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讲好乡村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新语)

0
分享至

沙垚

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在各地富有地域特色的庆祝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辛庄村,便是千千万万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乡村之一。

当晨光漫过燕山南麓,村庄市集上飘来手冲咖啡香,研学木工坊里传出沙沙声。这是辛庄村的寻常周末。近年来,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带动下,一批高学历新村民来到辛庄村,在政府引导下参与建立整村运营机制。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在原有的草莓种植之外,培育了新业态。今年“五一”假期,辛庄村吸引了8万余名游客。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辛庄村的变化启发我们思考:现代化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先说“业”。乡村土地“长”出新产业新业态,离不开包容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密云区的很多村庄,一方面可以看到草莓、西瓜等农业产业正朝着数字电商和农文旅融合的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经现代艺术、美学设计、文化创意元素改造过的乡村新型文化空间,民宿、餐饮、手作、教育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再看“村”。人们向往的乡村,一定是环境优美的乡村。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实践空间广阔。以浙江余村为代表的一类村庄,通过矿山复绿、水系治理极大改善了乡村环境,绿水青山成为村庄发展的最大底气;通过制度创新,碳汇交易、零碳建筑等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竞争力;通过数字技术工具强化村民参与,提升治理效能。

落脚点还在“人”。新老村民融合,要处理好原乡人、返乡人和入乡人的关系。当新村民也学着做特色菜、吃出农特产品里的时令味道,当老村民也会自豪地带着亲朋好友走进“村咖”,乡村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就悄然发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乡村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保留乡土根脉又融入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文明新乡风。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乡村多起来:浙江杭州的青山村,年轻人将新的环保理念和多元的文化空间引入乡村;陕西咸阳的袁家村,村民将关中传统建筑特色和非遗体验进行改造和转化,融入乡村建设……现代化乡村,早已超越几十年前想象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有了更丰富的形态。当然,现代化乡村的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将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与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相结合。

变化中的中国乡村,不仅正在提供一种城乡融合、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为全球南方国家乡村发展提供宝贵经验。讲好乡村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3日 08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网 incentive-icons
人民网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431604文章数 11807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