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油脂油料市场在中美贸易谈判、生柴政策、库存数据及季节性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走势。豆油、棕榈油受美盘及比价压力影响承压回落,菜系品种因进口政策不确定性而表现偏强,双粕则在技术支撑位迎来反弹。
![]()
一、油脂:豆棕承压,菜油独强
豆油:冲高回落,宽幅震荡
本周豆油主力合约冲高后回落,主要受美豆油生柴政策推进受阻拖累。尽管中美贸易谈判频繁,但在农产品贸易层面并无实质性进展,市场情绪反复。国内方面,豆油库存高企(港口库存120.3万吨,部分机构数据达145.5万吨),现货成交萎缩,市场情绪偏弱。然而,四季度消费旺季与供应递减的强预期仍在,形成多空拉锯。短期预计豆油价格将宽幅震荡,Y2601合约支撑位关注8200-8230元/吨,压力位8450-8500元/吨。
棕榈油:产量反季节走低,但出口存疑
马来西亚棕榈油9月上半月产量环比下降8.05%,增产季窗口逐步缩减,对价格形成支撑。印尼生柴政策有进一步提升掺混比例(B45或B50)的预期,长期利好需求。然而,美豆油价格下跌对棕榈油形成比价压力,且高频数据显示出口环比变化不大,市场对出口存疑。国内库存虽无明显累库压力,但进口利润回升或增加后续供应。综合来看,棕榈油继续调整空间不大,P2601合约支撑位9074-9200元/吨,压力位9700-9736元/吨,建议轻仓低多。
![]()
菜油:反倾销调查延长,进口受限预期强化
国内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期限已延长至2026年3月,市场预期对加菜籽采购将减少,支撑菜油价格。尽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可部分弥补,但供应不确定性仍存。加菜籽虽有增产预期,但贸易政策是关键变量。若进口明显缩减,国内菜油将延续去库存进程。菜油表现偏强,OI2601合约支撑位9655-9698元/吨,压力位10300-10333元/吨,建议轻仓低多。
二、蛋白粕:双粕技术反弹,关注四季度采购缺口
豆粕:供应充足,价格低位运行
本周豆粕价格下跌,主因中美贸易谈判引发市场对大豆贸易协商的预期,尽管目前并无实质性进展。国内油厂开机率高企(超64%),豆粕库存攀升至117万吨,胀库催提现象普遍,现货供应充足。虽然四季度大豆买船偏慢,存在供应偏紧预期,但当前高库存压制价格。短期豆粕预计低位运行,M2601合约下方支撑2900-2950元/吨,压力位3050-3080元/吨,建议暂时观望。
菜粕:需求疲弱,但供应端存变数
菜粕需求处于水产淡季,叠加豆菜粕价差偏低,豆粕对菜粕消费形成挤占,需求端疲弱。然而,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受限预期使得国内菜籽库存偏低,若后续进口减少,菜粕有去库存预期。技术上,菜粕期价面临重要支撑位。短期或宽幅震荡,RM2601合约支撑2400-2430元/吨,压力2632-2698元/吨,建议观望或轻仓低多。
三、其他品种:花生丰产预期,玉米淀粉承压
花生:增产预期压制,关注上市节奏
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同比增加4.01%,整体有增产预期,叠加种植成本下行,对期价形成压力。随着新花生逐步上市,季节性供应压力显现。但河南局部降水影响上市节奏,且中秋备货对需求有一定提振。短期预计震荡,关注压榨厂收购动态及双节备货情况。
![]()
总结与展望
本周油脂油料市场多空因素交织,走势分化明显。豆油、棕榈油受外部压力及高库存影响,短期承压;菜系品种因进口政策不确定性而表现偏强;双粕在技术支撑位迎来反弹,但基本面压力仍在。养殖端,生猪价格持续探底,行业去产能预期增强;鸡蛋则处于消费淡季,低位震荡。
后市需重点关注:
- 中美贸易谈判在农产品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 加拿大油菜籽反倾销调查的最终结果;
- 美豆收获进度及出口订单情况;
- 国内四季度大豆买船及油厂开机节奏;
- 生猪产能去化的实际进展。
市场波动加剧,建议投资者谨慎操作,合理控制风险。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