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现代后勤)
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
淮海战役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不止一次感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据统计,淮海战役我军参战部队约为60万人,决战的背后,是225万支前民工的庞大队伍,就是说我军每个参战官兵的身后,都有4个民工的支援。这支队伍带着7.39万余副担架、41万余辆小车、3000多辆大车、4.24万副挑子、6300头牲畜、1.36万艘船只、250辆汽车、358.5万吨粮食、弹药等物资,从后方送到决战的最前线。同时把近10万名伤员,从前线不分昼夜地运回了后方。尽管这支队伍没有在战场上打出一枪一弹,但却与决战的每一次战斗密切相关。
![]()
激烈的战斗
国民党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战前曾给团以上军官写了一本名为《和刘伯承作战的秘诀》的书,摆兵布阵说得头头是道,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坦克、卡车,竟败于木制独轮车——这种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运输工具。
![]()
支前的人民群众既是战斗队员
也是运输队员
![]()
淮海战役(油画局部)
油画《人民的胜利》,展示了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生动场景。图画中的民工从后方将弹药、粮食运上战场,又从战场把伤员运到后方。担架队曾这样规定:走路要平稳,放下要轻慢,过河过沟都要小心,夜间行军不可吃烟说话,不要伤员忍受太阳晒、下雨淋或挨冻。淮海战役中,我军的98818名伤员,都是被民工们抬着运到后方的。
![]()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1959年4月4日,由毛泽东题写碑名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矗立在徐州的凤凰山麓。这座纪念碑一侧雕刻着解放军冲锋战斗的画面,一侧雕刻着民工肩扛弹药、推小车、抬担架的支前情景,象征着军民浴血奋战赢来决战的胜利,这一幕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主 编:谢梁沙
责 编:荣 钎
编 辑:沈浩南 全 林 黄 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