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人剧社来自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是一个有近二十年发展历史的校园戏剧团体。在壮大的过程中,一家人剧社兼顾学生观众的审美与话剧活动的艺术性,赢得了诸多好评。近年来,一家人剧社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未来的道路应当面向何方前进,值得谨慎考量。
【关键词】一家人剧社;戏剧社团;陕西地区;大众文艺
三秦大地自古文化昌盛,艺术流派纷繁。新世纪以来,陕西地区话剧团体先后崛起,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一家人剧社正是成立于这股时代大潮中。一家人剧社的作品素材多源自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琐事,其发展可谓是乘着时代文艺的顺风车,然而,在社会变迁的进程当中,该剧社所遭遇到的困境在陕西地区的校园话剧团体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典型性,即部分话剧社团在“继续运营”和“就此作罢”之间处于犹豫与徘徊的状态,至此现状,亟待对策。
一、发展历程:波澜中渐进
考察校园戏剧团体元素的生成与发展历程是校园戏剧团体变迁研究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当下,学生们以“校园文化生产主力军”的身份学习、生活在各大学校之中。学校组织开展的文艺类娱乐活动是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加之各大高校党政部门和有关赞助单位通常都需要借助话剧、相声、小品等文艺形式向广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动员和校园文化生产,话剧社团成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一家人剧社的创办和后续演进正是建立在这些需求之上。
![]()
(一)登台亮相:2005年——2015年
一家人剧社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彼时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刚刚建校,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学院团委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其中不乏话剧、小品、相声等表演类节目,增强校园艺术色彩。这种活泼生动的剧目表演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并逐渐成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一大特色。这种在文娱项目中穿插戏剧表演的校园艺术经营模式,让学院团委意识到戏剧文化在学生活动中的巨大魅力,由此萌生出建立校园戏剧团体的想法。
2007年,一家人剧社正式成立,她依托延安大学深厚的校园文化,以发现培养戏剧表演、话剧编剧等方面的人才为己任,以“热爱话剧,走进话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宗旨,主要演出形式是话剧,同时也兼有相声、小品、歌曲、舞蹈等各种曲艺活动。在萌芽阶段里,一家人剧社下设有财务部、演职部、编导部、策划部、宣传部等,初届社长张斐斐,副社长黄晨星、武育苗,通常情况下任期一年。由于缺少戏剧影视专业,剧社成员所受专业训练较少,尽管绝大多数成员是文学院的同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但是话剧表演的经验仍有先天不足。不过,出于对文学艺术和戏剧艺术的一腔热爱,他们凝聚成一个集体,从大学生活中的点滴出发,脚踏实地,汲取经典剧目的力量,排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零五到一五这十年间,一家人剧社作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园戏剧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各项功能的实现均以点缀学生的课余时间为核心,作品演绎的首要前提是符合学生们文化精神的关注点,以让学生高兴,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其次是要让作品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话剧这类艺术在本世纪初期尚未成为校园艺术的主流,因此,一家人剧社为学生群体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忘从服、化、道等方面在作品中增添艺术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起点上产生某种对生活的畅想、临摹。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登台亮相阶段,一家人剧社的表演风格总体上质朴自然、雅俗共赏,兼具时代风格与青春特色,既不是“脱缰野马”般的盲目狂欢,也不是“阳春白雪”似的无法捉摸。
