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妈算了一笔账:一年带娃去25次,充值黑卡几千块,结果孩子吃的全是“过期预制菜”。她气得发帖:“我宁愿回家煮挂面,也不再让孩子吃这玩意儿!”社交平台上,“西贝拉黑”话题冲上热搜,几十万人围观,评论区全是“退卡”“退钱”“再也不去”。现在到了饭点一桌都没有。
最近吃饭,你还敢信“现炒现做”这四个字吗?尤其是去西贝莜面村,服务员笑盈盈地说:“咱们的鲈鱼都是新鲜现烤的!”你信了,点了,108块掏得干脆。
![]()
结果下一秒,新闻告诉你:那条“新鲜鱼”,在冰柜里躺了大半年,进价3块,翻36倍卖你,连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都比你娃大两月——这哪是餐厅?这是“食材诈骗现场”!
事情是这么闹大的。9月10日,罗永浩发了一条微博:“西贝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太恶心了!”一句话,炸出一池子浑水。
![]()
西贝老板贾国龙立马跳出来喊冤:“我们没用预制菜!欢迎参观后厨!”好家伙,这扇“透明之门”一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后厨冷柜里,全是“古董级”食材:冻了9个月的牛肉,2023年产的鸡翅,还有那道108元的“葱香烤鱼”。
![]()
原料是3块钱一公斤的冷冻鲈鱼,解冻、加热、装盘,摇身一变成了“高端硬菜”。
![]()
网友当场破防:“我吃的是鱼,还是‘时间胶囊’?”“西贝:我们用爱做菜。消费者:我用钱买‘临期惊喜’。”
更离谱的是,西贝一直吹的“中央厨房”,根本不是啥高科技厨房,说白了就是个“巨型冰库+批发部”。
![]()
先低价囤一堆临期食材,卖不掉的就拉回自家门店,微波炉叮一下,换个盘子,就成了“现做现卖”的招牌菜。这操作,比“二手贩子”还熟练。有餐饮人吐槽:“他们不是开餐馆,是开‘食材倒爷’公司,利润比放贷还狠!”
![]()
最让家长心梗的,是儿童餐。西贝一直打着“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旗号,把儿童餐卖得风生水起,一份鸡翅西兰花套餐58块,比成人餐还贵。
![]()
可真相是:西兰花冻了两年多,牛肉饼掰开全是淀粉疙瘩,所谓的“现熬鸡汤”,是浓缩汤包兑水,连块鸡肉渣都找不到。
![]()
西贝这些年,人设可是立得高高的。“西北非遗守护者”“传统手艺传承”,门店装修古色古香,服务员一开口就是“黄馍馍是非遗”“莜面是手工”。结果呢?非遗手艺=微波炉加热,手工制作=预制菜拆包。
风波一出,还组织供应商拉横幅:“支持内蒙企业,维护非遗品牌!”网友直接笑疯:“用临期冻鱼也算非遗?这是在给传统文化上坟!”
![]()
9月15日,西贝终于低头道歉,承诺整改9项,包括儿童餐现做、羊肉串现烤。可消费者不买账:“早干嘛去了?现在说整改,之前赚的黑心钱退吗?”市场也用脚投票:门店客流断崖式下跌,三天亏几百万,曾经排队两小时的店,
![]()
那些充了几万块的“黑卡会员”,集体要求退卡,场面一度比后厨还乱。
![]()
其实,大家不是反对预制菜。罗永浩都说:“我不反对预制菜,只是反对不告诉消费者!”国家也有规定,预制菜必须标注。可西贝呢?不仅不标,还故意玩文字游戏,把“中央厨房”和“现做”混为一谈,明摆着糊弄人。
信任一旦碎了,就拼不回去。你可以道歉,可以整改,但消费者心里那杆秤,早就从“高端餐饮”滑到了“食材刺客”。花108块吃条冻鱼,不是心疼钱,是觉得被当傻子耍了。
![]()
最后说句实在的:吃饭,图的就是个安心。明码标价,清清楚楚,哪怕贵点,也认了。但要是拿“新鲜”当幌子,用“非遗”当遮羞布,那对不起,这顿饭,咱们不吃也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