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十年,讲座上遇见大学教授,以为是黄昏恋,儿子一席话点醒我

分享至

“妈,您说的就是这个人?”

儿子张伟的脸色,在那一瞬间变得煞白,声音里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惊疑。

我有些不悦地指着宣传册上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

“怎么了?大惊小怪的。”

“他就是李文博李教授啊,我的黄昏恋,你不祝福就算了,这是什么表情?”

儿子没有理会我的嗔怪,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张照片,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仿佛有千斤巨石堵在嗓子眼。

01

我叫王秀英,今年六十岁。

从市里重点中学退休下来,已经五年了。

而我的老伴,老张,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

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长得仿佛是上辈子的事,又短得好像一切就在昨天。

老张走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孤独”。

孤独不是没人陪着,而是心里空了一块,呼呼地往里灌着冷风。

儿子张伟很孝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每周都雷打不动地带着孙子回来看我。

可他们一来,家里热闹得像过年。

他们一走,那巨大的反差,能把人心里最后一点热乎气都给抽走。

偌大的三室一厅,是我和老张奋斗一辈子换来的。

如今,却成了我一个人的“牢笼”。

我每天的生活,规律得像一只老旧的钟摆。

早上六点醒来,对着空荡荡的另一半床铺发一会儿呆。

然后起床,给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浇水。

那些花,大多是老张生前养的,君子兰、吊兰、长寿花。

我总觉得,把它们养好了,就像老张还在我身边一样。

我会对着老张的遗像说说话。

“老张,今天天不错,一会儿我去菜市场买条你最爱吃的武昌鱼。”

“老张,孙子又长高了,就是太皮,跟他爸小时候一模一样。”

照片里的他,永远是那副憨厚地笑着的模样,不苟言笑。

吃过早饭,我便拉着小车去菜市场。

只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是真实活着的。

讨价还价的声音,小贩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哭闹声,这些鲜活的动静,能暂时麻痹我心里那片死寂。

下午的时间最是难熬。

打开电视,调来调去,没有一个节目能看进去。

那些男欢女爱的电视剧,看得我心里发酸。

那些嘻嘻哈哈的综艺,又吵得我脑仁疼。

最后,往往是在昏昏欲睡中,打发掉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午后。

直到那天,社区网格员小李在业主群里发了个通知。

“各位叔叔阿姨,本周六上午九点,社区活动中心将举办一场《国学智慧与现代养生》的公益讲座,特邀北京来的李文博教授主讲,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我本来对这种讲座没什么兴趣。

总觉得不是推销保健品,就是卖什么理疗仪。

但“国学”两个字,还是触动了我。

我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对这些传统文化,骨子里还是亲近的。

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去听听,总比一个人在家发呆强。

周六那天,我特意换了件干净的衬衫,梳了梳头,走进了社区活动中心。

里面已经坐了不少老街坊,大家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九点整,讲座开始了。

主持人介绍完,一个身形挺拔的男人走上了台。

他约莫六十出头的年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虽然有些花白,但更添了几分儒雅。

一副银边眼镜,一件熨烫得体的白衬衫,显得干净又利落。

他就是李文博教授。

他一开口,我就愣住了。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特有的磁性,普通话标准得像是播音员。

没有我想象中的夸夸其谈,没有声嘶力竭的推销。

他从《黄帝内经》讲到《论语》,从节气养生谈到心性修养。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得清清楚楚。

“我们老年人养生,养的不仅是身,更是心。”

“《论语》里说,‘仁者寿’,一个内心仁爱、平和的人,自然会长寿。”

“你看这个‘儒’字,人需也,就是做人最基本的需求。首先就是要平和,心态好了,身体的机能才能运转正常。”

他的话,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里。

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有真才实学,又能把深奥道理讲明白的人。

他的身上,有种浓浓的书卷气。

那种气质,像极了年轻时候的老张。

老张也是个知识分子,在设计院当工程师,没事就喜欢看书写字。

我看着台上的李教授,恍惚间,仿佛看到了老张的影子。

那场讲座,我听得格外认真,还用随身带的小本子记了不少笔记。

讲座结束,大家纷纷散去。

我正收拾着东西,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我身边响起。

“这位女士,看您听得这么认真,还做笔记,您以前是做文教工作的吧?”

