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都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将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凝聚民族共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三维融合”普法模式,不断提升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让普法“活”起来。三都县深入挖掘和运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国家级非遗为载体,构建特色普法链条。将民法典等法律条文改编成100余首水歌,在社区、田间以水汉双歌形式传唱,形成“一人领唱,众人和鸣”的普法氛围。借助水族“端节”“卯节”及“贵州村马”等活动,精心制作以马尾绣纹样为视觉载体的“法护村马”法治宣传手册,同步组建由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及法律明白人构成的普法工作队,在节假日和赛事期间设立法律服务站台,将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融入赛马、对歌等民俗活动中。
创新双语普法模式,让普法“实”起来。三都县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重的“双语普法”模式,确保普法宣传精准滴灌,组建“一名村(居)法律顾问+一支绣娘队伍+N名法律明白人”的双语普法队伍,将三者的法律专业优势、柔情处理人情世故优势、熟悉民族语言和地区风俗习惯等优势结合起来,有效处理基层矛盾纠纷和开展普法宣传,并通过“县统筹、镇轮训、村集训”模式强化培训,提升队伍能力。今年来,普法队伍开展宣讲110余场,覆盖5万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37件次。
延伸跨域服务,让普法“广”起来。加强对外出务工群众的普法宣传,三都县与浙江安吉县、广州黄埔区、江苏常州市司法局签订协作协议,建立法律援助业务跨区域通办、矛盾纠纷跨区域联调、法律资源跨区域协作等3方面协作机制,设立驻外工作站和调解委员会,并选派通晓民族语言的业务骨干长期在工作站服务各族群众,工作站成立以来,累计提供法律服务40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900.13万元,并荣获司法部表扬。此外,还对务工人员聚集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依托“云网格”实现精准普法,切实保障外出务工的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