![]()
而且,一家人剧社多次在社庆晚会上表演节目,同时举办了数次大型“话剧之夜”晚会,推动校园戏剧艺术走入青年学子中,也为后续的繁荣壮大奠定了基础。
(二)文娱重镇:2016年——2019年
经过前十年的经验积累,一家人剧社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通过一次次登台亮相,一家人剧社的成员们感受到话剧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也知晓主要受众,即本校学生,对话剧、小品、相声等作品的要求是耳听有味、眼看热闹、亲切实在、简单易懂。所以,一家人剧社调整了自身组织结构、宣传阵地、作品剧目,以适应主要观众需求。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为需求而长的安排,促使了一家人剧社在这五年期间成为了延创学院文娱活动的“主角”。
从自身组织结构来看,创办初期,一家人剧社下设部门繁多,有些部门之间的工作相互交叉,容易产生“两边都管变成两边都不管”的尴尬局面。经过反复研讨,一家人剧社的结构精简到外联部、宣传部、节目组三个重要部门,其余人员被列为编外人员。外联部是为社团和校外商户联系的桥梁,宣传部负责线上线下对剧社进行宣传,节目组则是重点负责节目的准备及编排,包括剧本的筛选等工作。按照剧社内部规定,每位成员都应当选择一个部门进入,若未选择部门,则被划分为编外人员,即可以参加表演等活动,但不参与部门事务。需要补充的是,剧社中所有成员均可参与剧目排演,部门的设置仅针对于“舞台外”的运营活动。这种组织结构在陕西地区高校话剧团体中较为少见,一方面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明确管理范围,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笔者将会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从宣传阵地来看,2017年以前,一家人剧社的主要纳新宣传途经是百度贴吧发布纳新公告,线下设置纳新帐篷,引流至QQ群中进行宣讲,而后收编有意向的人员成为新成员。2017年的纳新活动增加了延创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宣传平台,届时,百度贴吧、官方网站、公众号三管齐下,配合线下宣讲,以及2016年年末多校一同举办的话剧活动,一时间一家人剧社被越来越多校园内外的人了解、知悉,她的发展也顺势进入崭新的节点。而后,一家人剧社主要负责人发现百度贴吧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便在2018年开始,暂停在百度贴吧上发布纳新情况,转战微信公众号,借助延创学院社团联合的公众号平台,不定时发布剧社演出活动的细节、花絮,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家人剧社的知名度。
![]()
从作品剧目来看,一家人剧社依旧保持着从大学生这一身份出发,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笑料”,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好恶,一家人剧社剧目映射的大学生活动态不变,然而侧重点已今非昔比,故事内容已经随着时代大潮的更替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例如萌芽阶段《女生宿舍男生止步》、《托妻献子》这类涉及两性关系的话剧作品已悄然下台,却而代之的是快递、外卖等时髦主题。可以说,一家人剧社的活”,就体现在它一直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在思考,在革新。同时,演出的作用机制也从原始的娱乐学生转成寓教于乐,即期望通过话剧、小品、相声等作品积极向上的主题,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形成一定影响。
从2016年到2019年,一家人剧社的发展势头可谓是迅猛。尤其是2019年初时,由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学工部主办的陕西高校第三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落下帷幕,经过专家评审,在全陕西省各大高校报送的作品中评选出71个优秀剧目进行表彰,由延创学院10名学生参演完成的心理情景剧《心的距离》荣获三等奖,就此,一家人剧社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延创学院的文娱重镇。
(三)发展放缓:2020年至今