我一抬头,正是李文博教授。

他微笑着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欣赏和善意。

我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是的,李教授,我以前是中学语文老师。您讲得太好了,让我受益匪浅。”

“不敢当,互相学习。”他摆了摆手,“我看您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恬淡,儒雅,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

一句简单的夸赞,却让我脸颊微微发烫。

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这么跟我说过话了。

我们又简单地聊了几句,从宋词聊到养生,没想到很多观点都一拍即合。

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知音。

临走时,他主动提出:“王老师,跟您聊天很愉快。这是我的微信号,以后我们可以多交流交流。”

我有些犹豫,但看着他真诚的眼睛,还是鬼使神差地掏出手机,加上了好友。

回到家,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陌生又带着一丝丝的甜意。

我反复看着他的微信头像,那是一张他在长城上拍的照片,背景是苍茫的群山,显得意气风发。

他的微信名叫“文博”,简介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切都那么符合我对一个大学教授的想象。

从那天起,我的手机,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期盼。

每天早上六点半,李教授的问候会准时发来。

“秀英,早上好。晨起一杯温水,胜过补药无数。”

后面还会附上一首他自己写的旧体诗,或是几句他摘录的养生格言。

晚上九点半,他的晚安信息也从不缺席。

“夜深了,早些休息。放下杂念,好梦相随。”

我们聊天的内容,天南海北。

我给他讲我教书时遇到的趣事,他给我讲他去各地考察历史古迹的见闻。

我给他发我养的花的照片,他会放大仔细看,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品种,有什么典故。

我感觉,我那潭死水般的生活,被彻底搅动了。

我开始期待每一天的到来。

我会在接到他信息的时候,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我会在和他聊天后,一整天都心情舒畅。

他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十年来的阴霾,照进了我那间空荡荡的心房。

有一次,我因为季节交替,犯了老毛病,咳嗽不止。

我在微信里跟他提了一句。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门铃响了。

我打开门,竟然是李教授。

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秀英,听说你咳嗽,我给你熬了点冰糖雪梨水,趁热喝。”



我愣在原地,一股热流瞬间涌上了眼眶。

除了儿子,已经太久没有人这么关心我了。

我请他进屋,他却摆摆手。

“不了,我就是顺路送过来。你快趁热喝,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他把保温桶塞到我手里,转身就下了楼。

我端着那碗温热的雪梨水,甜的不仅是汤,更是我的心。

我觉得,我这棵枯了十年的老树,似乎,要重新开花了。

这是老天爷看我太孤独,派来一个人,陪我走完下半生吗?

我不敢多想,却又忍不住地去想。

和李教授的交往,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色彩和意义。

我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出门前会精心挑选衣服,甚至还找出多年不用的口红,在嘴唇上轻轻抹了一点。

邻居们看到我,都说我最近气色好了很多,整个人都精神了。

我只是笑笑,心里的秘密,甜如蜜糖。

我开始相信,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昏恋”吧。

虽然来得晚了些,但终究是来了。

这份迟来的缘分,我无比珍惜。

02

我们的关系,在那个送梨水的清晨之后,变得更加亲密。

他不再仅仅是微信里的那个“李教授”,而是开始真正走进我的生活。

他会约我一起去逛公园。

我们并肩走在林荫小道上,他会给我讲每一棵树的名字,每一种花的来历。

他说,这是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他说,那是紫薇,又叫“痒痒树”,古人觉得它代表了富贵和长寿。

他知识渊博,谈吐风趣,总能把寻常的景物说得妙趣横生。

我们走累了,就坐在长椅上休息。

他会拿出随身带的水壶,拧开盖子递给我,动作自然得就像多年的夫妻。

那种感觉,让我恍惚,仿佛老张又回到了我身边。

他还带我去了市里的博物馆。

站在那些斑驳的青铜器和泛黄的古画前,他就像一个移动的讲解员。

从商周的纹饰,讲到唐宋的画风,再到明清的瓷器。

他总能说出许多我闻所未闻的知识和典故。

我像个学生一样,崇拜地看着他,听得津津有味。

周围的游客,甚至都停下脚步,围过来听他讲解。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自豪。

这么优秀的一个男人,现在,是属于我的。

交往中,他表现得体面又绅士。

我们一起吃饭,他永远抢着买单。

我过意不去,说哪能总让你花钱。

他总是笑着摆摆手,“秀英,跟我还分这个?我的退休金高,不差这点。能跟你一起吃饭,是我高兴。”

