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道出了发现人才之难。可是在教育与商业交汇的舞台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却一次次打破常规,成为那个频频点石成金的“超级伯乐”。
2
当大多数企业招聘紧盯名校毕业证、海外履历和光鲜背景时,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专挑那些被主流淘汰的“边缘人”:高二退学的叛逆青年、辗转谋生的落魄才子、性格孤僻到无人愿共事的博士……这些在旁人眼中难以驾驭的角色,经他慧眼识珠,竟纷纷蜕变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3
有人将这一切归结为运气,但连续多年精准挖掘出徐小平、王强、罗永浩、陈向东、董宇辉等重量级人物,绝非偶然所能解释。那么问题来了——俞敏洪究竟掌握着怎样的“识人密码”?
4
他又如何把一个个看似平凡甚至落魄的人,培养成影响行业走向的标杆人物?
![]()
5
徐小平:从“外卖员”到投资大佬
6
在遇见俞敏洪之前,徐小平的人生轨迹可谓跌宕起伏,充满错位与遗憾。
7
他曾远赴加拿大留学,起点不可谓不高,回国后却屡屡碰壁,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送过外卖,开过货运卡车,甚至在90年代孤注一掷创办唱片公司,结果不到一年便宣告失败。
8
那时的他,口袋空空如也,内心更是迷茫无依,连自己都怀疑人生是否就此定格于平庸。
9
就在他几乎放弃希望之际,老友俞敏洪主动找上门来。
![]()
10
外界一度不解,为何俞敏洪会对一个“事业失败者”如此看重。直到后来才明白,他真正看中的是徐小平丰富的留美经历——这正是当时亟需拓展留学业务的新东方最稀缺的资源。
11
俞敏洪开门见山:“来跟我一起干吧,留学这块交给你,我相信你能做成。”
12
短短一句话,点燃了徐小平沉寂已久的斗志。
![]()
13
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迅速将留学咨询体系搭建得井井有条,不仅让新东方的出国服务声名鹊起,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整个企业。
14
彼时新东方初具规模,有人提议走家族式管理模式,是徐小平顶住压力力推改革,主导公司向现代化股份制转型,成功将一家草根培训机构推向规范化运营轨道。
15
此后他离开新东方,于2011年携手王强创立“真格基金”,专注于早期项目投资,先后扶持了包括字节跳动、理想汽车在内的多家独角兽企业,成为中国创投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
16
徐小平的逆袭堪称传奇,但这仅仅是俞敏洪人才版图中的冰山一角。
17
另一位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归国的知识分子,同样在他的引领下焕发光彩——他就是王强。
![]()
18
王强:放弃铁饭碗,回国教英语
19
王强与俞敏洪渊源颇深,两人曾是北京大学同窗,当年王强还是俞敏洪的班长。
20
毕业后王强赴美深造,顺利进入贝尔传讯研究所担任软件工程师。这份工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堪称顶级职业选择,稳定、高薪、受人尊敬。
![]()
21
1996年,俞敏洪远赴美国拜访王强,诚恳相邀:“我在做新东方,现在缺人,你能不能回来帮我?”
22
若是换作他人开口,王强或许一笑置之。但面对这位昔日好友,他没有纠结薪资待遇,只因一句“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改变命运”,便毅然辞去职务,踏上归途。
23
这个决定震惊了许多人,没人料到,王强一经加入,立刻掀起教学革新风暴。
![]()
24
他独创“美誉思维法”授课模式,摒弃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以逻辑串联知识点,融合文化背景与语言技巧,课堂内容密集且生动有趣。
25
学生趋之若鹜,报名通道常常瞬间爆满,甚至出现黄牛高价倒卖听课资格的现象。这门课程迅速成为新东方最具吸引力的品牌项目之一,极大提升了机构整体口碑。
![]()
26
随着新东方成功上市,王强逐步退出管理层,转而投身天使投资领域,继续与徐小平合作深耕创新生态,个人财富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
27
王强用行动证明了俞敏洪的眼光从未偏差。然而更具冲击力的是,俞敏洪竟然敢启用一位连高中都没读完的年轻人——罗永浩。
![]()
28
罗永浩:高二辍学,俞敏洪破格录用
29
如果按今天的招聘标准,罗永浩的简历恐怕连初筛都通不过:高二即中断学业,无学历认证,也无正式工作经验。
30
早年他在社会底层打拼,摆地摊、卖盗版光盘、做临时工,行事风格特立独行,被形容为“现代版游侠”,既不受规则束缚,也不易融入团队。
![]()
31
幸运的是,2000年正值新东方内部改革,俞敏洪提出要引进一批“不一样”的教师力量。
32
罗永浩得知消息后,洋洋洒洒写下一封万余字的自荐信,满怀期待投递简历。前两次面试均遭拒绝,毕竟谁愿意冒险任用一名毫无资质的门外汉?
