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
M2出土的金覆面
图源:文博中国
在我们熟悉的这座现代城市脚下,郑州商城发现了哪些改写历史、刷新认知的珍贵遗迹和文物?这些新发现又为我们理解3600年前的商代早期生活图景带来了哪些全新的想象?
9月23日,大河网记者从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系列活动暨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媒体通气会上获得了答案。
![]()
商代都城考古在夯土建筑、
手工业遗存、城市水利等方面均有发现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大项目部副部长杨树刚介绍,近十年来,在商代都城考古和历史时期城市考古方面均有不少考古新发现,比如商代夯土建筑、手工业遗存、城市水利设施、高等级墓葬、祭祀遗存等方面。
“书院街北片区、塔湾古街片区、创新街小学北校区、两院二期项目等项目均发现有夯土建筑遗存。其中,在书院街北片区西北部发现有17处夯土基址,东西并列、南北三排,对称分布。性质与偃师商城Ⅱ号建筑基址较为接近,是目前可以确认的郑州商城商代‘府库’类遗存。”杨树刚认为,这为认识郑州商城西南部性质与功能的历时性变化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材料。
创新街小学北校区项目发现有铸铜、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存,发现的铜矿石经科学分析,溯源至江西地区铜矿。塔湾古街片区发现有一处废弃骨料埋藏坑,出土大量与制骨活动相关的遗物,包括骨、角、牙类遗物以及石质工具等。
这些为明确郑州商城内城冶金与制骨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提供了新资料。
在城市水利设施遗存方面,创新街小学北校区、塔湾古街、亳都古巷三个项目均发现商代早期沟渠,其中一处发现有人工明沟与用于分流的石砌挡水设施等。
三个发掘地点的沟渠互通关联,形成复杂的水网体系。这个大型水系兼具排水与城市区划的功能,其发现改写了以往对于郑州商城整体布局尤其是南部格局的认知,对于深入探索商代早期都城的规划理念、功能分区等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书院街贵族墓地外,书院街北片区还发现有青铜器墓、玉器墓、陶器墓等。特别是出土1件由绿松石、牙器和金器组合而成的兽面镶嵌器,极为少见。
![]()
▲郑州商城书院街北片区商代遗存
出土的绿松石兽面
图源:大众考古
在书院街北片区发现多处与祭祀相关的遗存,可分为人祭坑和动物祭祀坑,相邻不远的夕阳楼片区也同样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祭祀遗存,两者可能存有一定的关系。内外城之间,在河南省体育场发现有大型祭祀场所,在张寨南街清理有陶礼器祭祀坑等。
近十年来,考古工作者贯彻城市考古的工作理念,按照“纵向找沿革、横向探布局”的工作方法,也陆续发现了战国、汉代、唐宋及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遗存,如夕阳楼片区战国时期的人骨埋藏沟、塔湾片区唐代的开元寺附近的丛葬坑、亳都古巷片区清代的祖师庙建筑基址等。这些发现延伸了郑州的城市历史轴线,丰富了郑州的城市历史内涵,也实证了郑州这座城市3600年来城址不移、文脉不息、人脉不断。
书院街墓地考古发现
进一步实证早商都城的文化经纬格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院街墓地入选 2023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郑州商城考古的广泛关注。
书院街贵族墓地有围沟、通道、祭祀遗存等一系列复杂的礼制设施,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具有兆域性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也是殷墟王陵区方形兆域的直接来源。出土的黄金器为三星堆黄金文化的来源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文化传播途径。书院街墓地的发现进一步实证了“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早商都城的文化经纬格局。
![]()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具
图源:四川观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黄富成谈及对该墓地发现成果思考时说,大家都认为高等级贵族墓地可能在都城周边,但迄今周边已经发现多个类似于卫星城的早商城址,也未见如此规格的贵族墓地,书院街墓地内城选址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入思考早商时期商人的丧葬文化及其相关礼制性的探索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高等级贵族墓葬往往与国家祭祀等礼制联系较为密切,所谓“率履不越”应有其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考古展示。
书院街墓地无论是出土遗物还是祭祀遗存都显现出极为鲜明又复杂的祭祀行为,同时又与内城东北的宫殿区南北轴线对应,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在商城西北郊河南省体育场发现一处规模极大的带有围沟围墙及多个整牛祭祀等现象的高等级祭祀遗址,从二里岗下层一期延续至白家庄期,被认为是都城郊外重要的高等级祭祀场所,该祭祀遗存在白家庄期废弃后,高等级祭祀的场所迁移至小双桥遗址。书院街墓地、三个铜器窖藏坑与这些祭祀遗址在祭祀功能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需要深入探讨。
![]()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
M2出土的金泡
图源:文博中国
链接
三星堆申遗进度条更新
