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没亮就醒了。
生物钟还停在西藏部队的5点30分。
窗外沱江的水汽漫进阳台,比高原的干燥舒服多了。
今天是自主择业第八年的普通一天。
![]()
2
沿着滨江路慢跑时,遇见卖豆浆的老陈。
他的三轮车上总绑着个小喇叭,循环播放"豆花豆浆,三块一杯"。
这让我想起2010年在山南边防团,炊事班用高压锅煮豆浆,总带着股焦糊味。
战士们却说比家里做的香。
现在每天喝老陈的豆浆,我总会多给两块钱。
他不知道,这个自主择业的副团职干部,需要这种扎进泥土里的连接。
3
菜市场总在清晨6点达到喧闹的顶峰。
卖花椒的大嫂认得我这身旧迷彩裤,每次都要抓把青花椒扔进秤盘:"当兵的人实在,多给你加点。"
她不知道我摘领花七年了。
就像我不知道她丈夫在东莞电子厂,一年回一次泸州。
有次见她女儿的照片,眉眼像极了我们旅卫生队的女兵。
4
今天是退役战友老杨的火锅店开业第43天。
我坐在靠窗位置看菜单,毛肚28元,鸭肠12元,比拉萨的川菜馆便宜一半。
老杨搓着手走过来:"副主任,现在生意难做啊。"
他额头的疤是2008年拆装备时被钢板划的,现在被火锅热气熏得发亮。
我点了酸菜鱼,多加了份豆皮。
就像当年在防空营查哨,总要替站岗的兵多烤两个土豆。
5
下午去县图书馆看《西藏人文地理》。
杂志架第三排永远空着,管理员小刘偷偷给我留了最新期。
书页里夹着干枯的格桑花,是去年从林芝带回来的。
翻到冈底斯山褶皱地形图时,手指忍不住沿着等高线描画——那里有我们旅的3号哨所。
2015年暴雪封山,我带着宣传科干事送年货,雪深能埋到腰际。
现在指甲缝里再嵌不进那样的冰碴了。
6
黄昏的沱江边有群跳广场舞的阿姨。
穿玫红色运动服的张阿姨总踩错拍子,像极了当年教藏族群众跳锅庄的新兵小李。
她儿子在成都读大学,丈夫前年肺癌走了。
音乐放到《青藏高原》时,她突然停下动作,望着西南方发呆。
那里有座终年积雪的山峰,在泸州是看不见的。![]()
7
手机屏保还是退役那天,全营战士在旅部门口拍的合影。
二连长喊"敬礼"时,雪片正落在我的少校肩章上。
现在那些兵有的去了海南搞物流,有的在成都送外卖。
就像格桑花的种子,被风吹向四海八方。
8
临睡前检查门窗。
这个习惯从边防带回来,改不掉。
月光透过纱窗,在茶几上投下格栅影,像极了哨所观察窗的刻度。
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躺平"。
不是放逐,是允许生命在另一条河床里静静流淌。
(本文作者曾在西藏部队服役,2017年,副团职务选择自主择业方式退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