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欧局势大变,普京和特朗普都想通了很多事:普京打算给中国送大礼,而特朗普则马上派了一队官员赶到了北京。
这是怎么回事?特朗普如果再犹豫,真的就晚了?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近日公开表示,俄罗斯愿意把MC-21客机项目的核心零部件供应给中国,这些零部件可以对接中国的新型宽体飞机。而且,俄方还特别提到,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PD-14发动机,以及未来将试飞的PD-35、PD-26型号。这些发动机推力大,效率高,最重要的是,未来中国可能会用到这些发动机来支持自己的大飞机项目。
![]()
俄方似乎在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提供你们需要的一切。”而且他们还特别强调了,这不仅是民用航空的需求,更关乎到军用飞机的现代化。普京也特别要求加速推进PD-26,力求尽快完成开发,并且明确表示,这些技术可以为中国带来很大的战略优势——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和欧洲的技术封锁时。
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的跨党派代表团,近期罕见地访问了北京。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国会代表团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如此高层的访问。代表团由民主党重量级人物亚当·史密斯带队,他曾任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现在是该委员会的领导人。可见,这次访问的性质可不简单,它不仅仅是一次友好的“访问”,更像是一次务实的沟通和协调。
![]()
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强调,代表团在管控中美关系方面“至关重要”。
美国国内政治形势也很复杂。政府预算一再拖延,可能导致政府停摆。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也开始有些摇摆,一方面要加大对华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彻底断开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可以说,华盛顿的压力正迫使他们采取更加务实的外交策略。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能否提供真正“成熟”的技术,能否与中国现有的制造能力对接好,这些都需要仔细考量。虽然俄方提供的技术合作看似是个大“礼物”,但是否能顺利合作,还是个“待定”选项。
美国跨党派代表团的访问,显然是在向中国释放一个信号:中美之间的沟通渠道仍然存在,而且双方愿意通过对话来避免冲突。美国此时的态度,更多的是在强调“风险管理”和“稳定”,而不是改变中美的根本立场。对中国来说,与美国保持沟通,不仅可以减少外部的不确定性,还能为国内的产业链提供一定的安全感。
![]()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既要利用俄罗斯的技术优势,又要通过与美国的沟通来确保外部环境的可控。换句话说,中国需要在技术合作和外交沟通之间找到平衡,既要避免单点依赖,也要避免过度对抗。
这场博弈,谁能在短期内取得优势,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在这一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如果能够把握住当前的“时间红利”,不仅能在技术领域获得更多选择,还能在外交方面稳住与各方的合作关系。
特朗普如果再犹豫,或许真的会错失一个关键的机会。而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这个“时间窗口”,稳住供应链,抓住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