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18日,美国众议院那位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主席穆勒纳尔,给白宫递了份建议书,内容很直接:不给稀土就别想让中国飞机在美国落地。
话音刚落,中国这边就有了动作——减持257亿美元美债,持仓跌到7307亿,创下16年来新低。这个时机,怎么看都不像巧合。
美方为何突然拿航班开刀?中方这步棋想表达什么?
![]()
编辑:0919
穆勒纳尔的"断航三招"
穆勒纳尔这个人,专门干的就是跟中国过不去的活儿。
这次他给特朗普政府出的主意,说白了就是三招:第一招,限制或者直接停止中国航空公司在美国和盟友国家的着陆权。
第二招更损,要重新审查向中国销售商用飞机、零部件和维护服务的出口管制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不光不让你的飞机落地,连修飞机的零件都不卖给你。
第三招是拉帮结伙,跟主要盟友一起限制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对外投资。
![]()
这套组合拳的逻辑很简单:你不给我们稀土,我就让你的民航业受罪。
说起来,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确实够呛人的。全球稀土产品中,高达92%的精加工环节掌握在中国手里。
美国虽然自己也有稀土矿,但早些年图省事,把开采和加工这些"脏活累活"全都外包给了别人,主要就是中国。现在想起来要自立自强了,可哪有那么容易。
![]()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估算,美国要想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还得砸进去3000亿美元。
关键是,按照美国人一贯的做事风格,10年能不能搞定还两说,3000亿肯定是不够花的。
更要命的是,稀土这玩意儿利润本来就不高,还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快的问题。
![]()
今天你好不容易建成了产线,明天人家技术又升级了,你的设备就成了一堆废铁。美国人当然不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
所以穆勒纳尔才想出这么个损招,用民航合作当筹码,逼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
可问题是,这种威胁真的有用吗?从中国的反应来看,答案很明显。
![]()
257亿美债的"无声回应"
数字会说话,而且往往比政客的嘴更诚实。
就在穆勒纳尔抛出航班威胁的同一周,中国减持了257亿美元美债,这个动作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如果说这只是巧合,那也太小看中国金融部门的专业水准了。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回应"——你拿民航威胁我,我就拿金融反制你。
![]()
从数据上看,中国持有美债的规模已经降到了7307亿美元,这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从2022年开始,中国就在持续减持美债,三年累计减持了2813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在大举购买黄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明显在做去美元化的长远准备。
这套组合动作的背后逻辑很清楚:既然你老是拿金融制裁威胁我,那我就提前做好准备,减少对你的依赖。
![]()
美债减持的杀伤力可不是开玩笑的。美国的财政运作有个基本逻辑:通过贸易逆差把美元"卖"给全世界,然后全世界用赚到的美元买美债,钱再流回美国。
中国是过去二十年最大的美债持有国之一,现在逐步抽身,相当于慢慢收紧美国的"融资动脉"。
特别是在美国债务规模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接近1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失去大买家意味着借钱成本可能上涨。
![]()
当海外资金开始减少流入,美国国债拍卖就会面对更高的收益率压力,这会波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
这种影响不像稀土禁运那样立竿见影,但长远来看杀伤力一点也不小。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这种做法很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跟风。一旦形成趋势,美元霸权的根基就会受到冲击。
![]()
全球都在给美元"降温"
中国减持美债不是孤立的现象,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就拿最新数据来说,俄罗斯2025年上半年减持美债规模达到180亿美元,印度反而增持了65亿美元,各国的选择开始分化。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27个国家中,已经有15个国家在央行储备中增加了人民币资产配比。
这种变化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动不动就搞金融制裁,其他国家当然要考虑分散风险。
![]()
历史上有个可以参考的案例。19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期间,美国逼迫日本开放半导体、汽车等市场,看似美国赢了,但却促使日本企业加速向东南亚投资。
最终美国失去了部分供应链控制力,日本也在某些领域悄悄翻盘。历史证明,长期合作关系一旦被打断,很难恢复。
今天的中美关系里,这种逻辑正在重演。中国8月对美出口同比暴跌33.1%,创下贸易摩擦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
但同期中国整体出口增长4.4%,说明什么?说明中国正在有效分散出口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德国大众汽车8月宣布在中国建立独立的稀土采购中心,韩国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也开始多元化稀土供应源。
连美国的盟友都在为供应链安全做准备,这说明大家对美国的威胁手段已经不那么买账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趋势明显,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在加速。
![]()
欧盟9月宣布启动"战略自主计划",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关键原材料依赖。日本政府也投资100亿美元支持本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开发稀土项目。
世界银行预计,全球贸易支付中美元占比将从目前的60%下降至2030年的45%。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一个趋势:单极依赖正在向多极平衡转变。
![]()
威胁牌为啥越来越不管用了
想想也是,威胁这种手段用多了就不灵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美国过去几年已经把关税牌、制裁牌、技术封锁牌都打过了,现在又想用航班威胁,老套路新包装而已。
关键是这些招数的边际效应在递减。2025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呼声不绝于耳,甚至提出200%惩罚性关税,但收效甚微。
![]()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知道航班威胁行不通。《芝加哥公约》明确规定,国际航班不能被随意拒绝落地。
如果美国真这么干,不仅失去国际规则的道义高地,还会遭到全球反制。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国际枢纽城市,将直接面临客流锐减的风险。
美国航空业自己都不干。要知道,中美航班恢复来之不易,疫情期间航班骤减,2023年和2024年才刚刚批准逐步恢复。
![]()
到今年,两国航班数量稳定在每周近百趟,这对两国的旅游业、商务往来都是好事。如果真按穆勒纳尔的建议执行,美国机场、航空公司首当其冲受损。
而且中国完全有能力进行反制。中方掌握着稀土供应链、芯片材料、电池原料等关键资源,对美实施"量身定制"的反击绝非难事。
更重要的是,时代变了。过去美国可以仗着实力优势为所欲为,现在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单边威胁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近表示,中美经济脱钩将是"双输"局面,但部分脱钩已不可逆转。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分析认为,中国减持美债反映出对美元体系风险的理性规避,并非情绪化反应。
说到底,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有诚意坐下来好好谈。威胁和反制只会让双方越走越远。
![]()
高盛最新报告预测,若中国持续减持美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在2026年突破5%。这个数字对美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明眼人都清楚。
中美关系不是靠喊话和制裁维系的,而是靠诚意和行动。谁能稳住阵脚,谁就拥有主动权。
![]()
结语
这场看似是为了稀土和航班的口水仗,实际上暴露的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老办法不灵了。
拿威胁当家常便饭的时代正在过去,未来比的是谁更有诚意坐下来好好谈。中美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
你觉得美国的航班威胁能起作用吗?中美关系的出路在哪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