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小李下班刚进门,就闻到媳妇炖的排骨汤香。洗手时他跟媳妇念叨:“今天办公室老张说,个税起征点好像要往上涨了,听说能到1万!”媳妇正盛汤的手顿了顿:“真的假的?咱现在每月工资8000,扣完五险一金1600,再减去5000的起征点,每月还得缴几十块个税呢。要是真升到1万,是不是就不用缴了?”小李挠挠头:“我也没太听明白,但老张说这是财政部刚发的征求意见稿,不是瞎传的。”其实不光小李夫妻俩,最近地铁里、食堂间,不少上班族都在聊这事——个税起征点从5000元提到1万元,可不是小动静,咱得好好看清楚:到底能省多少钱,哪些人能赶上这波利好,还有啥细节要注意。
一、起征点升至1万,每月能省多少钱?算笔明白账
咱先把最实在的“省钱账”算清楚。首先得明确:这次说的“个税起征点”,官方叫“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现在是每月5000元,征求意见稿里拟提高到每月10000元,也就是一年12万元。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翻倍,咱得结合“五险一金”和“专项附加扣除”一起算,才知道实际能省多少。
举几个咱身边的例子,更直观:
- 例子1:月薪1万,五险一金扣2000
现在起征点5000元时:应纳税所得额=10000-2000(五险一金)-5000(起征点)=3000元。按3%的税率算,每月缴个税90元,一年就是1080元。
起征点升至1万后:应纳税所得额=10000-2000-10000= -2000元,直接不用缴个税了!一年能省1080元,够给娃报个季度的绘画兴趣班,或是买两箱家里常用的洗衣液。
- 例子2:月薪1.5万,五险一金扣3000,有1个娃+房贷(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
现在起征点5000元时:应纳税所得额=15000-3000-5000-2000=5000元。其中3000元按3%算,2000元按10%算,每月缴个税3000×3%+2000×10%=90+200=290元。
起征点升至1万后:应纳税所得额=15000-3000-10000-2000=0元,同样不用缴个税,每月省290元,一年省3480元——这钱够全家出去短途旅游一趟了。
这里得提一句:咱算的都是“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比如兼职收入)、稿酬等,统一按年算账,年底还能“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而且这次调整,不改变之前的“超额累进税率”(3%-45%),只是把“免税的门槛”提高了,收入越高的人,只要没超过更高税率档次,省的钱也越多。
![]()
二、这几类人受益最多!看看你在不在列
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同等好处,这波利好对下面几类人最“实在”,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第一类是月薪8000-20000元的中低收入上班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24年的数据,我国个税纳税人中,月薪5000-20000元的群体占比超60%。以前他们每月都得缴几百块个税,起征点升到1万后,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比如养娃、还房贷、赡养老人),大部分人可能直接“免缴个税”。就像小区里的王姐,在公司做行政,月薪9000,五险一金扣1800,还有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2000,现在每月缴个税(9000-1800-5000-2000)×3%=6元,起征点升后直接归零,虽说省的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钱。
第二类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
这类人大多有多项专项附加扣除:比如养1个娃每月扣1000,还房贷每月扣1000,赡养两位老人每月扣2000,加起来就是4000元。要是月薪1.2万,五险一金扣2400,起征点5000时,应纳税所得额=12000-2400-5000-4000=600,每月缴18元;起征点升到1万后,应纳税所得额=12000-2400-10000-4000= -4400,不仅不用缴,年底汇算时还可能退之前缴的税。
第三类是灵活就业者、兼职从业者。
比如开网约车的张师傅,每月收入1.2万(含平台抽成后),没有五险一金,但能享“经营所得”的扣除,不过之前综合所得(比如偶尔接的设计兼职)还是按5000起征点算。起征点升到1万后,他的兼职收入只要不超过1万,加上专项附加扣除,基本不用缴个税,能多留些钱补贴家用。
三、别慌!实施时间、申报方式这些细节要记牢
虽说“起征点升1万”是利好,但咱也别光高兴,这几个关键细节得记牢,避免白欢喜或踩坑:
首先,政策还没正式落地,别着急“等省钱”。
目前只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还要经过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人大审议等流程,参考2018年那次起征点调整(从3500到5000),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实施,大概要半年左右。按这节奏,最快可能2025年上半年落地,具体时间以官方最终通知为准,咱别提前“算着省的钱花”。
其次,申报方式超简单,手机上就能操作。
等政策实施后,咱不用跑税务局,打开“个人所得税APP”就行:第一步,在“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里,确认自己的收入和扣除信息;第二步,系统会自动按1万的起征点计算应纳税额,多退少补;第三步,要是有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比如娃刚上小学、新买了房),记得提前在APP上“填报”,不然可能漏扣钱。
最后,别信“代缴个税能多省”的谣言。
总有不法分子趁政策调整搞猫腻,说“花点钱帮你多报扣除,少缴个税”——这都是假的!专项附加扣除得有真实凭证(比如房贷合同、子女学籍证明),虚报扣除会被税务部门盯上,不仅要补税,还可能影响征信。咱就按实际情况填,官方APP会帮你算得明明白白,不用花冤枉钱找“代报”。
说到底,个税起征点上调,就是给咱普通老百姓“减负”的实在事。不管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是辛苦打拼的灵活就业者,只要收入在1万左右,基本都能沾光。现在咱就等着政策正式落地,到时候记得在个税APP上核对好自己的信息,把能享的优惠都攥在手里——毕竟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咱日子里的小底气,能多给娃买个玩具,能多给爸妈买箱牛奶,这不就是最实在的幸福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