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本是生命最好的动力,但再好的热爱,也怕“过度”二字。
![]()
十年前的李立川,还是个爬三层楼就喘不上气的中年人,195斤的体重,体检单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三高”的诊断结果像警钟一样敲响,再不改变,就真的来不及了。
就是从那时起,这个曾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男人,选择了跑步这条看似最简单,却也最艰难的路。
![]()
一开始,他连一百米都跑不完,但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公里到十公里,再从半马到全马,硬是跑出了新的人生。
七年跑下来,他磨破了七双跑鞋,收获了32块奖牌,体重稳稳地降到了148斤,体检报告全部恢复正常,连医生都连连称奇。
![]()
在跑圈里,李立川是出了名的“硬核”,零下24度的长春清晨,他穿着单衣完成17公里晨跑;2019年秦皇岛马拉松,他脚上磨出血泡,裹上纱布坚持冲过终点;长春马拉松赛道上,他超越专业选手的身影,让“川神”这个名号彻底传开。
他的社交媒体上满是励志内容,清晰的腹肌、4分30秒的配速图、赛后冰敷的照片,近万名粉丝视他为榜样,跟着他一起打卡、训练。
![]()
但回过头看,那些被掌声包围的“坚持”背后,其实早有隐患,他常说“跑步哪有不受伤的”,却似乎渐渐忽略了身体一次次发出的警告。
直到去年冬天一次10公里训练后,他第一次对跑友说“别硬撑”,大家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三个月前,他发布了一条在公园慢走的视频,配文是“别跟自己的身体对着干”,那时,一直关注他的人才隐约感觉到:川神,好像真的累了。
![]()
2024年8月26日,一纸诊断书像终点线前突然亮起的红灯——胰腺癌晚期,医生预估生存期只有3到6个月。
但李立川没有认输,他把抗癌也当成一场马拉松,这一跑,就是391天。化疗期间,他仍然坚持去公园慢跑,说“出出汗,疼痛好像就能轻一点”。
去年冬天那场10公里,他跑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却依然笑着对跑友说:“抗癌和跑马拉松一样,拼的是耐力。”
![]()
今年7月,女儿收到了吉林动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了,李立川强撑着病体办了升学宴,还和跑友们约定:“等我好点了,咱们再一起跑长马。”
虽然谁都知道这几乎不可能,但没人忍心点破,送女儿去学校报到那天,他已经瘦得脱了形,却坚持在宿舍楼下和女儿拍了最后一张合影,女儿后来哭着说:“爸爸拼尽全力多活的这些日子,其实只是为了多陪我走一段路。”
![]()
他最后一条动态停留在三个月前,视频里的他不再奔跑,而是在常去的公园里慢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脸上,他写道:“跑步的意义不是更快更远,而是能一直跑下去。”这条当时被一些人认为“佛系”的视频,如今却成了跑圈里被反复转发的警示帖。
9月21日中午,在完成送女儿上学的心愿后,这个跑了十年的男人,安静地离开了。
消息传开,长春跑圈为之震动,百多名跑友自发组织追思慢跑,沿着李立川生前最爱的路线,从南湖公园跑到净月潭,每个人胸前都别着“001号”虚拟号码布,那是他最后一次参赛的号码。
最让人触动的是那个“川神纪念奖”,正如长马俱乐部负责人所说:“我们要纪念的不是他跑得多快,而是他最后领悟到的道理,健康比成绩重要,活着比完赛重要。”这个奖项不看出勤率、不比配速,专门颁给那些懂得合理休息、及时止损的跑者。
![]()
女儿在视频里哽咽着讲述父亲最后的时光,那句“下辈子还做你姑娘”让无数人落泪,但她也很理性地提醒大家:“爸爸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跑步不能治病,但能让身体更舒服。”
网友们在他的视频下集体悼念,有人晒出同场参赛的照片,有人想起他指导新手时说的“别逞强”,一位跑友的留言尤其让人深思:“以前觉得他带着血泡完赛是英雄,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勇气其实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停下。”评论区里,那些曾经为他“硬核”行为喝彩的声音,都化作了沉痛的反思。
被忽视的身体预警信号
![]()
李立川的离去,让医学专家们格外痛心,很多人误以为体检正常就能跑马拉松,这是非常危险的认知误区,常规体检就像一张静态照片,而马拉松时的心脏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有些隐患平时发现不了,一到极限状态就可能爆发。
![]()
专家们澄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跑步会直接导致胰腺癌,但过度训练确实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了,更值得关注的是,业余跑者往往缺乏对自身极限的准确认知。
专家建议,跑马前一定要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这两项检查只要45分钟,就能测出你的心脏安全边界”。
![]()
李立川的故事,给持续升温的马拉松热浇了一盆冷水,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已突破700场,参赛人次超过705万,比2023年增长16%。
但在这光鲜的数字背后,是猝死事件的一再发生,虽然中国田协一再强调“防猝死”是重点工作,要求赛事方加强医疗保障,但不少小型赛事在执行上仍然大打折扣。
![]()
这场讨论中,跑友们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李立川的减重成果和抗癌毅力值得敬佩;另一方则认为他成了反面教材,违背了健康跑步的初衷。
更多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医学和体育界专家呼吁要区分竞技体育和健身运动,强调业余跑者一定要量力而行。“马拉松不是谁都能跑的”
“没有科学评估的坚持,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
李立川的离世,正在悄然改变着跑圈的生态,体育总局近期印发通知,要求马拉松赛事必须落实安全管理闭环,安全不达标一律不得办赛。
跑圈内部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跑友开始重视赛前体检,尤其是心肺功能评估;新手培训中增加了“如何倾听身体信号”的课程;有俱乐部甚至取消了“月度跑量冠军”,转而评选“最科学训练奖”。
![]()
这场由一个跑者悲剧引发的集体反思,让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理解运动的真谛,它不是挑战极限的竞技,而是守护健康的修行。
坚持的真义,也不是永不放弃,而是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就像李立川在最后那条视频里说的:“别跟自己的身体对着干。”
说到底,能长久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从来不是冰冷的奖牌和数字,而是每一个可以自由奔跑、健康呼吸的平凡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