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弄蝶亚科—花弄蝶族(中):白翅弄蝶
8.白翅弄蝶属
白翅弄蝶属(学名:Heliopetes)是弄蝶科花弄蝶族下的一个属,分布于新热带界。
![]()
黑角白翅弄蝶(学名:Heliopetes alana)是一种优美、高贵的蝴蝶,属于弄蝶科。它们身体外观华丽,翅膀呈现出美妙的图案和色彩。在中国,这种弄蝶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是许多人心目中最喜爱的昆虫之一。
(1)特征
黑角白翅弄蝶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雌性的背部呈现为淡黄色或乳白色,在前翅上有一个小斑点;而雄性则是淡黄色或棕色,前后翅上都有大片粉红色或橙黄色区域。在雄性前翅中央还有两个明显的黑点,这就是其名字“黑角”的来源。此外,它们还有细长且美丽的触角和无数个细小而微妙的眼点。
(2)生命周期
黑角白翅弄蝶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蝴蝶。它们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个月,从幼虫到成虫的过程需要大约一个月左右。雌性在繁殖季节内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栖息地,产下几十个鲜黄色的卵,并粘在植物上。孵化后出现幼虫,它们会吃掉植物叶片或花朵作为食物,成长阶段持续大约2周左右。成熟后,幼虫会停止进食并寻找适当的地方变成蛹。经过10-14天左右,蛹期结束,美丽的黑角白翅弄蝶就会展翅飞舞。
9.单弄蝶属
单弄蝶属(学名:Onenses)是弄蝶科花弄蝶族下的一个属。
单弄蝶,是属于鳞翅目、弄蝶科的一种昆虫。它们生活在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
单弄蝶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蝴蝶,成年体长约为8.5厘米至11厘米。它们的翅膀呈三角形,具有黑色和白色条纹以及明亮的橙色斑点。这些斑点可以反射阳光,使得单弄蝶在阳光下飞行时显得十分美丽。
作为一种活泼好动的昆虫,单弄蝶常常在花丛中飞舞觅食。它们喜欢吸食花粉和花蜜,并且对许多不同类型的花卉都很感兴趣。
(1)生命周期
单弄蝶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它们经历了从卵到幼虫、蛹和成虫的四个阶段。
单弄蝶的卵通常是黄色或绿色的,大小约为1毫米。它们通常会在植物叶片上产卵,每次产卵数量视营养充足程度而定。
孵化后,单弄蝶会变成一个幼虫。幼虫主要以植物为食,特别是柑橘类植物。它们的身体呈长条形,有明显的绿色和黄色条纹。幼虫在这一阶段会不断地生长,并经历几次蜕皮。当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便会寻找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变成一个蛹。
单弄蝶的蛹通常是棕色或灰色的,大小约为3厘米左右。在这一阶段里,单弄蝶已经不再进食,并将自己完全包裹在丝绸般的茧中等待变成成虫。
最后,单弄蝶破茧而出,并开始了它们美丽而活跃的成虫生活。
(2)保护
尽管单弄蝶在许多地区都很常见,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的数量有所下降。许多单弄蝶栖息地被破坏,柑橘类植物的种植也受到了威胁。
为了保护单弄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我们需要保护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包括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保护区来防止人类干扰和开发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公众和加强科学研究来提高人们对单弄蝶及其栖息地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美丽而珍贵的昆虫。
![]()
10.巴夏弄蝶属
巴夏弄蝶属(学名:Paches)是弄蝶科花弄蝶族下的一个属。
宝蓝巴夏弄蝶(学名:Paches polla)是一种属于弄蝶科的大型蝴蝶,它们身体呈黑色,翅膀上有深浅不一的宝蓝色斑纹,非常美丽。
这种弄蝶分布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南方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这种弄蝶常被人们捕捉作为观赏和收藏品,在中国古代也曾被视为贵族之物。但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其数量逐渐减少。
(1)生活习性
宝蓝巴夏弄蝶喜欢生长在林间、河边及花园等树木茂密、空气湿润的环境中,主要栖息在海拔500米以下的森林中。
雌性飞行远不如雄性,雄性弄蝶则常在树冠层飞翔,它们的飞行速度快,能够在林间穿梭自如。宝蓝巴夏弄蝶的觅食主要依赖于花蜜和树液。
这种弄蝶是一种单独生活的昆虫,它们不聚集也不组成群体。它们有很好的视力和听觉,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即逃离或采取其他自卫措施。
(2)保护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许多动植物受到了威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为人类社会中最具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昆虫之一,宝蓝巴夏弄蝶应得到广泛关注和保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公众对其认识:通过展览、科普活动等方式增加公众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加强对宝蓝巴夏弄蝶栖息地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禁止非法捕捉和交易:严格禁止非法捕捉和交易,打击非法采集、贩卖等违法行为。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宝蓝巴夏弄蝶这样珍贵的动物,共同维护我们美丽的自然环境。
