,我查查他底档。"
半小时后,老赵回电话:"陈队长,这个张伟确实有问题。他两年前有过刑事犯罪记录,坐过牢。"
"啥犯罪记录?"
"故意伤害罪。"老赵声音有些沉重,"而且性质恶劣。"
陈峰疑问更多。
故意伤害是严重犯罪,但也不至于让全家人都不认他。
一定还有其他情况。
"能告诉我具体案情吗?"
"具体我不方便在电话里说,你若需要了解详情,可到派出所来一趟。
不过我能告诉你,这个案子在当地影响很大,死者家属的反应...其实也能理解。"
挂断电话,陈峰决定亲自到张伟生前住的地方了解情况。
作为救援队长,他有责任确保每个遇难者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哪怕家属不认领。
张伟身份证显示他住在市区南部的一个老式小区。
陈峰开车赶到,已是傍晚。
小区建于八十年代,楼房老旧,环境一般。
陈峰找到张伟住的那栋楼,是栋七层老式楼房。
按身份证信息,张伟住3楼。
他先敲301的门,没人应答。
隔壁302的门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探出头。
"您找谁?"
"您好,我是南海救援队的。想了解一下301住户张伟的情况。"陈峰出示证件。
老大爷表情立刻变,警觉问:"张伟咋了?又出啥事了?"
"他在探险时遇难了。"陈峰简单说明情况。
"死了?"老大爷愣下,长舒口气,"终于死了。"
这话让陈峰震惊。
一个邻居得知别人死讯,第一反应竟是松口气。
"您为啥这么说?"
老大爷看看楼道没人,压低声音:"你不知道这人干过啥事吧?
两年前他把邻居打成重伤,还跑了。整个小区都知道这事。"
"能具体说说吗?"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是酒后打人,把对方打成重伤住院。
后来被抓判了两年,出来后就一个人住这,他老婆孩子早搬走了。"
老大爷说着激动起来:"你说这人活着有啥意思?害了别人,自己家也散了。
我们这些邻居看到他都害怕,生怕他又发疯。"
"他平时表现咋样?"
"不咋跟人说话,每天早出晚归。
最近几个月更怪,总背着大包出门,一去好几天。
我们都怀疑他是不是又要干违法的事。"
陈峰从这邻居口中了解的信息证实警察说法。
张伟确实有故意伤害犯罪记录,在邻居心中印象极差。
"那他家人呢?您了解他们现在情况吗?"
"他老婆带着孩子搬走了,好像改嫁了。他父母也搬家,听说换了个城市,就是不想跟他有任何关系。"
老大爷摇头,"也不能怪人家,摊上这样的儿子和丈夫,谁能受得了?"
陈峰谢过邻居,下楼心情沉重。
一个人犯错,不仅毁掉别人家庭,也毁掉自己家庭。
但仅仅因为故意伤害,就会让所有亲人都如此绝情吗?
他决定再找其他人了解情况。
在小区门口,陈峰遇到保安老孙。
"师傅,您对3号楼301的张伟了解吗?"
保安老孙一听这名字,脸色变:"咋了?他又惹啥事了?"
"他在探险时遇难了。"
"死了?"老孙反应和之前邻居差不多,"那就好了,省得大家担心。"
"为啥这么说?"
老孙点根烟,叹口气:"你不知道两年前的事吧?他把小区里一个男人打成重伤,对方40多岁,刚结婚没几年。"
陈峰心一沉,打人重伤确实是重罪,但老孙接下来的话让他更震惊。
"关键是打完人他跑了,把对方丢在路边就跑了。受伤那人躺地上好久,被路人发现送医院。"
老孙声音颤抖,"你能想象吗?一个40多岁的男人,就那样孤零零躺路边,差点没命。"
陈峰感到寒意从脊背升起。若事实如此,张伟行为确实让人发指。
"后来呢?"
"后来张伟自己去自首,但晚了。
受伤那人虽然保住命,但落下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他老婆当场就崩溃,说为啥不早点来,为啥要让那人受这么多罪。"
老孙深吸口烟:"张伟老婆当时也在场,她当场提离婚,说不可能和这样的人继续生活。
他父母也是,在法庭上宣布和儿子断绝关系。"
"那被打的男人家里现在咋样?"
"还能咋样?男人是独子,父母都快疯了。
男人爸爸原来在单位上班,后来精神恍惚被辞退。
男人妈妈更惨,直接得了抑郁症,现在还在吃药。"
老孙摇头,"一个家庭就这样毁了。"
陈峰听到这,对张伟家属态度有了更深理解。
若一个人行为毁掉两个家庭,被所有人抛弃也不难理解。
"张伟出狱后表现咋样?"
"就像个行尸走肉。"
老孙说,"每天一个人来来去去,从不跟人说话。有时能看到他一个人在楼下坐着,呆呆坐几小时。"
"听说他最近常出门探险?"
