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毅夫、黄奇帆等推荐!著名经济学家张军重磅新书《当代中国经济讲义》正式出版!

0
分享至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的新书《当代中国经济讲义》正式出版,受到了林毅夫、黄奇帆、余永定与魏尚进四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联袂推荐。

这部著作凝结了张军教授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系统研究与课堂讲授,回应了诸多关乎中国经济奇迹的核心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崛起?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为何选择渐进改革而非休克疗法?为何坚持对外开放?国家又如何在计划与市场之间找到独特路径......

书中通过扎实的学术分析与丰富的历史案例,深入揭示中国从贫困走向繁荣的制度逻辑与实践智慧。

它不仅是经济专业师生的理想教材和研究者的参考,也为公众理解中国经济规律、把握未来趋势提供了全景视角。

本文为《当代中国经济讲义》前言

文 | 张军

这本讲义来自我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本博生和卓博生讲授中国经济的课堂。在课堂上,除了我口头讲授的内容,使用的材料还包括PPT、参考书目与丰富的相关研究论文。我从2020年9月首次开设这门课程,至今没有间断过。每次授课都有一位助教在场,我也会安排一到两位由我指导的在读博士生随堂听课。


学院让我来讲授这门课,大概是出于我长期观察和研究中国经济,头脑中知识积累较多的缘故吧。过去30多年里,除了自己撰写大量著作和论文,我也阅读和积累了大量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文献,有些文献是研究古代和近代中国经济的,有些是关于战前中国经济的,更多文献是讨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经济的。我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计划经济产生了极大兴趣,阅读和收集了上百篇关于中央计划经济的研究文献,它们大多为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所写并被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这很容易理解,在冷战时期,苏联的经济成为西方经济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这些积累为我讲授当代中国经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我们的本博生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每年通过全国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生夏令营活动遴选出来的,他们本科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卓博生是复旦大学通过本博贯通“卓博计划”培养模式遴选出来的拔尖学生,他们在大四就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群体,不仅因为他们都是高考高分进来的,而且他们在本科阶段就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学训练,包括数学与计量经济学的训练,因此这些学生的科学素养、经济学的思维和基础训练都非常好,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过去和现在并不十分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上的和当代的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中国经济以及所做的研究文献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为他们开设当代中国经济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能够帮助他们理解中国经济,更重要的是,希望其中的部分学生在日后会对中国经济和相关研究文献产生兴趣,从而引导这些学生在博士阶段选择中国经济的某个方面作为研究的方向。


我在设计这个课程时就想到,虽然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结构变化应该是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重点,但考虑到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乃是对之前经济模式的改变,自然很有必要让学生们了解1949—1978年这段时期我们的经济模式是什么样的,农业的集体化与城市的工业化是怎么做到的,计划经济是如何运行的,中国跟苏联的模式到底有什么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1978年之后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些年在课堂上,我发现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们最陌生的,也是他们最好奇的。

这门课程目前是按两个学分设置的,两节课时间,很紧凑,通常中间不休息。我很希望这门课将来变成三个学分,这样授课和听课都会更从容。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的课堂是双向互动的,除了学生们会提出问题与我讨论之外,我通常会留出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间邀请学生们上讲台做汇报,这么做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助教会事先把学生们分成十几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组会事先得知在哪一周有做汇报的机会,而在这之前他们会一起阅读我列出的参考资料,包括某本书的某一章或某些论文。他们通常会在阅读这些材料之后给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并准备好分享的PPT。

我这么做的意图,是希望这门课以及现在这本讲义能引导学生们以学术的眼光来理解当代中国经济,也就是通过被经济学家广泛接受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来解释中国经济的一些最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当然包括它的制度、机制和激励,它的增长政策和发展战略,它的生产率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开放和其他政治事件的冲击与影响,等等。这本讲义看上去有较强的学术色彩,但教师依然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讲授以适用于低年级学生,读者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关于当代中国经济的教科书,国内已经出现不少,我在授课中也多有参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吴敬琏先生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2010年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源自吴老多年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EMBA学生授课的内容。从这本教材可以看出,吴老在授课中围绕改革这个主题,特别清晰地梳理了党内主要领导人和经济学术界在一些重大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观点以及发生争议的来龙去脉,这对于了解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形成背景及其进程具有难得的参考价值。另一本是林毅夫教授的《中国经济专题》,200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北大连续多年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经济的讲义,很适合经济学的本科生和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使用。这本书聚焦中国的改革模式和发展战略,通俗易懂,理论观点鲜明,后来还出版了英文版。

我也知道,美国经济学家巴里·诺顿教授2007年写的那本《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TheChineseEconomy:TransitionsandGrowth)在欧美的一些大学里经常被使用。这本书的中译本于201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差不多10年后作者又有了修订版,改名《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TheChineseEconomy:AdaptionandGrowth)。诺顿教授是我的好朋友,学术上我们交流甚多。他长期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讲授中国经济,10多年前我还应诺顿教授之邀到他的课堂讲过两堂课。这本书主要是面向外国的学生介绍和讨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特别有助于学生们理解中国为什么能成功推进改革并快速实现经济增长。

