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自费购入了一台Insta360 GO3,用来记录一些第一视角的画面。不过这台拇指相机只能解决拍到,不能解决拍好,毕竟传感器比较小。不过随着Insta360 GO Ultra的发布,1/1.28英寸传感器足够的大,让我又对这款相机产生了兴趣。不过点开购物平台才知道,这款新一代产品居然有好多版本卖到了缺货状态,靠着一些人脉我我再次入手了Insta360 GO Ultra,用了一阵子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它能卖到脱销了。今天趁着其他两款类似定位的产品发布,写一点使用心得分享给大家。
![]()
先简单聊聊这个脱胎自拇指相机的产品。Insta360 GO Ultra在增大了一点体积的前提下将传感器尺寸从1/2.3英寸增大到了1/1.28英寸。这个尺寸的传感器配上5nmAI处理芯片,与自家运动相机Ace Pro硬件水平一致。同时正面还增加了一个色温传感器,面对复杂光线下依然能够给予用户比较准确的色彩效果,本身Insta360在拍摄人像时肤色就很讨喜,现在只会更加稳定。
![]()
也就是说当Insta360 GO Ultra单独使用的时候,它能够当一台稍微大一点的拇指相机无感记录生活。当Insta360 GO Ultra装进多功能拓展舱的时候,它就完全是个运动相机的形态。它兼顾了拇指相机的灵活取景和轻便小巧,和运动相机相对较高的画质表现。
![]()
巧的是我们手上也确实有多款运动相机,就简单给大家做几组画质对比,看看在Insta360内部Go Ultra的画质到底如何。
![]()
在光线比较充足的室内,Insta360 GO Ultra依然会主动开启夜景模式,尽量让画面显得干净。能够看出Insta360 GO Ultra的视角会比Insta360 Ace Pro/GO3更广,但镜头模组尺寸有限导致整体锐度是差Insta360 Ace Pro一点点的,但信噪比要比GO3强太多了。
![]()
如果换到光线更昏暗的房间中,那么Ace Pro会牺牲一定的畸变控制去换取更明亮的画面,视角也会随之变广。而没有夜景模式的GO3则彻底放弃治疗,实际使用中也能感觉得出它就是个天黑就下班的机器。GO Ultra表现则在两者之间,确实不如更专业的上代旗舰运动相机,但也要比GO系列的老产品要好不少。
![]()
![]()
![]()
上周出差的时候正好遇到强对流天气,我就用Insta360 GO Ultra对着窗外录到了好几道闪电。随后又在发布会现场录到了背后的闪电,我觉得这样的弱光表现,已经属于夜晚录制视频也凑合能用的水平了。
![]()
![]()
随后室内场景更是让我惊喜,这样的画质,配合上云台相机,已经足够应付Vlog记录了。对我这种高画质爱好者来说,我能够接受一些轻便设备画质稍微低一点,但如果能在画质和便携性中间做到兼顾,那就更好了。
![]()
在消除掉我对画质的顾虑后,Insta360 GO Ultra成了近期我录制各种视频素材的主力工具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我愈加发现这台相机的升级点不止于画质。
![]()
先说一个不太有人会提及的升级点,Insta360 GO Ultra的磁铁吸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上图的铁质洞洞板,Insta360 GO3装在多功能拓展舱里后吸上去就会掉下来,而Insta360 GO Ultra就可以吸附上去比较方便的录制垂直视角画面,偶尔记录一下开箱非常方便。
![]()
其次是录音效果,Insta360 GO Ultra可以录制出非常真实且干净的声音。以至于我直接将转向支架粘在了车上,平时录一些车内的谈话内容,或者把忽然间的写作灵感记录下来。甚至有一次拍摄中发现无线麦克风用不了,我还用Insta360 GO Ultra藏在了角落,完成了一次同期声录制。
![]()
第三个能明确感知的升级是续航,从之前只能录制不到半小时,到如今可以录制1小时出头。当本体装回多功能拓展舱的时候,Insta360 Go Ultra本体会快速进行充电,10分钟出头再拿出来使用时已经又接近满电状态了。而这些提升只是从35.5克重量提高到了53克,可以说是进步巨大。
![]()
同时,丰富的配件生态也让使用场景非常多元化,我最常用的就是自拍杆和磁吸挂绳。前一阵子我的Pocket 3坏了送修了,就拿着Insta360 GO Ultra跟拍了领导提新车的全程,大家可以看看效果。
我始终认为,最适合记录生活的产品分两大类,一类是拿手上拍的比如云台相机或者照相机+轻便稳定器,一类是挂在身上不用动手的比如运动相机。前一类的集大成者是DJI Pocket 3,无论是拍摄效果还是收音质量亦或者是易用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后一类中,常规的运动相机如果是挂在身上,150克上下的重量还是很有异物感的。而混合形态的产品如Insta360 GO Ultra在重量上减轻了2/3,50多克的重量才是使用起来更舒服的选择。也正因为拍摄效果、收音质量以及易用度三方面Insta360 GO Ultra做到了比较好的平衡,让消费者明白了它就是更适合日常使用的产品,最终导致它卖到了断货。
![]()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知道今天晚上还会有两款定位类似的产品会正式发布,我也在这里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已经打磨了四代半产品的Insta360 GO Ultra在“自由度”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它的本体是背面磁吸设计,多功能拓展舱是底部磁吸+180度翻转屏,能够满足2个方向的磁吸+各种角度取景。而大疆的竞争产品形态类似于ACTION 2的升级,虽然本体有2个方向的磁吸能力,但为了保证可靠性只有磁吸模块带的固定屏幕,要自由取景就只能拆卸模块牺牲续航。至于GOPRO的新品那就更是毫无诚意可言,就是将去年的HERO增加了一个补光灯,连自拍取景都做不到。这两个竞争产品都更偏向于“佩戴使用”,而不是“全场景使用”,所以在产品形态上落后于Insta360 GO Ultra。
![]()
从2019年Insta360发布初代GO开始到如今已经整整6年过去了,从防抖相机、拇指相机再到现在我认为的“混合形态”相机,这一系列的产品一直在重新定义使用体验。也正是使用体验上的不同,让Insta360在面对强大模仿者时有着充足的竞争力。Insta360 GO Ultra在画质上的进步,让这个使用体验极佳的产品从“好玩但画质不太够用”进化到了“既好玩又好用”,成为了更多人选择的日常记录工具,最终卖到断货。
以上就是我对于Insta360 GO Ultra的一些使用心得,后续我会使用这款产品持续记录自己的工作,争取产出更多媒体编辑的幕后花絮,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