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传统舞台艺术行业受到的影响不可小觑。在生活方式转变和宏大叙事逐渐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校园里单纯的娱乐活动面临着转型或消解的趋势,脱胎于欢乐、轻快氛围的校园戏剧艺术同样面临命运抉择。笔者认为,校园娱乐活动变迁的总体趋向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褪去校园社团的娱乐属性,强调以动员、号召为主的“齿轮”属性。依照这类演变进城,一家人剧社以博学生一笑为出发点的喜剧元素,似乎难以摆脱被剔除的命运,而自发展以来,一家人剧社的作品均围绕着“乐”字展开,因此,一损俱损,道阻且长,发展的速度逐渐放缓。
![]()
2020年至今,一家人剧社在互联网上的更新的信息寥寥无几,该院学生对此剧社的了解程度也随之减少,更不论校外人员。不过,直接断言该剧社名存实亡是有失偏颇的,是对先前剧社成员的奋斗与殚精竭虑的抹除,只能说,一家人剧社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种“校园戏剧团体的隐退”在疫情期间时有发生。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之前的作品中窥察到一家人剧社的艺术主张。
二、艺术主张:泥土中寻宝
舞台艺术作品是艺术团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社会生活所怀有的思想感情、意志和理想的反映,而艺术主张则是艺术团体在艺术表达过程中留下的具有团体特征的痕迹和习惯。虽然一家人剧社所呈现出的作品大多朴实无华,仅有改编自经典作品的《雷雨》《红楼赞花》等内容较为晦涩、猛烈,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在众多作品中发现一家人剧社塑造的所谓的“接地气”其实一刻也没有失去其艺术主张,或者可以称之为作品的艺术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舞台艺术作品呈现怎样的艺术特征,与艺术团体所处的时代、发展的经历、所处的社会关系等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一家人剧社对艺术的主张依然能够激发起今天新的理解,依然可以与今天对话。
主张一,形式多样,融会贯通。一家人剧社是以话剧表演为主,其他表演艺术为辅的一个戏剧团体,这样的社团形式在全国高校中并不罕见。多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可以充实话剧社团的演出内容,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也有利于社团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上文中提到,延创学院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戏剧类专业,所以一家人剧社的创作群体从生产和创作生态上看均属于“非学院派”,他们没有严苛的训练,而是相对原始的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演绎故事,融合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舞台艺术为“一家人”所用,所以我们难以用独幕剧、小品等较为专业的类别来划分他们的作品,仅有相声一项可以找到妥善的归宿。毋庸置疑,专业背景大不相同的多元化创作主体的构成一定是会给舞台带来新思想、新理念,从而形成新发展的。这种新发展并不仅仅只体现在具体作品的创作上。比如,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一项艺术活动吸引到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参与,融合原有的形式,一定会使得受众面变广,从而提升这项文化艺术活动的整体影响力,并且客观上助长了一家人剧社辉煌历程。
![]()
主张二,借鉴经典,翻演佳作。一家人剧社的原创剧本相对较少,主要原因还是受限于专业。然而,一家人剧社创作主体另辟蹊径,从经典作品或者是网络作品中找寻切入点,借鉴已有的作品,重新演绎成自己的风格。这些题材内容多含有娱乐性较强的故事情节,着眼日常生活,表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世俗特征,虽然一家人剧社作品的题材内容不及陕西地区其他高校饱满、厚重,但是实质上大同小异,都是为了赢得观众的认同。而且,经典的、优秀的剧目经历过时间和观众的“大浪淘沙”,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创作主体在选择这些题材内容时没有了心理和道德上的任何被迫感,也无需考究过多的史料。值得庆幸的是,诸多经典作品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寓意解释,使得一家人剧社的创作者们在对这些题材内容再加工时,既无屈服感,也毫无顾忌是否尽到了社会责任,很多的经典作品题材内容已经传达出厚实的思想内涵。不过,一旦他们要履行其他职责时,诸如宣传校史、参加原创类型的话剧比赛等,他们就会重新发现“无拘无束选择”的局限性展露无疑,当然,作为刚起步的话剧团体,先模仿,再原创,才能站稳脚跟往高处走。
