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直接影响流域生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河津市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整体运行平稳,其中河津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成效显著,以“养殖——沼肥——种植”循环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河津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场区环境整洁,处理设施有序运转,这个年出栏6万头育肥猪的养殖场,通过投资780.68万元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彻底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该工程安装了36633块漏缝板实现源头减量,建成610平方米粪便发酵棚、17300立方米沼气池、52200立方米沼液储存池用于集中处理,再通过7500米沼液输送管道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河津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李石渊说:“自工程投运后,咱们场里的粪污处理彻底告别了‘老办法’。以前担心粪污堆积影响环境,现在猪粪尿直接通过漏缝板进入处理系统,发酵后变成沼肥,一点都不浪费。目前设施24小时稳定运转,完全能应对6万头育肥猪的粪污处理需求。”
该工程不仅解决了养殖场自身的污染问题,更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重提升。处理后的粪污转化为优质沼肥,为周边农业生产提供绿色养分;场区还配置无害化处理设备,能将其他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返田,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农作物品质,推动“养殖产肥——肥料养地——地里产粮”的有机农业循环。据了解,养殖粪污处理后每年可为周边农户稳定提供水肥7万余方、固粪1000余方,固粪销售50元/方,年新增效益5万余元,同时水肥免费供给周边农户使用,通过科学的资源化利用方案,降低化肥使用,实现亩增收230元,解决养殖带来的周边空气污染问题,实现良性循环。
河津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是我市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我市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内容丰富,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外,还涵盖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实施效果监测等多项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田间生态循环建设相结合,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与耕地质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融合,形成“全市农牧产业污染治理一盘棋”的崭新格局。
(记者:史伟华)
【来源:河津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