11.铅矿弄蝶属
铅矿弄蝶属(学名:Plumbago)是弄蝶科花弄蝶族下的一个属。
铅矿弄蝶,又称黑斑弄蝶,是一种常见的蝴蝶。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这种蝴蝶被认为是最早被人类描述的昆虫之一。它通常生活在草地、沼泽和开阔的林地中。铅矿弄蝶的体型较小,展翅不超过4厘米,但它们的黑色斑点和白色斑点构成了独特的花纹。
(1)生命周期
铅矿弄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雌性铅矿弄蝶在植物上产下卵,一般会选择草本植物或灌木丛作为产卵场所。
幼虫期:孵化后的幼虫会吃掉卵壳,并开始寻找食物。它们以食草为主食,主要侵袭开花植物,如蒲公英、菊花和紫苜蓿等。幼虫期通常持续2-3周。
蛹期:幼虫期结束后,它们会变成绿色或棕色的蛹并在树枝、草叶或岩石上安全地避开天敌。在这个阶段,幼虫体内的组织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最终形成完整的成虫。
成虫期:成虫期通常持续2-3周。在这个阶段,雄性铅矿弄蝶会通过展示它们的斑点来吸引雌性。一旦成功交配,雌性将产下卵,并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循环。
(2)对环境的影响
铅矿弄蝶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它们作为食草动物,不仅为其他昆虫和鸟类提供了食物资源,同时也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对铅矿弄蝶及其栖息地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过度开发和城市化,铅矿弄蝶的栖息地逐渐消失。同时,化学农药、除草剂和氮肥等农业活动也对它们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铅矿弄蝶及其栖息地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政策制定、公众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才能使这些美丽的生物在我们的星球上继续繁衍。
![]()
12.锦弄蝶属
锦弄蝶属(学名:Pseudodrephalys)是弄蝶科花弄蝶族下的一个属。
锦弄蝶是一种常见的蝴蝶,属于弄蝶科。它的全身像锦缎般闪耀着丰富多彩的颜色,具有非常高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锦弄蝶分布在亚洲地区,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山区和沿海地区。由于其美丽的外表和较为稳定的栖息环境,锦弄蝶成为了很多人喜爱的观赏性昆虫之一。
(1)特点
锦弄蝶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大型昆虫,成虫翅展开后可达10-12厘米。它们身上布满了各种鲜艳明亮、纹理错落有致、变幻无穷的图案,让人们不禁惊叹大自然创造之神奇。
除了外表美丽之外,锦弄蝶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秀特点。例如:它们飞行速度快、善于躲避天敌、身体结构坚实,能够承受一定的伤害。此外,锦弄蝶还有着极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种群规模分布。
(2)保护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越来越多,锦弄蝶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
因此,在我们欣赏和研究锦弄蝶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保护它们的行动中。具体做法包括:
维护和改善锦弄蝶栖息地环境,减少人类干扰;
禁止非法捕杀或捕捉锦弄蝶;
加大对锦弄蝶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力度;
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研发,促进锦弄蝶的繁衍和保护工作。
13.花弄蝶属
花弄蝶属(学名:Pyrgus)是弄蝶科花弄蝶族下的一个属。
花弄蝶(学名:Pyrgus maculatus),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6mm,翅展28—32mm。体黑褐色,翅面有白斑。复眼黑褐色光滑。触角棒状,腹面黄至黄褐色,背面黑褐色,具黄色环;端部膨大处腹面黄至浅桔红色,背面棕色。胸、腹部背面黑色,颈片黄色,腹末端黄白色。前翅黑褐色,基部2/5内杂灰黄色鳞,中区至外区约具16个白至灰白色斑纹,缘线白色,缘毛灰黄色,翅脉端棕黑色。后翅、前翅同色,约有8个白斑,中部2个较大,外缘6个较小;缘线与缘毛同前翅。翅反面色彩较鲜艳,前翅顶角具l锈红色大斑。胸部腹面、腹部侧面及腹面基部棕褐色,腹面后半部灰黄色。前足稍小,各足棕色。
卵淡绿色半球形,宽约0.7mm,高0.6mm。卵面有18条纵纹。幼虫体型似直纹稻苞虫,黄绿至绿色,长约18~22mm,头褐或棕褐色,宽2.5~3mm,毛茸状,胸部明显细缢似颈,前胸最细,褐至黑褐色,角质化,有丝光。腹部宽大,最宽处3.5~3.7mm,至尾部逐渐扁狭,末端圆。胸足黑色,腹足5对。气门细小暗红色。中胸至腹部各节体表密布淡黄白色小毛片及细毛。蛹长18~20mm,宽4.2~5mm,较粗壮。初淡绿色半透明,渐变淡褐至褐色,翌日后体表出现蜡质白粉,并渐加厚。腹末有臀棘4根,末端钩状。
(2)生活习性
江苏年生3代,以蛹越冬。各代幼虫分别在4~6月上旬、7~8月和9~10月,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化蛹。室内观察,9月下旬化蛹的10月上旬陆续羽化,不能羽化的即转入越冬状态,至翌年4月底羽化。室内羽化的成虫要补充营养方能产卵。卵散产于草莓嫩头、嫩叶及嫩叶柄上。初龄幼虫卷嫩叶边做成小虫苞,或在老叶叶面吐白色粗丝做成半球形网罩躲在其间取食叶肉。在野生寄主托盘上,因叶薄嫩,能将幼叶对折包成饺子形,在内剥食叶肉,叶成白色膜,并不断转苞为害。在草萄上,成长幼虫以白色粗丝缀合多个叶片组成疏松不规则大虫苞,将头伸出取食。三龄幼虫每天可取食l片单叶,一生转苞多次。幼虫行动迟缓,除取食和转苞外,很少活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