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进展。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突破十亿亩,标志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耕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规模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高标准农田通过提升耕地质量与产能,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举措。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至20%,部分区域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目标。这一成果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核心支撑,进一步巩固了粮食安全根基。
抗灾减灾体系全面优化
传统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高,而高标准农田通过配套水利灌溉设施与沟渠系统,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功能升级。完善的排灌网络使农户能够精准调控水肥管理,有效降低旱涝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实践表明,此类农田的抗灾能力显著优于普通耕地,为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
高标准农田的集中连片特性与基础设施配套,为机械化、信息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其机械化水平较普通农田提高15-20个百分点,规模化经营比例提升30-40个百分点。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基础。
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生态效益,通过科学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化肥、农药及水资源利用率提升15%-30%。部分项目区节水率达20%-30%,节电、节药、节肥效果显著。这种绿色生产方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
高标准农田通过产量提升、就业机会增加及土地流转租金等多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生产条件改善直接提高农业收入,建设过程中的用工需求带动本地就业,而规模化经营则激活了土地资产价值。这种多路径增收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全文完)
公众号 : wugucomcn
投稿邮箱:tougao@wugu.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