"对,最近几个月总背着大包出门。我们都觉得奇怪,他以前从不运动。
而且每次出门都好几天,回来时总一身疲惫,有时还有伤。"
老孙弹弹烟灰:"我们私下议论,这人是不是想不开,故意往危险地方跑。没想到真..."
03
从小区回来路上,陈峰心情异常沉重。
张伟死不再是个简单探险意外,而是复杂社会问题的最终结果。
第二天,陈峰前往派出所了解更详细案情。
民警老赵接待他,调出两年前案卷。
"案情确实恶劣。"
老赵翻着卷宗说,"2022年5月20日晚上9点多,张伟参加朋友聚会后酒后回家。在小区门口遇到邻居王强,两人发生口角,张伟用酒瓶将王强打成重伤后逃逸。"
"具体撞击情况咋样?"
"根据现场勘验,张伟当时下手极狠,酒瓶多次击打王强头部,导致严重颅脑损伤。
王强是放学接孩子回家刚走到小区门口就被打倒,现场很惨烈,王强当场昏迷。"
老赵表情严肃:"更恶劣的是,张伟打人后,居然没停车查看,而是直接跑回家收拾东西逃离现场。"
"他啥时候自首的?"
"第二天下午。王强家人找一晚上,早上才发现人送医院。张伟可能是酒醒,良心发现,主动到派出所投案。"
老赵摇头:"但晚了。若他当时不跑,立即送医,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因他逃逸行为,王强失去最宝贵救援时间。"
"判决结果咋样?"
"故意伤害罪加逃逸,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民事赔偿80万。"
老赵合上卷宗,"不过据我了解,他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只赔20万,还是借的。"
陈峰突然想到问题:"那个被打伤的王强家里,现在还住在同一个小区吗?"
"对,就住在103号楼。"
老赵叹气,"这也是最痛苦的地方。
张伟出狱后,加害者和受害者家属住在同一小区,常碰面。
你能想象那种尴尬和痛苦吗?"
这信息让陈峰更震撼。
一个伤害邻居的人,居然还要每天生活在同一小区,面对受害者家属。
这种心理压力常人无法承受。
"张伟出狱后,两家人有过接触吗?"
"有过几次偶遇。据小区其他住户反映,每次遇到都很尴尬。王强家人看到张伟就像见到仇人,而张伟总是低着头快速离开。"
老赵顿顿,接着说:"有一次,王强妻子在楼下遇到张伟,当着很多邻居面说。
'你还有脸住这?'张伟当时就跪下,一句话说不出来。"
听到这,陈峰对张伟选择独自探险,最终死在岛上的行为有更深理解。
一个背负如此重罪的人,在巨大心理压力下,选择这样结局也许并不意外。
"还有个细节。"
老赵说,"张伟出狱后曾多次给家人写信,但都被退回。他也试图通过中间人联系前妻和父母,但都被拒绝。"
"那他最近生活状况咋样?"
"很孤独,几乎没社交。工作不稳定,常换工作。
据他最后一个雇主说,张伟常请假,说要去探险。
而且选的都是危险路线,一个人去,从不跟别人结伴。"
老赵话证实陈峰猜测。
张伟最近频繁独自探险行为,很可能是自我惩罚或寻求解脱的方式。
"我们调查过他最近几个月探险记录。"
老赵拿出另一个文件夹,"他先是去了西沙群岛,然后是东沙群岛,接着是中沙群岛,每次选的都是危险路线。
而且装备明显不足,就像是..."
"就像是故意寻死。"陈峰接话。
"对。我们怀疑他这次去南沙群岛,也是抱着同样心态。"
从派出所出来,陈峰觉得案子脉络基本清楚。
张伟因酒后打人致邻居重伤并逃逸,被判刑两年。
出狱后,他失去所有亲人,在巨大心理压力和社会谴责下,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
但还有些细节让他困惑。
张伟为啥选这个时候去探险?他在岛上到底经历啥?
而且,根据现场情况,张伟在生命最后时刻是清醒的,他当时在想啥?
为了解更多情况,陈峰决定联系张伟最后雇主。
根据派出所提供信息,张伟最后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工人。
陈峰找到这家公司,见到张伟直接上司刘工。
"张伟这人...咋说呢。"
刘工想想,"工作认真,但不爱说话,总一个人埋头干活。"
"他工作表现咋样?"
"技术上没问题,但..."
刘工犹豫下,"他总给人一种很压抑感觉。有时看到他一个人坐角落发呆,同事们都不敢靠近。"
"听说他常请假去探险?"
"对,最近几个月特别频繁。一开始以为他想调节心情,毕竟工作压力大。
但后来发现不对劲,他每次探险回来都是一身伤,而且精神状态更差。"
刘工摇头:"有一次他从西沙群岛回来,脸上有很多划伤,手臂上也有伤口。
我问他咋回事,他只是说路不好走。但我感觉他好像是故意让自己受伤。"
"最后一次请假啥时候?"
