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粽子干?粽子晒干能干嘛?
大多数人只听说过晒菜干,晒肉干之类,这种晒粽子的展示方式,相信很多地方的人是不理解的。
粽子就是糯米为主,正常情况下,做好的粽子很快就吃完了,再怎么存放,也很容易变质的,难不成晒干的粽子是为了更长时间的保存?但是即便现在用电冰箱长时间保存的粽子,时间长了重新加热吃起来,口感也会差很多。
粽子干,干硬干硬的,要怎么吃才好?
再说粽子这东西现在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当下社会的物质环境下,粽子已经作为一种日常商品,可以说一年365天,只要想吃,在市面上都可以买到新出锅的粽子,这环境下,真想象不到“晒粽子干”又有什么意义呢?
![]()
晒粽子干,这样的做法,估计只有广西的部分县市的人才知道为什么了,或是说有过这样的做法,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只知道,桂平就有这样做法,
按传统来说,以前的物质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在桂平,正常情况下,人们只在春节,端午和七月十四这些传统节日期间才会包粽子,也算是应节食品。
粽子在这三个节日中,本身就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包的粽子有着不同的节日意义,同时,粽子的用料,形状也有一定的区别。
像春节,一般叫年粽,加上体形较大,要是按三四十年前的标准,一斤粽都是小粽了,走亲访友的,三斤,五斤一只的粽子都很常见,甚至上十斤都有人会包,这就主要是供神用了,所以年粽也叫大粽,枕头粽,除糯米和肉外,中间还夹有一层绿豆,又叫绿豆粽,大肉粽。
端午,一般叫端午粽,体形为三角形,也叫三角粽,但在桂平,很多人家不怎么在意包端午粽,有空有兴趣就包,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包的,有点忽视感,如果有兴趣做,端午粽一般也不局限于三角形,有做成短胖的,长条的,等等,中间一般不放肉,放些红枣,大一点的五谷杂粮等等,也没有加肉的。
七月十四,也叫鬼节,中元节(广西多数过七月十四这天),一般叫灰水粽,体形主要是细长条形,中间一般只放芝麻,或一根红木棍(真就一根木棍样,本地也叫苏木,为什么放苏木,这故事就长了),甚至什么都不放,全是糯米。因为是用草木灰处理过的水来加工的,粽子呈现金黄透明质感的色调,所以也叫凉粽。
![]()
拿来晒的粽子,就是其中的七月十四灰水粽了。
因为“晒”食材,晒干货,那肯定是要晴,晒,热,干的天气才适合,使得食材本身的水份快速蒸发,“小动物”繁殖来不及,那干货就成了。
从天气看,春节前后,天气冷,湿,阴为主,太阳天数少,暴露的食材容易发霉变质;端午前后,虽然也晴,热,但湿度大,雨水频,同样是容易导致发霉变质。
只有七月十四前后天气,这时已经入秋,秋老虎当道,太阳烈,空气干,少雨水,食材中的水分很容易,且能快速蒸发,正是晒干货的最佳时机。
七月十四灰水粽,本身细长,切成一截截小段,就十分容易晒干,那晒干的粽子怎么“回炉”加工吃呢?
在桂平,这种粽子干一般是存放到第二年夏天煲绿豆粥时,顺便放几段下去一起煲的,粥成之后,吃着这粽子绿豆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
至于为何有这种吃法,这种吃法流传有多广,也不清楚,只记得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她说灰水粽是凉的,绿豆粥是去暑的,两种结合,那就是夏天最好的消暑粥了。
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晒粽子干,煲粽子干绿豆粥,相信很多人都体会不到,品尝不到了,尝到过这种风味的人,估计也只有对岁月的感叹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