这里我还特别想提及著名计量经济学家邹至庄教授早年在美国和中国出版的一本教材《中国经济》。在我印象中,它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都是在1984年问世的。这本教材应该是来自邹先生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中国经济的课堂。不过因为出版于1984年,所以这本教材的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对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经济的讨论,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现在回想起来,40多年前这本教材在中国一出版,我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使用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并用中国当时有限的数据做了大胆的计算和统计估计,是非常难得的。

在准备和讲授当代中国经济这门课时,以上提到的这些教材给了我很多参考,我在课堂上也多次提到这些教材,并将其列入了学生课前阅读的资料目录,指定学生们重点阅读这些书的哪一章。相对而言,我的这本讲义在内容上覆盖的范围更加全面,为的是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并能深刻理解改革后的经济相对于改革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授课中不是根据时期和阶段来安排这门课的内容,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一个个专题,把每一个专题讲透彻,既回顾相关历史事件,又讨论相关研究和资料文献,还会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一些处理方法及手段作出介绍。这算是我这本讲义的一个突出特点。

之所以这样设计课堂内容,是因为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要了解二战以来中国经济大概是个什么样子,更要弄懂背后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讲义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对经济分析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除了参考一些相关教材和研究书目,我在授课中更多参考了中外经济学家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甚至某些没有发表的重要的工作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都比较具体,而且有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对学生们深入理解中国经济的重大事件和现象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关于1959—1961年的农业集体化危机及饥荒,我不仅参考了在海外出版的有关研究著作,更多地还使用了经济学家在中文和英文期刊上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对于这场危机的产生原因有不同的解释,这正是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时所需要获得的东西,也可让学生慢慢懂得学术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敢于从不同路线进入,勇于挑战已有的理论,即便这些理论已被局部的经验和计量策略所验证。在近几年的课堂上,我确实发现有不少同学对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具有强烈的兴趣。

我很高兴得知,现在这本讲义就要付印了。看到样张和排版文件,有500多页,还包含很多的图表和老照片,我很感慨,这成果来之不易。我深知,把课堂上的讲述内容与辅助材料转变成一本正式的讲义,是需要付出很多劳动和心血的。事实上,现在这本讲义已经是第二稿了,更早整理出来的稿子我不太满意,出版社方面也建议,除了保留原有学理深度之外,针对每一讲,还应该增加一些背景知识和相关事件的故事,帮助学生们更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更好满足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定利用2024年秋季学期授课的机会,对讲义做系统性修改和进一步加工。


我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尤其是李睿、刘晓罡、杨惠婷、余沭乐、陈元、吕一伟、杨宏博、王梓淳、徐奕扬、张怡然等。这几年来他们不仅跟到课堂听课,安排录音,还帮助组织学生们的分组和讨论。每一次我授课使用的PPT课件都会根据上一次的效果和从课堂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加以修改优化,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在后期整理过程中,2024年秋季整整一个学期,我与他们的互动更加密集,他们几乎在我每次课后一周内就要整理出文字和图表来。没有学生们的帮助,这本讲义可能不会这么快就写出来。我对学生们表示感谢,尤其是我的博士生李睿,不仅作为助教深度参与课程,还客串了几次主讲并承担了繁重的组织协调工作。

我也要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王利波女士,在杭州见面时我不经意中说起讲授的这门课程,她敏锐地想到如果将课堂内容整理成书,应该会是一部很好的讲义,可以分享给课堂之外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及其背后逻辑的读者,也可作为其他高校开设的中国经济课程上的参考书。随后不久,她就把这个讲义列入了出版计划。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她的建议我才决定尽快把讲义整理成书的。自从前几年她和同事蔡玲平、郦鸣枫和赖甜等编辑我的《大国经济》以来,我们已经成为朋友,特别是鸣枫、甜甜两位编辑热情奔放并充满激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们在这本讲义上付出很多,我表示感谢。

我也期待普通读者、高校的学生以及有兴趣参考、使用本讲义的教师未来多提意见和建议,让这本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我相信将来会有修订的机会。

我最后要感谢我的夫人长期以来对我身体的精心照料,感谢我的儿子和媳妇以及两个可爱的小孙子、小孙女带给我们家庭生活上的激情,他们也给了我工作的热情,让我每天在工作中不知疲倦。

张军

2025年8月2日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作者:张军

编辑推荐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本书作为一部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经济变迁史,既是经济专业师生理想的教材与参考文献,也为研究者提供系统的文献梳理与分析视角,更为普通读者打开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把握未来趋势的全景视窗。

亲签钤印版购书二维码

普通版购书链接

博库购书链接

文轩购书链接

【更多图书详情】



↓ 点击名片,关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浙江人民出版社 incentive-icons
浙江人民出版社
创造有价值的阅读。
1106文章数 1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