主张三,展现生活,关注学生。校园戏剧艺术的土壤是校园,构建高校校园艺术氛围,形塑校园的文化特质,颇有代表性方法就是针对大学生生活进行创作与推广,以及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仅在本校范围内演出的剧目对制作技艺要求不高,主要是力求真实感人,大部分观众是本校学生,在思想上获得学生群体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最终取得演出的胜利。一家人剧社的选题正是全方位地展现出了大学生活,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改,从成立之初探讨两性关系和校园规则的《女生宿舍男生止步》,到近年来关注取外卖事宜的《外卖奇遇记》,无不体现着观察视野的替代、更迭。为观众中占主要比重的学生开辟放肆大笑的舞台空间,写他们最熟悉的故事,可以彰显学生群体的“主人翁地位”,从而牢牢抓住学生们的眼球。
主张四,短小精炼,拒绝拖沓。传统意义上的话剧,往往需要观众们在剧场正襟危坐一两个小时,全身心地进行观看、欣赏、感悟等这些动作,然而,一家人剧社面向的是活泼好动学生群体,他们看剧,其实看的是“戏”,即有趣、幽默、甚至滑稽的桥段,“长篇大论”的话剧并不能切合主要受众的喜好,所以,一家人剧社选择将作品浓缩在十分钟左右,可谓是一种聪明的讨巧。这般做法的背后实则还有一层因素,一家人剧社少有自己的话剧专场,虽然有“话剧之夜”这类活动,但是举办次数较少,数次表演均是穿插在大型晚会活动的中间,即作为暖场节目来演出,起到“调味料”的作用。“调味料”顾名思义是难以成为主角的配料,餐饮离不开调味料,但是调味料的存在也只能占据一小部分,所以大型活动上,留给一家人剧社的演出时长仅有十来分钟左右,因此,总体上,一家人剧社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短剧风格。
![]()
简而言之,一家人剧社的艺术主张围绕着他们的生长土壤——校园故事展开叙述,在不断挖掘闪亮的值得搬上舞台的故事时,他们吸收各类种形式的舞台艺术之优越性,既学习、临摹经典剧目,也能够结合大学生身份来安排故事情节,以小见大,凝练故事的同时也保证故事的完整性,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可见一家人剧社已然把握住了受众的心理,达到了相对高超的层次。然而,这些艺术主张的另一面也布满荆棘,需要警醒。
三、赓续征程:文艺正当时
目前,以一家人剧社为代表的陕西地区高校校园戏剧团体的发展速度渐渐放缓,如何壮大这类艺术团体,让其保持前进势头,如何完善相应的保护措施,使之在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全社会都应该正视的问题,并且要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一个剧社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赓续征程,点亮漫漫长路。针对一家人剧社的情况,笔者认为其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学校有关部门加大重视,为一家人剧社的生存创造良好空间。在娱乐条件有限的本世纪初,也就是一家人剧社登台亮相的阶段,校园戏剧活动作为特殊娱乐项目,正是通过一家人剧社的运营来传播的,彼时表演者在延创学院受到的喜爱和重视就如同现在的影视明星一样。但是,现代媒体技术的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量学生观众涌向互联网上的视频平台,一家人剧社失去了较多的存在空间。面对此种境况,校方加大政策支持,提高一家人剧社的文娱地位,显然是一条直接的出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一是厘清来时路,对一家人剧社进行调查摸底,从一家人剧社的成员构成与流动情况、主要活动场所、过往作品等内容进行详细调查,建立一家人剧社的数据库,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戏剧作品列为重点传承的对象,逐渐培养出自己的代表作,把演艺活动中贡献突出的个人列为延创学院校园戏剧先进工作人员,提高一家人剧社在学校里的影响力,也让校外人员能够较为便捷地了解到该剧社。
二是纾困资金流,为一家人剧社在编排节目、租赁表演服饰、更新表演设备等维持自身发展和扩大再发展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积极整合学校里的资金力量,鼓励学校闲散资金投入到一家人剧社的生存和前进中去,促进一家人剧社良好发展,从而打通对外宣传的途径。
三是培植知名度,注重向延创学院的学生宣传一家人剧社的代表作品,使观众了解、熟悉该剧社的亮点,同时,搭建好一家人剧社与陕西地区各大高校话剧团体交流的合作平台,让这些艺术团体艺术骨干经常性到一家人剧社进行业务指导,甚至同台表演,开展经常性文艺活动展演,借力宣传,提高一家人剧社在陕西地区的社会知名度。