作为“十五五”(2026年-2030年)时期,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推进的申遗项目之一,“三星堆—金沙遗址”的申遗进度备受关注。四川省广汉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三星堆—金沙遗址被确定为2028年中国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唯一项目,申遗预评估文本(注:2024年9月申遗预评估文本已报送至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近日,三星堆研究院(隶属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是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正处级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三星堆遗址的调查、发掘、修复及学术研究工作)学术院长孙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访问时也再次确认该信息。本文摘录对孙华教授的部分访问内容,为大家了解三星堆考古及申遗进展提供参考。
三星堆文化
贡献了“法天”的都城规划思想
![]()
孙华认为三星堆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发现了宗教祭祀器物的埋藏坑。埋藏坑出土的器物都是来自当时神庙内的神像、人像和祭祀器具,本来就不是寻常的东西。三千多年前神庙内的神像和陈设能保存到现在,非常难得。从学术上来说,三星堆位于中国夏商文化圈的西南边缘,在四川盆地这样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中,三星堆文化既融合了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精华,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星堆文化还贡献了一种都城规划思想。中国古代有两种都城规划,一种是《考工记》中“法地”的思想,都城象征大地,是缩小了的九州,其代表就是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北京中轴线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一种都城规划是“法天”的思想,在这种都城中有一条河象征着“天河”,帝王居住在天河以北象征着天上紫微垣的小城中,天河以南有祭祀场所和神庙,可以和天帝发生联系。这样的都城规划思想最早见于三星堆城,之后是金沙、秦的咸阳,最后一个硕果是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城中间的洛河就被视为天上的银河并进行规划。
关于三星堆的若干观点
需要进一步的证据证实或反证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青铜人头像
孙华:关于三星堆城,过去我们只知道大城西北还有座小城,现在通过考古工作,发现三星堆不只有一座小城,西北、西南、东北各有一座小城,共有一座大城三座小城。城中间还有一条河,将城市分为北城区和南城区。北城区可能是人的世界,是行政区;南城区是神的世界,是宗教区。关于三星堆城址,我们还在继续研究,如大城的城门还没有确认,只确认了两个水门;小城的城门也只确认了一个,其他只是有线索。
三星堆那么多精彩的文物,都是宗教祭祀场所神庙里的文物。这些文物原先被放在哪里?当时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要把这些祭祀器物打坏,而且摆得相对整齐,坑底下是青铜器,最上面铺一层象牙,然后平整场地埋起来?这些都不像是外人做的,很像是自己人在认真处理自己的事,这又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目前有若干种假说,但最终答案还有待于更多证据去证明。
另外,三星堆文物中还有一些来自远方的东西,比如海贝,应该来自遥远的印度洋,它是怎样来到三星堆的?是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绕道中国西北过来的,还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从缅甸、云南那边过来的?现在主流观点是它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从印度、阿富汗、新疆、河西走廊到达中原,再到四川。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过来的。不论哪种观点,都需要进一步的证据证实或反证。
申遗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一个称号
![]()
谈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联合申遗目前进展和申遗难点有哪些,孙华表示:申遗是一种国家行为,通过申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可以了解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按照计划,三星堆—金沙遗址被确定为2028年中国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遗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一个称号,而是通过申遗的过程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因为大家都普遍认为三星堆很重要,认为它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不是为了申遗而申遗,而是要把三星堆遗址保护好、利用好、展示好。现在人们去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看不到遗址,因为遗址还没做好对公众开放的准备,还有许多保护展示工作没有完成。比如重要遗迹的标识、旅游线路的设定、解说标牌的制作、环境的整治都还在进行中。一旦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必须让来三星堆参观的人能够看到遗址。要通过这几年紧锣密鼓的考古工作、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把遗址保护好、利用好。
孙华:我觉得观众到了博物馆,不仅要看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还要亲临遗址,这样才能有临场感,有更深的感受。希望未来三星堆遗址公园能够尽快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动脉影 摄
图|见署名
文|综合自大河网 新京报 i世界遗产
(图文来源于“文博山西”,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