他从不主动跟我有任何过分的身体接触,最多,就是在过马路时,轻轻地扶一下我的胳膊。

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让我觉得他是个值得尊重和信赖的正人君子。

我们越来越像一对真正的情侣。

我们会因为一点小事斗嘴,也会因为一个共同的笑话开怀大笑。

我的生活,因为他的出现,变得五彩斑斓。

在一次聊天中,他“不经意”地提起了自己的工作。

他说,自己虽然是从历史系退休的,但一直对前沿科技很感兴趣。

“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这才是未来啊,秀英。”

他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

“我有个老战友,现在是国家一个重点科研单位的负责人。”

“他们团队,最近在攻克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他说得神神秘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什么难题啊?”我问。

他压低了声音,凑近我说:“抗衰老。”

“他们从一种深海微生物里,提取出一种活性因子,取名叫生命元。”

“这种生命元,能从细胞层面修复和激活人体机能,说白了,就是能让人活得更久,更健康。”

我听得云里雾里,这些高科技的东西,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

我只是附和着说:“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是为人民造福的大好事。”

他点了点头,表情严肃地说:“是啊,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所以,这个项目是国家高度保密的,目前还处于内部转化阶段,绝对不能对外声张。”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他偶尔会在聊天中,渗透一些关于“生命元”项目的信息。

有时候,他会给我发来一张模糊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排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站在一些看起来很高级的精密仪器前。

他会指着其中一个背影说:“看,这就是我的那个老战友,项目的总负责人。”

有时候,他会给我看一些打印出来的“内部文件”。

文件上印着鲜红的抬头和公章,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数据图表,我一个字也看不懂。

但我看到了“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之类的字眼。

我对这些东西,有种天然的信任感。

毕竟,我这个年纪的人,对“国家”和“政府”,有着绝对的崇敬。

他告诉我,他因为在这个领域的渊博知识,被团队聘为了“项目顾问”。

“我主要是从文化和市场上,给他们提提建议。毕竟,这么好的东西,以后是要走向大众的。”他说得一脸自豪。

我为他感到高兴,觉得他真是个退而不休,还在为社会发光发热的优秀人才。

在我们交往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候,一天晚上,他约我到我们常去的那个公园散步。

那晚的月色很好。

我们走在安静的湖边,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很认真地看着我。

“秀英,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他的表情很严肃,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了,文博?”

他拉着我的手,走到湖边的长椅上坐下。

“秀英,我们认识也三个月了。这三个月,是我这十年来最开心的日子。”

他的声音很温柔,眼神里充满了深情。

“我这辈子,经历过不少事,但遇到你,我觉得是晚年最大的福气。我是真心想跟你一起,好好地走完下半辈子。”

我的心,被他的话彻底融化了。

我低着头,羞涩地说:“我也是。”

他握紧了我的手,继续说道:“既然我们不是外人,那我就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生命元’项目,你还记得吧?”

我点了点头。

“这个项目,最近取得了重大突破,马上就要进入小规模的量产转化了。”

“按照规定,这种项目是不对社会资本开放的。但是,为了激励内部人员,上面特批了一部分内部认购的名额。”

“说白了,就是给我们这些顾问和科研人员的福利。”

他顿了顿,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这个名额,非常稀缺,回报率也相当惊人。因为一旦产品上市,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我听明白了,这是个投资的机会。

但我一辈子都是拿死工资的,对投资理财一窍不通,心里有些打鼓。

“文博,我......我不懂这些啊。”

他拍了拍我的手背,安慰道:“你不用懂。你只要相信我。”

“这个项目,是我亲眼看着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绝对可靠,可以说是零风险。”

“我自己的养老金,还有我这些年的一些积蓄,已经全部投进去了。”

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装订精美的宣传册,递给我。

宣传册的封面,是蓝色的深海背景,上面写着“生命元——开启人类健康新纪元”几个大字。

封面的正中央,是李文博穿着白大褂,站在一排精密仪器前的“专家照”。

他戴着口罩,只露出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显得无比专业和权威。

我翻开宣传册,里面是各种我看不懂的细胞图谱和分子结构式,还有一些“领导”视察项目的照片。

每一页,都透着一股“高大上”的气息。

他指着宣传册,继续用充满诱惑力的声音说:“秀英,我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没把你当外人。我在规划我们的未来。”

“我想着,等这个项目一有回报,我们就去环游世界。先去欧洲,看看那些古堡和教堂,再去澳洲,看看袋鼠和考拉。”

“我们以后,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也不用担心生病。我们可以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享受我们的晚年。”

他描绘的那幅蓝图,太美好了。

美好得让我无法抗拒。

一个相知相伴的爱人,一笔丰厚无忧的资产,一个健康长寿的晚年。

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一切吗?