33
但他并未放弃,第三次亲自登门请求面谈,终于获得俞敏洪亲自接见。
![]()
34
谈话细节无人知晓,但结局令人意外:俞敏洪当场拍板,“留下来试试看,先教英语。”
35
这一试,彻底改变了罗永浩的命运。
![]()
36
他凭借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天赋,将枯燥语法讲得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讲课金句被整理成“老罗语录”在网络上疯传,不仅让他本人走红,也为新东方注入大量年轻用户群体。
37
后来他离开教育行业,尝试创办锤子科技进军智能手机市场,虽未最终成功,但其人格魅力持续发酵。如今作为头部直播主播活跃于各大平台,近期还因公开质疑西贝餐饮使用预制菜引发广泛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
38
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异类”,却被俞敏洪发掘并赋予舞台,足见其用人胆识之非凡。
39
更令人称奇的是,就连一位性格孤傲、人际关系紧张的法学博士,也被俞敏洪默默接纳——此人正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普法网红罗翔。
![]()
40
罗翔:年轻时高傲,俞敏洪包容他
41
今天的罗翔已是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国民法律导师”,可在公众视野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短暂执教于新东方。
42
这段经历由俞敏洪后来亲口提及,结合罗翔个人履历推断,应发生在他攻读北大法学博士学位期间。
43
据罗翔本人回忆,青年时期的他极为自负,认为掌握法律知识便高于常人,不屑与他人深入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几乎为零。
44
正因如此,许多单位望而却步,不敢聘用。但俞敏洪并未介意这些表象,而是敏锐捕捉到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课堂感染力。
![]()
45
于是他平静地给了罗翔三年教职机会,让他安心授课、积累经验。这份宽容与信任,或许正是罗翔日后形成“理性中有温度”讲法风格的重要铺垫。
46
此后罗翔成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并通过网络视频普及刑法知识,一夜爆红。他总能把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述,背后或许正藏着当年在新东方直面学生的实战磨砺。
![]()
47
罗翔低调的成长之路,映射出俞敏洪对人才潜质的深刻理解与耐心守护。
48
但如果论及回报率最高的识人之举,那无疑属于陈向东——从普通教师跃升为千亿市值企业的掌舵者。
![]()
49
陈向东:硕士没毕业的高中老师
50
陈向东加入新东方时,身份极其普通:一名尚未完成硕士学位的中学英语教师,既无显赫学历,也无管理经验。
51
但俞敏洪注意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备课一丝不苟,对待学生真诚用心,更重要的是,总能在教学组织上提出创新方案。
![]()
52
仅仅入职不到三年,俞敏洪便大胆任命他为分校校长;随后几年,陈向东一路晋升至新东方执行总裁,成为俞敏洪最信赖的核心搭档。
53
他主导将新东方的教学网络扩展至全国二三线城市,大幅提升了市场覆盖率和品牌渗透力,业绩增长显著。
![]()
54
2014年,陈向东选择离职创业,创办在线教育平台“高途集团”。
55
2020年6月,高途市值突破千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教育行业第四家达成此成就的企业,他也多次登上胡润百富榜。
![]()
56
从一名籍籍无名的高中教师成长为千亿级企业的创始人,陈向东的蜕变堪称震撼人心。
57
而俞敏洪最令人惊叹的一次用人决策,则是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际,把一位普通教师送上拯救全局的关键位置——董宇辉。
![]()
58
董宇辉:从老师,到东方甄选“顶流”
59
董宇辉能进入新东方,本身就经历了激烈竞争,在近千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入职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学科负责人,成为公司史上最年轻的管理者之一。
60
他在讲台耕耘八年,累计授课超五十万人次,其中包括众多清北学子,早已在业内小有名气。
![]()
61
2021年,受政策调整影响,新东方面临重大转型。俞敏洪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直播带货计划,鼓励教师转型主播。
62
起初董宇辉心存犹豫,是时任领导孙东旭劝他尝试一下。而这背后,其实是俞敏洪在为老师们寻找新的出路。
63
谁也没想到,董宇辉首次亮相直播间就引爆全网。
![]()
64
别人直播带货靠喊叫促销,他却用双语讲解产品起源,穿插文学典故、人生哲理,甚至现场写诗。这种“知识型带货”迅速俘获大批忠实观众,使“东方甄选”迅速崛起为现象级账号。
65
他一人带动整个平台流量飙升,帮助新东方平稳渡过转型阵痛期,实现二次腾飞。
![]()
66
2024年,董宇辉宣布独立创业,仍保持极高关注度,社交平台粉丝量持续增长。
67
他的成功再次印证了俞敏洪的识人智慧。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俞敏洪能够一次又一次从“普通人”中挖掘出顶尖人才?
![]()
68
俞敏洪的“识人秘诀”
69
其实,他的方法并不神秘,归纳起来只有三条核心原则:
70
第一,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辍学的罗永浩,还是硕士未毕业的陈向东,他从不以学历或出身定义一个人的价值,关注的是实际能力与发展潜力。
71
罗永浩擅长演讲与互动,陈向东具备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才是他真正看重的核心素质。
![]()
72
第二,敢于放手,也善于包容。他给予徐小平负责留学业务的全权,授权王强主导教学研发,让陈向东全面掌控分校扩张。
73
只要有能力,他就提供舞台;即便存在性格缺陷或过往挫折,他也愿意给予成长空间。
![]()
74
第三,追求双向成就。新东方为这些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他们也以卓越贡献反哺企业。
75
徐小平推动制度变革,王强打造教学品牌,董宇辉带领公司转型重生。这不是单方面的提拔,而是共同奔跑的过程。
76
换句话说,俞敏洪并非单纯地“发现千里马”,而是选择与千里马并肩驰骋。
![]()
77
结语
78
俞敏洪真正的过人之处,并非创办了一所成功的培训机构,也不是打造了一个上市公司,而是拥有一种罕见的“识人之智”与“容人之量”。
79
他能在众人忽视的地方看见光芒,能在别人放弃的时候递出橄榄枝,也能在危机关头为人才开辟新路。
80
正是这种深远的眼光与宽广的胸怀,使得新东方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也让一批批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实现了惊天逆转。
81
未来,只要俞敏洪始终秉持这份“伯乐之心”,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更广阔的天地,他和他的团队必将持续创造更多令人瞩目的奇迹。
![]()
82
信息来源:
![]()
83
![]()
84
![]()
85
![]()
86
![]()
87
8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