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东部的黄海之滨,有一位从盐城滨海走出来的干部,正站在仕途的新起点上。2025年9月22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布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现任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邢正军,拟任设区市委书记。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他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跃升,也再次将这位以务实作风著称的“70后”干部推向公众视野。
![]()
邢正军,1971年3月出生于盐城滨海县——一个以农业为主、民风淳朴的苏北县城。1994年,他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育专业毕业,进入南京艺术学院工作,一干就是七年。这段高校经历,不仅塑造了他沉稳内敛的性格,也让他深刻理解教育、文化与社会治理的深层关联。
2001年,30岁的邢正军迎来人生转折:通过公选,他出任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正式迈入政界。此后,他历任团市委书记、栖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等职,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基层治理的深厚根基。
2010年,邢正军调任南京“东大门”栖霞区,开启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执政篇章。栖霞区特殊在何处?它集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大板块于一体,既是工业重镇,又是科教高地。如何实现“三区融合”?邢正军给出了答案。
他兼任南京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推动“校地融合”战略,提出“聚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他的推动下,栖霞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跃居南京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10%。2017年,他在人民网撰文《奋力开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栖霞实践》,系统阐述了区域发展的“栖霞模式”。
![]()
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他统筹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凸显了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哲学。
2022年5月,邢正军履新南京市委常委、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党工委书记。这是江北新区成立七年来,首次由非市委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足见其被赋予的重任。
在江北新区,他聚焦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推动自贸片区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他强调“绣花针”式的城市治理,曾担任南京市精细化推进办主任,推动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并重,赢得广泛口碑。
2022年7月,邢正军跨市履新,出任连云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同年9月正式当选市长。从省会南京到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他面临的是全新的发展命题:如何在“一带一路”交汇点上,激活这座港口城市的潜能?
他提出“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推动港口扩容、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聚焦民生福祉,强化财政、审计、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他表态:“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尽心尽责,书写好新时代‘西游记’崭新篇章。”这一比喻,既显文化自信,也暗含攻坚克难的决心。
![]()
此次拟任设区市委书记,是邢正军仕途的又一次跃升。他将成为继任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已任江苏省副省长)之后,执掌这座沿海重镇的“一把手”。外界普遍期待,他将把在南京积累的开放理念、创新经验与治理能力,带到连云港,推动城市能级跃迁。
作为盐城滨海走出的干部,邢正军的履历,是一条典型的“基层—市域—跨市”成长路径。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以“实干、细干、专业干”赢得组织信任;他不事张扬,却在每一个岗位上留下清晰的发展印记。
![]()
从盐城滨海的田野,到南京栖霞的园区,再到连云港的港口,邢正军的脚步,始终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他的成长,是江苏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新时代领导干部应有的素养:懂经济、善治理、重民生、有情怀。
未来,当他在新的岗位上擘画蓝图,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位从滨海走出来的“实干派”,将在黄海之滨,写下属于新时代的“西游记”新篇章。
(声明: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因图片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核实并依法更正、删除或作其他合理处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