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节俭是好品质吗?当内心被不配得感占据,只会越省越穷

分享至

本文选自超实用的财富心理课《秘不外传的金钱沟通术》,如需购买全部课程,请关注账号“咨询师欣然”,享受粉丝优惠。

以下为正文(这是专栏第4节,共18节,文末附有“要点回顾”及“课后练习”)

作者: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天赋变现指导师 财富心理爆款专栏作者

导言

你有没有这种习惯?

给自己买东西时,总要先对比一下价格,然后在高、中、低之间,选择中间偏下的,似乎感觉买贵东西,是在浪费钱。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而更有趣的是:

当我作为卖家,在网上转卖二手物品时,标价依然是中间偏下的,即使心里明明知道,这是高品质全新的东西。

这种奇怪的心理,我之后做了剖析。

我发现自己在面对价格时,心里有种莫名恐惧:害怕自己花多了钱,害怕看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减少。

而结果就是:我在花钱方面很计较,喜欢讨价还价,不敢拥有高品质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也把内在的不安“投射”了出去:害怕物品卖不出去,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是“奸商”。

于是在转售物品时,标价总要比实际价值少一些,以此来弥补内心的“不安”。

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省钱,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恐惧

金钱是一种高频能量,内心匮乏的人很难与之同频,它会朝着内心有强大喜悦感的人流过去。

所以,如果“省钱”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那么金钱就不会聚在你身边,因为它降低了内心的愉悦感;而对金钱很计较的人,会吸引来同样计较的人,比如“讨价还价”的客户和伙伴。

那么,我们的习惯性省钱,是从哪里来的?又该如何改变呢?这就是本节课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01

过度节俭的背后,可能有自卑

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男人为什么一件衣服穿到底》, 对男性不愿给自己买衣服的行为,进行了心理分析。

短短几个小时,有近2000人参与了转发与评论。

在这些留言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生活节俭的人,对别人其实并不“抠”。

文末的调查显示:2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穿在身上的衣服,寿命已超过15年,最长的竟然超过了40年。

其中半数以上的人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是买不起,而是不舍得,其实他们并不介意给老婆孩子花钱,只是对自己“很小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位朋友留言说,自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6岁之前就没有过新衣服,都是捡哥哥们的,不是长就是大,同学们总是笑话他。

初中毕业时,他突然不想上学了,想出去挣钱,可被爸妈阻止了。

上班后,自己拿着挣到的第一笔钱,去当地最大的商场,准备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可看着衣服上的标价,却舍不得了,最终还是去夜市,买了件便宜货。



“过度节俭”的人,是在压抑追求新鲜事物的幸福感。

这类人,大多小时候吃过苦,有过“过年时才有机会穿新衣服”的经历,这些经历进入潜意识,便形成了习惯性省钱

他们对花钱特别敏感,不敢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在家庭生活中,往往付出较多,生活得有些压抑,愉悦感不足。

这类人的问题是:潜意识里,他们认为自己不配,或者不值得拥有好东西。

而这种负性思维和感受,所带来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会导致金钱远离。

而当你的内心被不配得感占据,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省越穷”。



02

你为什么会有匮乏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