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 CCOS 2025(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期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专场举办 “人才发展与创新专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与爱尔眼科总院长唐仕波共同主持会议,爱尔眼科副总裁王丽华系统分享 “土壤 - 种子 - 森林” 人才生态体系建设成果,3 位青年人才代表讲述成长故事,为眼科行业人才培养提供 “爱尔方案”。
![]()
“破解眼科优质人才稀缺难题,关键在构建可持续的人才生态。” 王丽华在分享中提出,爱尔眼科以 “土壤 - 种子 - 森林” 为核心逻辑,打造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土壤” 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 通过搭建医教研产管全领域平台,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基层重临床、中层强运营、高层拓战略),并辅以职业保障与人文关怀,营造 “实干者有回报、创新者有舞台” 的环境;“种子” 则依托 “北斗计划” 筛选培育,覆盖灯塔式战略人才、舵手型领航人才等 7 类核心人才,精准匹配行业需求;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 “森林” 规模 —— 现有 8000 余名专业眼科医生、155 名硕导 / 博导,138 人次在国家级学会任职,累计产出 1643 篇高水平论文、1026 项专利及 168 项行业专著与指南。
为保障人才 “从成长到成才”,爱尔眼科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临床培养方面,通过 “繁星计划” 与国际临床培训中心(AICTC),以 “理论 + 模拟演练 + 实操” 模式提升医生技能,还制定亚专科培训标准化制度,建立 “临床技术 + 职称 + 学历” 融合的晋升体系。深圳爱尔眼科马红婕便是受益者,她从眼底病科骨干医生成长为研究所副所长,不仅斩获爱尔眼科中青年玻切手术一等奖,还通过平台参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培训,引入国际管理经验。科研支持上,依托 “四站、多所、五中心” 等科研平台,2025 年获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与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 16 所高校联合培养,覆盖本科至博士全序列。28 岁博士后李哲琳加入仅 1 年,便凭借 “微型机器人白内障手术项目” 获投资意向,实现科研与实践的快速衔接。
![]()
面向未来,爱尔眼科通过 “百鸟归巢”“百人出海”“双创人才” 三大国际化计划,强化全球人才布局:“百鸟归巢” 引进顶尖人才,如德国马普研究所海归博士后邹金佑,组建团队打造新型脑磁图眼科研究平台,主持 3 项省部级项目;“百人出海” 选拔青年人才赴海外访学;“双创人才” 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十五五” 规划明确布局医师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医学数据科学家等 6 类高层次人才,助力智慧医疗与精准医疗发展。
“爱尔眼科 8000 + 医生队伍,是中国眼科重要的有生力量。” 范先群院士在总结中肯定其人才建设成果。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人才生态,以人才驱动眼科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朝着 “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的使命稳步前行,为中国眼科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