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考试前最后一周才开始复习;
- 论文、方案不拖到最后一刻绝对完成不了;
- 行李总是出门前一小时才收拾好;
- 一个月又过去,当初立下的目标依旧没有达成;
表面上看,是我们拖延、懒散、没规划,但哪怕你咬着牙发誓“这次一定提前开始”,下次还是会重蹈覆辙。
但其实正是因为时间很充裕,所以我们的效率反而更低了。
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是不是?时间越多不应该准备得更加充分,效率更高吗?
这种“时间越充裕,效率越低下”的魔幻现象,早被一个英国老头用一句扎心的话戳穿了:工作会膨胀,以填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这就是帕金森定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藏在无效忙碌背后的隐形推手,到底是怎么让我们每次都拖延到最后一刻的。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首先声明一下,这里的帕金森定律和帕金森疾病是没有关系的哈~
1955年,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在《经济学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两个观点:
① 无论任务本身需要多少时间,它都会自动膨胀,填满你给它的全部可用时间。
简单来说:一项任务只需1小时,如果你只给自己留1小时,那么你大概率会在1小时内完成;但要是给自己留1天,那么你大概率还是会拖到最后1小时才动工,中间全是摸鱼、纠结格式、反复删改的无用功。
② 在组织机构中,即使实际工作量没有增加,工作人员数量还是会增长。
因为领导需要的是下属,而非对手。一个平庸的管理者,最害怕的不是工作做不好,而是被更有能力的下属取代。
因此,领导招人时,会优先选择听话但能力一般的下属,而非能干但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才。这些下属又会重复同样的逻辑——继续招更平庸的下属。最终,层级越来越多,真正干活的人却越来越少。
其次,当一个岗位存在时,它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领导们会主动创造新任务:比如原本只需统计数据的部门,开始要求每月出3份分析报告;原本负责文件归档的岗位,新增了整理历史文件电子化的KPI,这些工作看似必要,实则是为了证明岗位的重要性。
帕金森还以英国海军部为例,指出在1914年至1928年间,海军士兵减少32%,舰船减少67%,但行政人员却增加了78%,揭示了权力扩张背后的问题。
如何破解时间黑洞
帕金森定律虽然是人性和制度的产物,但我们能通过调整时间容器和组织规则,把它变成效率工具。
(1)个人篇:给时间上发条
帕金森定律的核心是“时间充裕=效率低下”,那反过来,给时间设限,就能激活效率。
✅用时间箱法强制启动
把任务拆成“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的番茄钟(比如写报告,就设定25分钟只写引言,5分钟起来喝口水)。大脑对短时间任务天然有紧迫感,会自动关闭找借口模式,先干再说。
✅逆向规划
不要从现在倒推什么时候做,而是从截止日倒推必须完成的时间节点。比如周五要交报告,你就设定:周三中午前必须完成初稿,周二下午前必须收集完资料,周一全天集中精力写框架,去掉还能再拖两天的幻想。
✅用最小行动打破拖延
如果实在不想开始,就告诉自己:“我只做5分钟。”比如写方案,就只写标题;整理资料,就只把文件拖进文件夹。往往5分钟后,你会发现“反正开始了,多干一会儿吧”。
(2)团队篇:砍层级、提效率
如果你是管理者,或者想推动团队变高效,记住两个关键词:扁平化和结果导向。
✅砍掉伪岗位
定期做岗位价值评估,这个岗位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为公司创造收益,还是为了设置而设置?
✅用结果代替过程管控
别总盯着员工有没有加班、写了多少页报告,而是看这个月为团队创造了什么价值?比如销售岗看业绩,运营岗看用户增长等等,当员工的注意力从“填满时间”转向“产出结果”,自然不会再搞“伪工作”。
✅两个披萨原则
这是由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提出的管理方法,主张团队规模应控制在两个披萨能喂饱的人数范围内,小团队沟通效率高,层级少,决策快,能有效避免“一个人干活,三个人围观”的荒诞剧。
(3)心理篇:警惕虚假忙碌,学会偷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高效的人,往往看起来都“不够努力”。
因为他们懂得:
- 把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比如学习新技能、维护关键人脉),而不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比如临时改方案、处理琐碎杂事);
- 敢于说“不”——对无关的会议说我没空,对冗余的流程说能不能简化,对假忙碌的自己说“停下来,想清楚再干”。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帕金森定律是一套“时间膨胀+组织臃肿”的恶性循环系统:
- 对个人:时间越充裕,越容易用“伪工作”填满,效率暴跌;
- 对组织:人员越冗余,越容易“为了做事而做事”,整体效能崩塌。
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欢迎分享你的“帕金森时刻”,我们一起吐槽,也一起找破解方法~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您有一点帮助,就请随手点个「赞」吧~
关注我,定期分享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