"就是上周,他说要去南沙群岛。
我劝他不要一个人去那么危险地方,可跟探险团队一起。但他坚持独自去,说这样比较自由。"
刘工顿顿:"现在想起来,他当时表情很奇怪,好像是...好像是告别眼神。"
"他有没有留下啥话?"
"他走之前跟我说了句'谢谢你这几个月照顾'。当时我没在意,现在想想,好像是在交代后事。"
从公司出来,陈峰心中疑问更多。
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张伟是故意选这条不归路。
但作为救援队长,他还需了解更多细节,特别是张伟在岛上最后时光。
04
回到救援队驻地,陈峰重新仔细检查从张伟身上找到的物品。
除之前发现的钱包、手机和照片,他还在张伟背包深处找到一个小本子。
本子普通,是学生用练习本。
陈峰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密密麻麻字。字迹潦草,看得出来是在匆忙或情绪激动状态下写的。
"今天是2024年10月20日,我决定开始记录自己想法。
也许这些话永远不会有人看到,但我需要写下来,否则我觉得自己要疯了。"
陈峰意识到这可能是张伟日记。他继续往下读:
"出狱已经五个月,但我感觉自己还在监狱里。
不,比监狱更痛苦。在监狱里至少还有狱友可以说话,现在我完全是一个人。"
"今天又梦到王强。他还是那么痛苦,躺在病床上,问我为啥要打他,为啥不救他。我想解释,但说不出话来。"
"王强"这个名字让陈峰心中一紧。这应该就是被张伟打伤的那个邻居。
日记内容越来越沉重:
"10月25日,今天在小区门口又遇到王强妻子。
她看到我的眼神就像看到杀父仇人。
我想道歉,但我知道道歉有啥用呢?我已经毁掉她生活。"
"11月1日,去了西沙群岛,选了最危险路线,没带足够水和食物。
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想活下去。结果我还是爬下来,我是个懦夫。"
读到这,陈峰终于明白张伟频繁探险真正目的。
他不是在锻炼身体,而是在测试自己求生意志,或者说,是在寻找死亡勇气。
"11月5日,东沙群岛之行。这次更危险,我选了最险峻礁石区。
站在礁石上,我想过一跳了之。
但我想起了王强,我觉得如果我就这样死,对他来说也是不公平。我应该承受更多痛苦。"
"11月10日,决定去南沙群岛。那里更热,更危险。
如果我真的要死,就死在那吧。也许海水能洗净我罪孽。"
日记最后一页是在出发前一天写的:
"11月12日,明天就出发。我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写日记。
如果我真的死在岛上,希望有人能看到这些话。
我想对所有被我伤害的人说对不起,特别是王强和他家人。
我知道道歉没用,但我除了道歉啥都做不了。"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用我命换回王强健康。"
陈峰读完日记,心情极其复杂。
张伟确实犯了不可饶恕罪行,但从这些文字中,可看出他内心承受巨大痛苦和忏悔。
他继续检查张伟其他物品,在背包最底层,他发现一个密封袋,袋子里有几张照片和一些文件。
照片是被打伤的王强。有医院证件照,也有生活照。
在一张生活照背面,用铅笔写着:"王强,我对不起你。"
还有一张是王强葬礼上照片,可能是张伟偷偷拍,或者是从其他渠道得到。
照片上,王强家人哭得撕心裂肺,周围是送葬亲朋好友。
文件中有王强伤情证明复印件,还有法院判决书,以及张伟写给王强家人但从未寄出道歉信。
信写很多封,每一封都写得密密麻麻,有些地方因眼泪而模糊不清。
其中一封写道:"王强家人,我知道我没资格写信给你们,但我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
我每天都在想,如果当时我没喝酒,如果我没动手...也许王强还能活着。
我毁掉你们生活,也毁掉自己生活。
我知道你们恨我,我也恨我自己。"
另一封信写道:"我想用我命来偿还王强健康,但我知道这样做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王强不会因我死而康复,你们痛苦也不会因我死而减轻。
我真不知道该咋办,我活着是对你们折磨,死了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最后一封信是在出发去南沙群岛前写的:"如果你们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死。
我不是为逃避责任而死,而是因为我真无法承受这种痛苦。
我希望我死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安慰,虽然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自私。
请你们原谅一个罪人最后自私。"
陈峰看完这些材料,对整个事件有更深入了解。
张伟确实是个罪人,但同时也是承受巨大心理痛苦的人。
他死既是对罪行赎罪,也是对无法承受心理压力逃避。
就在陈峰为如何妥善处理张伟后事而思考时,一个意外发现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救援队员小李在清理张伟遗物时,在他外套内侧口袋发现一个小纸条。
纸条很小,被仔细折叠着,上面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
陈峰接过纸条,仔细辨认上面字迹。
当他终于看清楚纸条上写的内容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队长,咋了?"小李注意到陈峰异常。
陈峰没有回答,只是紧紧握着那张纸条,整个人都在颤抖。
陈峰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