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三思派”十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这一活动是2025浦江创新论坛——创新文化论坛的组成部分。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多位“三思派”的资深作者出席活动,多家与“三思派”类型相近的新媒体代表参加交流。
PUJIANG INNOVATION FORUM
![]()
Science-Pie
骆大进主任在回顾“三思派”的发展历程中指出,“三思派”是十年前科学学所着眼于专业化、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在各方指导支持下创立的微信公众号。十年来“三思派”坚持专注科技创新领域,坚持评论(criticism)、咨询(consulting)、建设(construction)的3C初心,坚持做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发表了上千篇的原创文章,在影响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强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保持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更加需要深化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更加需要加强科学学的研究,更加需要深入传播科学精神。希望“三思派”把握新机遇,适应新需求,实现新发展。“三思派”既要关注“流量”,关注提高文章的点击量阅读量,更要关注“留量”,让更多观点发挥作用,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
Science-Pie
在活动上,“三思派”编辑部发布了《三思十年 不负时代》宣传片,介绍了“三思派”的初心使命,并介绍了即将出版的《三思派十年文存》的主要内容。骆大进、王元、“三思派”第一位专栏作者、复旦大学文科国家一级教授芮明杰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海鹏共同启动了《三思派十年文存》新书仪式。此外,论坛还特地为“三思派”的粉丝们准备了精美的纪念牌。
![]()
Science-Pie
在研讨环节,“三思派”执行主编、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李辉研究员做了《评论、咨询、建设—十年三思与science十年》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三思派”创立、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成效,介绍了十年中“三思派”组织的重要议题、主要栏目、“三思派”的近千位作者团队。并提出了“三思派”从回应既有议题向发现新议题的新发展思路。
![]()
Science-Pie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刘琦岩、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盛世豪、复旦大学文科国家一级教授芮明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樊春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侠、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封凯栋、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寅分别交流了作为“三思派”作者,与“三思派”的合作情况,并对“三思派”的未来发展、中国科技创新战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建议。
其中,刘琦岩认为科技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与转化,科技传播是关键力量。盛世豪强调专业科技传媒已成为推动创新和政策解读的重要机制。芮明杰指出创新效率依赖主体自觉性,需要深入研究创新组织的文化模式。樊春良表示“三思派”拓展了研究成果的传播边界,促进了跨学科合作。李侠提出构建区域“思想市场”是优化科研生态的重要途径。封凯栋认为创新思想平台在培育开放、负责任的创新文化方面不可替代。陈悦强调“三思派”通过“慢思考”“共创”和“有温度的传播”展现了独特价值。李寅指出三思派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成长支持体系和思想交流平台。
![]()
Science-Pie
解放日报城事频道总监王仁维、“机器之心”创始人赵云峰、“赛先生”主编陈晓雪、“知识分子”团队负责人李虎军结合自身新媒体的发展,围绕创新思想平台与变革时代的创新文化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
![]()
“三思派”成立于2015年9月20日,专注于科技创新,坚持评论、咨询、建设,做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三思派”成立以来,得到了科技创新领域决策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成立十周年之际,通过此次庆典活动,一方面与“三思派”的老中青作者相聚,共同回忆十年来“三思派”的来时路,另一方面,期待更多执笔握卷者共聚“三思派”,纵横“思想江湖”,与科技创新同行,与时代命题共舞。
◆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