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满员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来源: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官网
近日,除了布克奖公布了,文穴编辑部也同样关注到第8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也公布了短名单。秋季也是诸多奖项包括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出炉的时间。不过大众对于不同的奖项也有不同的认知,基于此便有了以下这篇评论,也聊表作者对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遗憾,仅供参考。文章略有改动,来源文穴创始人个人公众号。
从读者到作者的视角转变,是读者能更理性看待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因。正如行人与驾驶员的换位思考。
我非常能理解,在当下这个时代,一个商业品牌和一个出版品牌能够联合起来办这样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他们能把一些知名的教授、作家、评论家请过来,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包括资金投入,去做一个文学奖项,这本身就很值得尊重。只要你组织过活动或者办过比赛,甚至是校园里的小型比赛,都能体会到这件事有多么复杂,过程中有多少细节需要处理,纵使是商业性质,也不容易。因为毕竟它没有向大众来收费做这件事。
当然,这里面确实有商业性,他们也有商业上的考量。但就像我们说的,商业可以介入任何领域。纵使如此,我也认为,商业资源能投向文学,只要这钱是干净的,那就都应该被尊重。毕竟,别人真金白银支持你,你却去攻击他们或者觉得文学不应该接受商业的赞助,这种想法就太狭隘了。接受赞助同样也是一种开放的态度。
可为什么如今对于这个奖项,不少读者和媒体又会感觉特别失望呢,至少我目之所及的媒体也好和读者也好,抱有这样的态度,甚至对此不屑的有不少。
我的推想是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可是在这里,我还是要说一句,作为更偏大众且有比较高物质回报的一个国内非官方文学奖,像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这样的能有几个呢?
理想国文学奖算上这一届已经是第八届了。请来的老师、评委以及出版品牌本身,至少在国内业界有一定口碑和地位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它未来能走多远,也不能真的如它所宣称的那样“权威”,但至少目前它是站得住脚的,会有不少读者和媒体去关注的。比如这一次的评委,有黄子平、黎紫书、孙甘露、陆庆屹,都是业内比较知名的创作者或者专业读者,这一点实力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说,这样的资源再加上品牌的加持,理论上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
那为什么这个奖项还是会让人失望呢,或者说让不少读者感到遗憾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聊聊。这不是为了抨击奖项本身,只是为了谈一些个人之见,也仅代表个人看法,若有错误,也请各位指正。
首先,关于定位。理想国文学奖是面向未来青年作家,关注他们的成长性,包括这一届第八届也是如此。一方面注重作品的整体品质和内核表达,另一方面也更关注青年作家的未来发展。奖项的定位是奖励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但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对标其他国际奖项,比如龚古尔奖有首作奖,更偏向新人,而像布克奖其实不在乎你是首作还是成熟作品,也没有年龄限制,更倾向于作品本身的质量比拼。
宝珀理想国从宗旨上作为一个旨在鼓励文学新人的奖项,它应该聚焦于相对年轻的创作者。但是它的原则却是“公正、权威和专业”,尤其是权威和专业,毕竟文学没有固定答案,而且作为勉励和鼓励青年作家,特别是权威这个词就会使得整个奖项像是有种“一锤定音”对青年作家的预判,姿态甚至比并不针对青年或新锐作家的布克奖还要高,这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矛盾。
从这次入围的作品来看,张悦然的角色显然与新人作家有很大区别,甚至可以说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锐作家,从她出版作品到如今已然有20余年,作品其实不少,奖项也拿了不少。如今不仅是学院副教授,还主编文学杂志《鲤》,也组织过匿名写作大赛。你可以说她与公认的经典作家有距离,但是作为有自己的代表作,还在文坛中有过长时间的沉淀,在圈内曝光度也不小的作家,已经很难说是需要被勉励的新锐后进了。
在一个奖励青年作家的框架下,将这些作品选入,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评委角度来看,她资历已经相对较高,这与宗旨肯定产生了一些矛盾:是选择被主流认可的作品,还是选择被严重低估的新人作品?这种偏差可能导致评选结果偏向保守,难免让人失望。然而,如果偏向更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同样会让那些更喜欢成熟度更高的作家作品的读者感到不满。评委们诚然也会有压力。
关于评选机制,尤其是文学奖,众口难调,毕竟品味审美不同,选出来的结果可能就大不相同,由此机制异常关键。以布克奖为例,追求可读性、艺术价值和文学创新,他们有时会邀请非文学圈的人士参与评选,比如歌手或其他名人。比如这次布克奖的评委莎拉·帕克,虽然她参与出版业务,但是相比于一些评委作家来说,她更代表一种大众偏好。然而,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中,评委除了偶尔也有圈外名人参与,基本都是有作品和学术背景的业内人士。因此,从奖项设立到评委机制,它更倾向于鼓励文学创新和写作,给予新锐作者勉励这一宗旨,那要说“权威”和“专业”就会备受质疑。毕竟给予新人鼓励和启发,怎么能说是“权威”呢,又不是博士答辩。而且对于已经是文学圈半个前辈的短名单作者,又怎么给予“权威”的鼓励呢。
再者,如果纯粹作为读者,我们可能难以感受到这种勉励的意义。就像老师去选拔种子选手,不在于他/她现在如何,而在于其未来有多大潜力或者在当前展现了多大的潜力和可能性。作为读者,我们有很多选择,同样每天就那么些时间,完全可以读莎士比亚、乔伊斯。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在这个阶段,你可能尝试去写作并进行一些实验性的文本探索,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鼓励的价值。
这就是位置不同、视角不同决定了读者的心态和预期不同。
可能入围的作家作品有其创新之处,也有值得鼓励的地方。但与成熟作家在巅峰时期的创作相比,可能没有那么打动人心,在不同的选择标准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区别所在。因此,以我之拙见,按宗旨来看,这个奖项并非在真正创造新的经典,而是着重对新人作家风格和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的。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既然这是名声比较大的民间文学奖项,自然会认为它值得一读。但当这些读者真正阅读时,可能会觉得入选的作品并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因为读者有自己过往的阅读积累,衡量标准和审美。从纯粹的读者角度出发,新锐作品就很难与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作比较,不是绝对不行,只是相对比较难。
![]()
来源: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官网
而这个奖项的宣传又是面向大众的,这大概也是出于商业和品牌发展考量,但其核心又回归到创作者或写作者这一小众群体。整个比赛机制在满足公众期待与鼓励文学新锐创作定位的矛盾差异,也正是致使许多读者感到失望的原因之一。
不过,如果真的关心国内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生态,也认真花时间和精力去观看相关活动并阅读相关作品。虽说大家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是我想也是有资格、有权利对其感到失望的。
后续有时间,我也会尽可能分享我的一些阅读笔记和思考。
立刻关注徐老师账号
看看他在读什么书,又有怎样的思考。也可以(加入前请确认申请条件),与徐老师和文友们一起即时交流阅读与写作生活。
撰文:栩
审校:文穴编辑部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