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某头部Tier1供应商A公司,与芯片初创企业B公司联手推进的大算力智驾芯片"上车"项目己确认终止,B公司车载团队宣告解散。智驾芯片行业正快速收敛。
芯事情报局独家消息,B公司汽车业务受阻是由于其智驾芯片规格(面积与晶体管数量均超出美国BIS规定的“不超过300平方毫米”及“不超过300亿晶体管”上限)超标,且其AI算力达500TOPS,进而导致该芯片面临BIS审查,尽管后期放行,但B公司的合资车企客户因外方担忧芯片供应无法持续,而取消了定点合作。
“双保险”惨变“双输局”,巨头1-2亿元打水漂,国产芯片梦碎量产前夜
据行业媒体《蚀刻》披露,此次项目失败的导火索源于一次城区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竞标。2023年,A公司为争取一家年销量约10万台的南方合资主机厂新SUV项目,提出了颇具冒险性的"双芯片"方案:先以成熟的英伟达双Orin X芯片确保基础功能,待其投资的B公司国产芯片成熟后予以替换。为赢得订单,A公司承诺若国产芯片未能量产,将自行承担所有风险,确保用英伟达方案完成交付。
![]()
这场豪赌代价惊人。知情人士透露,A公司对双Orin域控系统的报价低于市场同级产品一半以上,并承诺对该主机厂其他零部件年降幅超10%。初步估算,此单交易可能导致A公司亏损1-2亿元。
背后是传统零部件巨头的转型焦虑。面对Mobileye业务受"黑盒"模式及地缘政治因素冲击,A公司急于通过绑定国产芯片向"软硬一体"方案商转型。2023年,其曾领投B公司数亿元融资。
项目初期进展顺利:2024年9月,B公司芯片成功点亮,官方宣称算力超500TOPS,"相当于两颗英伟达Orin X";2025年初A公司仍对外释放年内量产信号。但芯片从点亮到稳定量产的工程化阶段遭遇重大瓶颈,至2025年中,B公司车载团队解散,项目最终搁浅。
据悉,B公司疑似为辉羲智能,其2024年9月确曾发布算力对标双Orin X的芯片点亮信息;A公司则与上市公司经纬恒润特征高度吻合,后者此前公告曾披露与辉羲智能的高阶智驾合作。
![]()
![]()
谁才是国产芯片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A公司与B公司的失败,此次项目失败警示行业:芯片成功不仅取决于算力参数,更关乎量产稳定性与工程可靠性。
智驾芯片行业的决胜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把握技术前瞻性与工程可行性、成本可控性的动态平衡。未来领跑者,未必是目标最激进或参数最亮眼者,而是能扎根现实、稳步突破的长期主义者。行业竞争已进入硬核攻坚阶段,务实者方能行稳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