仅有校方支持尚不能成文章,一家人剧社也需要自身建设,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提升表演水平、培养接班人和强化内部管理等方式来加强团体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校园戏剧活动在非常时期的新形势。
![]()
首先,改变经营观念,明确一家人剧社的定位。目前,一家人剧社中还存在有编外人员,尽管他们也同样享有参与演出活动的权利,没有部门认定的他们显得有些游离于事外,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官方认可的身份,无法与部门内的人员相比较,进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和自我否定。而且,不只是编外人员,有些部门里的成员由于演出活动少之又少,也会产生“入社等于没入”的想法,胸怀文艺却无处施展。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一家人剧社的成员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承认差距的同时确定自身的位置。一家人剧社产生的土壤在校园,生存的基础在校园,服务的对象在校园,特殊时期更要中流砥柱,挑起文娱活动的大梁,奋力扎根于学生中,真正俯下身子,去了解青年学子的文化需求,深入到最广阔的学生群体中去寻求市场、挖掘市场,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再创佳绩。
其次,提升表演水平,增强一家人剧社自身活力。一家人剧社的剧本中原创成分相对匮乏,倘若创作剧本着实难以推进,那么可以从表演上下功夫,让剧本故事中的人物鲜活地立在舞台上,使演艺活动更专业、更鲜活。这就要求演员表演节目之前应当细致地分析剧本,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并熟练运用表演技巧塑造舞台形象,继而完成整个作品。其实在我国民间也有数不胜数的演艺活动,如“东北二人转”,一开始,他们的萌芽仅仅出于是底层人民的自娱自乐,在不断对故事内容进行艺术化加工之后,演员们也能有板有眼地演完一出戏,这类民间艺术活动受欢迎程度与日倍增,最终登上世界舞台。可见表演水平的提升对一个艺术团体的演进影响深远。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校园戏剧团体相比专业戏剧团体而言,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即人才流失的速度较快。因为涉及到升学等因素,人才流失的问题无从避免,只能着眼于人才培养和传承上。一家人剧社可以借鉴陕西地区优良的校园戏剧团体的经验,如西北大学小黑剧社、长安大学生如夏花剧社,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扩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效率,紧紧围绕延创学院的自身特色,尽可能地推出原创作品,将一些对话剧剧本写作有天赋或爱好的新成员,组织起来重点培养,以夯实后备人才库。
![]()
一家人剧社近两年来的状况是陕西地区校园剧社的一个缩影。娱乐性质强烈的演出活动并非销声匿迹,而是蛰伏修炼,等待重整旗鼓的时机。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校方和剧社内部力往一处发、劲往一处使是确保校园戏剧活动有的放矢的基础前提,近距离的学生观众参与和互动是助力校园戏剧活动发挥实效的有效路径。文艺活动的重要性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褪色,只是需要开创新的突破口。
结语
一家人剧社的名字简单直白地阐释该剧社的追求——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脚踏实地,双足粘着泥土向前奔跑,只为心中对文艺的爱。登台亮相的十年里,一家人剧社沉淀了厚厚的舞台经验,为接下来的蓬勃打下基础,并在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世事变幻无常,如何在特殊阶段迎难而上,是一个需要学校和剧社内部一同思考、尝试解决的问题。
诚然,校园戏剧团体具体实践路径和行动逻辑依时代不同而逐渐发生转变。然而,校园戏剧艺术为学生的主旨是一成不变的,在商业化文艺形态趋名逐利的当下,一家人剧社坚持从学生观众的审美趣味出发,完成话剧、小品等一系列文娱活动的校园服务使命,是从价值理念导向层面唤起个人艺术追求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黄世智.西安校园戏剧发展历程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1):76-86.
[2] 黄世智.西安地区校史剧简论[J].艺海,2020(11):16-20.
[3] 曹磊. 走入“产业化”时代的中国“戏剧节”[D].厦门大学,2018.
[4] 谷梦君. 湖南校园戏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为长安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