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方案设计,通过查阅英文文献完善方案,精心设计舞台布景、服装道具……从语言翻译到创意表演,学生语言综合运用与创新能力在协作中悄然提升。物理课堂上,“电路连接”实验正有序开展:小组内有人专注接线,有人细致记录数据,有人紧盯实验现象;遇到难题时,大家围坐交流、共同攻关……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教师们进行集体研讨学生们小组合作,碰撞思维的火花
![]()
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
这生动的课堂场景,正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顺应教育改革浪潮,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构建新型课堂的缩影——通过重塑课堂形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为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顺应课改潮流
以“15887”模式创新破解传统课堂难题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具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核心素养的人才愈发被需要。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探究和实践应用的机会,难以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面对这一挑战,九龙坡区实验外国语学校以“15887”课堂教学变革为核心载体,通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形态重塑、教学流程优化、复习模式创新、个体精准帮扶,破解传统课堂“目标模糊、流程粗放、反馈滞后”等难题。
具体而言,该模式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1个核心指向,以“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多元”5个维度为课堂形态框架,以“8个课堂教学关键点 + 8个高效复习环节”为流程保障,以错题过关、同伴互助等“7个盯人战术”为个体支撑,构建起“素养导向—流程优化—个体赋能”的闭环育人体系。同时,依托“三维护航机制”与“多元评价体系”,为改革成效提供持续保障。
![]()
这一课堂变革实现了四重跨越:从“形式变革”到“素养导向”,始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杜绝形式主义;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各环节紧密协同、形成合力,推动育人质量整体提升;从“粗放教学”到“个体赋能”,通过“7个人盯人战术”关注个体差异,实现精准帮扶;从“短期改革”到“长效发展”,依托三级联动巡课与督导机制,为课堂变革注入持续动力,筑牢学校育人质量提升的制度根基。
多维度突破
以课改引擎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改革如静水深流,浸润校园,滋养教师成长。该校教师凭借扎实功底、创新理念和出色课堂表现,近一年来获得市级一等奖3项,区级赛课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8人,教师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获得市区级奖项累计200余人次。
“15887”变革不仅推动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助力专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还驱动学校教学水平、课堂效果与学生成长同步提升,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
教学质量实现跨越提升。九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突出,初中各年级理化生实验操作Ⅳ等级通过率水平在区域内位居前列,整体教学质量持续进步。在2024-2025学年度办学质量评价中,学校获区进步奖,享受一等奖同等政策倾斜。
课堂生态焕发新生。通过“15887”模式的深入实施,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教师讲授时间减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时间占比提升,课堂真正成为深度学习的场域。
学生发展全面进步。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综合素养方面也成果显著。板球队参加2024年全国U系列板球赛(重庆市)暨九龙坡区青少年板球推广赛,荣获U16组男子、女子双冠,U13组男子、女子双冠,U10组男子季军;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荣获区市级奖项280余人次。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融合该模式与信息化技术,依托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教学,持续提升育人质量,努力打造区域教育创新典范。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