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于指尖流转,渐成器形;枪声在靶场铮鸣,沉稳有力;戏韵自教室漫出,悠长婉转……这不是专业工作室,也不是赛场,而是“长”在溧水中小学课表里的社团活动。
![]()
下午四点,溧水校园不只有墨香和书页。从非遗传承到体育竞技,从科技创新到劳动实践,一个个“不重样”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孩子们触摸传统、锤炼身心、探索未来的重要舞台,悄然重塑课后90分钟的校园生态。
非遗:指尖传承,童心生花
实验小学通济街校区的陶艺坊内,学生们正专注拉坯,泥浆沾满袖口也毫不在意。陈列架上摆满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歪扭却可爱的杯子、画着各地风景的瓷板、“三头六臂”的陶俑……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藏着一个鲜活的童趣故事。
![]()
“陶艺不仅是手艺,更是培养耐心和美感的过程。”指导老师夏江南希望非遗文化真正走进孩子的日常,可感、可触、可创造。学校开展陶艺课八年来,从最初的传统捏塑到如今融入釉彩化学、科创设计与绘本创作,这门课程已超越“做陶”本身,成为跨学科融合的典型。
![]()
在溧水,非遗渐渐成为流淌在校园中的“活”的文化。状元坊小学剪纸社团里,孩子们将航天梦想、田园风光和校园生活剪进红纸,剪刀起落间,是古老技艺与现代心灵的对话。渔歌小学搭建戏曲舞台,孩子们描眉点唇、披袍亮相,从听不懂到爱上韵白,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
体育:一动一静,皆是教育
“深呼吸,专注,瞄准……”晶桥中学射击馆内,在校长兼教练曹孝武的口令下,学生们凝神屏息,举枪、瞄准、击发,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射击让我学会了专注,这比任何奖牌都更珍贵。”从初一起就加入射击社团的学生徐丽,如今已捧回多项市级荣誉。
“射击教给孩子是极致专注、情绪稳定和敬畏之心。”曹孝武介绍,自1998年成立以来,该校射击社团累计获市级团体冠、亚、季军39次。
![]()
动与静的结合,同样体现在群力小学的咏春课堂中,孩子们扎马步、出拳、收势,在刚柔并济中领会“克制与尊重”。
游府西街小学溧水分校的独轮车社团则成了一道“移动的风景线”,骑过校园每一个角落。这个看似“杂技”的背后,是平衡感、协调力和勇气的综合训练。
![]()
这些体育类社团课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局限,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运动中强健体魄,培养出专注、坚持与合作的品质。一直以来,溧水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区各类体育赛事接连不断,中小学体育俱乐部建设扎实推进,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篮球、足球、乒乓球、啦啦操、武术、街舞……总有一项能点燃孩子的热情。
![]()
科技:点燃好奇,创造未来
云鹤小学的科技社团宛如“小小研究院”。“最速降线”“翻转镜像”“无皮鼓”……学校科创工坊里,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装置,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并不断调试完善的实验成果。“每次失败都让我更接近成功。”一名学生展示着她的3D建模作品说道。
![]()
在这里,学生参与设计、组装机器人、编写飞行代码、进行3D打印,将抽象的知识“物化”为独一无二的智能作品。他们屡次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科创工坊锻炼的是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与不畏挫折的创新精神。”社团课老师叶润民说。
科技创新的浪潮同样席卷了多所学校的人工智能课堂。实验小学、状元坊小学、开发区小学等均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社团,从基础的编程启蒙到进阶的算法设计,孩子们在代码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并屡次在国内外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溧水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
社团课不是“打发时间”,而是教育理念的实践场,普通课堂难以替代。溧水中小学的这些特色社团正以“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的模式蓬勃发展,既有传统根基,又焕发时代新意。这些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
夕阳西下,劳动社团的孩子们收获了自己种植的青菜,合唱团的歌声回荡走廊,射击馆枪声渐渐平息……属于溧水校园的精彩,还在继续上演。
记者 | 陶燕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