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七年的深秋,苏州城飘着连绵的冷雨,清山寺的香火却依旧旺得很。山门外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泡得发亮,挑着担子卖檀香的小贩缩着脖子喊:“上好的印度老山檀,烧一炷保家宅平安哟!” 香客们撑着油纸伞,踩着泥水往寺里挤,唯有穿粗布短打的阿福蹲在山墙根,盯着自己磨破的布鞋发愣。
阿福是码头的搬运工,前几日扛米袋时摔断了腿,工头不仅没给医药费,还扣了他半个月工钱。妻子卧病在床,三岁的女儿总喊着饿,走投无路的他听说清山寺的文殊菩萨最是灵验,便揣着仅有的两个铜板来求佛。可到了寺门口,他又犯了难 —— 这点钱连最便宜的香都买不起,空着手拜佛,菩萨会不会怪罪?
![]()
“后生,看你愁眉不展,是有心事?” 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阿福回头,见一位身披灰色僧袍的老和尚,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眉眼间满是温和。这便是寒山寺的住持了尘法师,他见阿福衣着单薄,便邀他到寺内的茶寮避雨。
茶寮里生着炭火,暖意融融。了尘法师给阿福倒了杯热茶,笑道:“施主莫要忧心香火之事。前几日文殊菩萨托梦与我,说这世间有五种人,即便不烧香拜佛,也有着很深的福报。” 阿福眼睛一亮,忙问是哪五种人。了尘法师呷了口茶,缓缓讲起了几个故事。
![]()
第一种人:守诺如金人
寺院前街有家 “德昌号” 绸缎庄,老板姓周,名景明。周老板做生意讲究 “诚信为本”,从不缺斤短两,更不拿次货充好货。有一年冬天,北方客商王老板来苏州进货,看中了 “德昌号” 的一批云锦,约定开春后派人来取,先付了一半定金。
可没等开春,王老板在北方遭遇劫匪,不仅货物被抢,还受了重伤。消息传到苏州,周老板的伙计们都劝他:“王老板怕是来不了了,那批云锦要是压在手里,咱们今年就得亏本,不如先卖给别人吧。” 周老板却摇了摇头:“我跟王老板有约在先,岂能因为他遭了难就毁约?再说他付了定金,我要是把货卖了,他后续怎么跟客户交代?”
![]()
他不仅没把云锦卖掉,还亲自去药铺抓了些治伤的药材,托人送到北方。过了半年,王老板养好了伤,专程来苏州道谢,还带来了双倍的货款。周老板只收了约定的钱,笑着说:“咱们做生意,讲的是信誉。你遭了难,我要是趁火打劫,那才是坏了规矩。”
后来 “德昌号” 遇到金融危机,资金周转不开,眼看就要倒闭。王老板听说后,主动带着一大笔钱来帮忙,还介绍了不少新客户。有人问周老板,为什么总能遇到贵人相助?他说:“我没求过佛,但我觉得,做人守信用,就是在积德。”
了尘法师讲到这里,对阿福说:“周老板虽不常来寺里烧香,但他守诺如金,待人以诚,自会得到善果。”
![]()
第二种人:救苦救难的人
有一次苏州城爆发瘟疫,城西的贫民窟成了重灾区。官府怕瘟疫扩散,下令封锁贫民窟,不准任何人进出,也没派医生去救治。贫民窟里的人又怕又急,不少人染上瘟疫后,只能在家中等死。
就在这时,有个年轻的女医生,背着药箱,不顾官府的阻拦,闯进了贫民窟。这女医生叫苏婉清,是留洋回来的西医,在城里开了家小诊所。她看到贫民窟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