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超强台风 “桦加沙” 逼近珠江口,澳门特区政府地球物理气象局于当日 5 时 30 分发出最高等级的十号风球,并叠加天文大潮引发风暴潮,导致澳门多地出现严重海水倒灌和水浸街现象。这一极端天气不仅带来狂风暴雨,更催生了 “鱼群上街”“龟龟仰泳” 的罕见场景,同时也暴露出城市防灾与生态保护的深层问题。
![]()
一、台风影响与海水倒灌
- 极端天气叠加引发灾害“桦加沙” 以台风级强度在广东阳江登陆,其核心环流掠过澳门时,带来持续强风(阵风超 220 公里 / 小时)和暴雨。由于正值农历初一的天文大潮期,风暴增水与高潮位叠加,导致澳门低洼地区水位急剧攀升。内港一带水浸高度超过1.5 米,路环圣方济各堂站录得1 米积水,河边新街、沙梨头街市等人口密集区沦为 “泽国”。
- 城市应急响应与损失澳门提前启动《台风期间风暴潮低洼地区疏散撤离计划》,开放 17 个避险中心,累计 686 人入住。市政署在风球生效期间持续疏通渠网、清理塌树断枝,但水浸仍导致 207 宗事故报告,5 人受伤。电力部门对低洼区域实施停电以保障安全,部分区域恢复供电后需对二次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二、鱼群上街:生态扰动与市民反应
- 鱼群来源与品种被海水倒灌裹挟上岸的鱼群主要来自沿岸养殖区和自然海域。参考 2025 年台风 “海葵” 案例,类似灾害中曾出现东星斑、龙趸、鲍鱼等名贵海产被冲上岸,总价值超百万澳门元。此次 “桦加沙” 过境后,澳门街头同样出现多种鱼类,部分体型较大的个体引发市民关注。
- 市民行为与安全隐患水浸退去后,不少市民手持渔网、水桶上街 “捕鱼”,甚至有市民抓到 “比两个头还大” 的鱼并拍照分享。然而,这种行为暗藏风险:一方面,积水可能混有油污、垃圾等污染物,鱼类健康无法保障;另一方面,水下可能存在裸露电线或松动路面,触电、溺水风险极高。专家特别提醒,台风后鱼类易携带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病原体,生食或未煮熟食用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