“文博,这个......需要投多少钱?”我试探着问。

他说:“内部认购的门槛是三十万一份。名额非常紧张,这周五就是最后一批的截止日期了。”

三十万。

这个数字,正好是我全部的养老积蓄。

那是老张走后,单位给的抚恤金,加上我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我一直存在银行里,没动过。

那是我的全部家当,我的安全感所在。

要我一下子全部拿出来,投到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项目里,我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李文博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

他叹了口气,松开我的手,语气里带着一丝失望。

“秀英,我跟你说这个,不是图你什么。我是真心为我们好。”

“如果你信不过我,那就算了。就当我没说过。”

“钱是你的,你自己决定。我只是觉得,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太可惜。”

说完,他站起身,默默地看着远处的湖面,不再说话。

他的沉默和失望,像一根针,狠狠地扎在了我的心上。

我觉得,我的犹豫,是对他真情的怀疑,是对我们感情的亵m。

他为我们的未来考虑得那么周全,我却还在瞻前顾后,计较着自己的那点积蓄。

我太自私了。

我站起身,从背后轻轻地抱住了他。

“文博,你别生气。我信你。”

“我投。我明天就去银行,把钱取出来。”

他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慢慢转过来,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他把我拥进怀里,紧紧地抱着。

“秀英,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那一刻,我靠在他温暖的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坚信,我做出了这辈子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03

我决定投资的事情,进行得异常顺利。

李教授告诉我,因为是内部认购,手续很简单,不需要签复杂的合同。

只需要在截止日期前,把钱转入项目指定的“财务监管账户”就行。

他把账号发给了我,并嘱咐我,转账时千万不要备注“投资”等字样,就写“借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说,这是为了“规避金融风险”,是他们内部的规定。

我对此深信不疑,觉得越是这样神神秘秘,越说明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我盘算着,周五是截止日,我周四去银行把定期存款取出来,正好赶得上。

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周,我整个人都仿佛飘在云端。

我时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拿着那本“生命元”的宣传册翻来覆去地看。

看着封面上李文博那张“专家照”,我心里就充满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开始在网上看起了旅游攻略,想象着和文博一起周游世界的场景。

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周六,儿子张伟照例带着老婆孙子回来看我。

一家人围在桌边吃饭,其乐融融。

我看着儿子,心里想着,等我投资的钱回来了,也给他换辆好车,再给孙子包个大大的红包。

我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决定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分享给我最亲的家人。

“小伟,妈跟你说个事。”我放下碗筷,清了清嗓子。

“怎么了妈,看您今天红光满面的,有什么喜事啊?”儿子笑着问。

我得意地从房间里拿出那本宣传册,像献宝一样递到他面前。

“你看看这个。”

“妈谈恋爱了,对方是个大学退休教授,叫李文博。”

“他人特别好,对我也特别好。他还给妈介绍了一个国家扶持的高科技项目,能赚大钱。妈已经决定了,把我那三十万积蓄都投进去。”

我一口气把事情都说了出来,期待着儿子的赞同和祝福。

毕竟,李教授那么优秀,这个项目听起来也无可挑剔。

儿媳妇一听,立刻凑过来看,满脸的好奇和羡慕。

“妈,真的呀?那可太好了!您也该找个伴了。叔叔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啊?”

儿子接过宣传册,起初只是随意地翻看,脸上还带着客气的微笑。

“是吗?那挺好。人怎么样?对您好吗?”

但当他的目光落在那张“专家照”上时,他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我看到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他猛地抬头看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

随即,他又死死地盯住那张照片,食指的关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仿佛要把它看穿。

整个饭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诡异起来。

我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心里有些发毛。

我关切地问:“小伟,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儿子没有回答我。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他像是没有听到我的话,自顾自地拿起自己的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操作着,像是在搜索什么。

他的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脸色越来越难看。

几秒钟后,他把手机屏幕猛地转向我。

屏幕上,是一段社会新闻视频的截图。

画面背景似乎是一个混乱的会场,挂着“健康科技感恩答谢会”的横幅。

画面有些嘈杂,但中心的人物却异常清晰。

他用那只因震惊而微微颤抖的手指,点着手机屏幕上一个正在被两名警察从会场里带走、手腕上戴着明晃晃手铐的男人。

然后,他又指了指我放在桌上那本宣传册上,那个穿着白大褂、道貌岸然的李教授。

两个人的脸,五官、神态、甚至额头上的一颗小痣,都一模一样。

赫然是同一个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