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

0
分享至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 张建林)9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在当日下午的“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上,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介绍,敦煌研究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探索数字化保护,以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212个洞窟空间结构、45身彩塑、16大遗址三维重建,50000余张历史档案底片数字化,总数据量达到了500tb。

2016年5月1日,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2017年9月英文版上线,实现了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截至目前,全球有78个国家访问、超过2000万次访问量。2022年12月上线了“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6500多份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文化资源的安全高效流动,是文博领域内一次全新的探索,也是一次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卓越实践。

为了实现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复原,敦煌研究院先后上线了“数字藏经洞”云游戏和“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以游戏的场景再现了藏经洞从发现到流失的过程,同时,让数字复原的藏经洞文物数据实现了科学管理和开放共享。

敦煌研究院还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经过转化设计,以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形式,让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在国内外举办了50余场次的数字敦煌展,推动了敦煌文化的传播。

“未来,敦煌研究院还将继续深度挖掘海量数字资源,借助高科技展示手段和共享平台,让敦煌石窟数字资源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开放共享,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俞天秀说。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穆祥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6031文章数 25053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