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津区第9期科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深入白沙镇、永兴镇,围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供水设施、座谈倾听群众诉求、梳理问题短板,既摸清了基层饮水“老大难”,更为破解农村饮水难题提供了“青春智慧”。
调研中,学员们直奔乡村水厂、田间地头,重点聚焦山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高、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在白沙镇某水厂,学员们沿着制水全流程仔细察看,从原水净化到管网输送逐一排查;在永兴镇缺水村,他们与村民蹲在田埂上算“用水账”,详细记录“取水距离”“水质满意度”等20余项关键信息。通过“看设施、问群众、查数据”,调研组全面掌握了两地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与短板,形成问题清单12条。
“以前在办公室看报告,总觉得数据抽象;这次到现场,才真正懂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员们坦言,沉浸式调研让他们跳出“案头思维”,学会用“基层视角”发现问题。
走访中,学员们不仅记录群众对饮水的直接诉求,更主动向水厂技术员请教制水工艺、向村干部了解管护机制,在“问需于民、问计于实”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这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模式,让青年干部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了为民解难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据悉,学员们将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从资金保障、技术改造、管理优化、机制创新等维度探讨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管网老化,我们计划建议‘分片改造+智慧监测’模式;季节性缺水可探索‘蓄水工程+应急供水’联动机制。”调研组成员介绍,后续将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供决策参考。
江津区委党校带队教师解安妮表示,此次调研是年轻干部“从课堂到田间”的能力淬炼,既推动了民生问题的精准破解,更通过“察实情—析难题—谋实招”的闭环培养,让青年干部在实践中成长为“懂基层、通民情、善作为”的行家里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动力”。(蒋传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